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地山黧豆

0粉丝
牧地山黧豆(学名:Lathyrus pratensis L.)是豆科,山黧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具1对小叶;托叶箭形,基部两侧不对称;叶轴末端具卷须,
简介
牧地山黧豆(学名:Lathyrus pratensis L.)是豆科,山黧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具1对小叶;托叶箭形,基部两侧不对称;叶轴末端具卷须,单一或分枝;小叶椭圆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总状花序腋生,具5-12朵花。花黄色;花萼钟状,被短柔毛。荚果线形,黑色,具网纹。种子近圆形,平滑、黄色或棕色。分布于黑龙江、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湖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较广泛分布于欧洲及亚洲。生于山坡草地、疏林下、路旁阴处,海拔1000-3000米。牧地山黧豆青饲或调制成干草各种家畜均喜食,尤以牛、马嗜食;青草具有苦味,羊采食较差,制成干草后,苦味减少,羊则喜食。同时也是一种蜜源植物。全草、叶、种子入药;全草清热解毒,利湿,用于疥癣,疮疖。叶祛痰止咳;用于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肺脓肿,咳嗽痰多,胸闷喘急。种子活血化瘀。... 更多
形态特征
高0.3-1.2米;
茎斜升、平卧或攀缘,无翅;
叶具1对小叶,叶轴末端的卷须单一或分枝;托叶箭形,基部两侧不对称,长(0.5)1-4.5厘米;小叶椭圆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3(-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西面或多或少被毛,具平行脉;
总状花序腋生,长于叶数倍,具5-12花;花萼钟状,被短柔毛,最下1萼齿长于萼筒;花冠黄色,长1.2-1.8厘米,旗瓣长约1.4厘米,瓣片近圆形,宽7-9毫米,下部变窄为瓣柄,翼瓣稍短于旗瓣,瓣片近倒卵形,基部具耳及线形瓣柄,龙骨瓣稍短于翼瓣,瓣片近半月形,基部具耳及线形瓣柄;
荚果线形,长2.3-4.4厘米,宽5-6毫米,黑色,具网纹;
种子
种子近圆形,平滑,黄或棕色;
生态习性
国外分布
较广泛欧洲及亚洲;
生境
山坡草地、疏林下、路旁阴处;
海拔
1000-3000m;
物候期
花期6-8月,果期8-10月;
主体信息
拉丁名
Lathyrus pratensis L.
中文名
牧地山黧豆(mù dì shān lí dòu)
文献
Sp. Pl. 2: 733 (1753)
Plantae-植物界(zhí wù jiè)
Angiospermae -被子植物门(bèi zǐ zhí wù mén)
Magnoliopsida-木兰纲(mù lán gāng)
Fabales -豆目(dòu mù)
Fabaceae豆科(dòu kē)
Lathyrus-山黧豆属(shān lí dòu shǔ)

时光轴

里程碑1
LOG2
2023
2023-11
轻识收录
评价
0.0(满分 10 分)0 个评分
什么是点评分
图片
表情
全部评价( 0)
推荐率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