简介
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是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为倒卵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花为黄色,花的基部淡绿色,上部紫红色;内层为线状披针形;瘦果为暗褐色倒卵状披针形,冠毛为白色,长约6毫米;花期为4-9月,果期为5-10月。蒲公英在中国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可见,广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蒲公英种子随风飘散,繁殖力强,因而蒲公英的花语是无法停留的爱。蒲公草一名最早出现于晋代《刘涓子鬼遗方》,后在《新修本草》《上医本草》等著作中提及其药用价值;是中国常见的野生蔬菜和中草药,2002年就被卫生部归类为药食同源物质;全草供药用,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其花期较长,具有观赏价值;具有祛斑美白、清透皮肤的功效,可用作面膜。... 更多
形态特征
叶
叶倒卵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20厘米,边缘有时具波状齿或羽状深裂,有时倒向羽状深裂或大头羽状深裂,顶端裂片较大,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全缘或具齿,每侧裂片3-5,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通常具齿,平展或倒向,裂片间常生小齿,基部渐窄成叶柄,叶柄及主脉常带红紫色,疏被蛛丝状白色柔毛或几无毛;
花
花葶1至数个,高10-25厘米,上部紫红色,密被总苞钟状,长1.2-1.4厘米,淡绿色,总苞片2-3层,外层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0.8-1厘米,边缘宽膜质,基部淡绿色,上部紫红色,先端背面增厚或具角状突起;内层线状披针形,长1-1.6厘米,先端紫红色,背面具小角状突起;
果
瘦果倒卵状披针形,暗褐色,长约4-5毫米,上部具小刺,下部具成行小瘤,顶端渐收缩成长约1毫米圆锥形或圆柱形喙基,喙长0.6-1厘米,纤细;冠毛白色,长约6毫米;
染色体
2n=24,32;
生态习性
国外分布
朝鲜、蒙古、俄罗斯;
生境
广泛生于中、低海拔地区的山坡草地、路边、田野、河滩;
物候期
花期4-9月,果期5-10月;
主体信息
拉丁名
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
中文名
蒲公英(pú gōng yīng)
文献
Monogr. Taraxacum, 67 (1907)
界
Plantae-植物界(zhí wù jiè)
门
Angiospermae -被子植物门(bèi zǐ zhí wù mén)
纲
Magnoliopsida-木兰纲(mù lán gāng)
目
Asterales -菊目(jú mù)
科
Asteraceae菊科(jú kē)
属
Taraxacum-蒲公英属(pú gōng yīng shǔ)
评价
0.0(满分 10 分)0 个评分
什么是点评分
全部评价(
0)
推荐率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