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青海固沙草( Orinus kokonorica (K. S. Hao) Keng ex X. L. Yang)是禾本科、固沙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密被鳞片的根茎,鳞片老后易脱落。秆直立,质较硬,高可达50厘米。叶鞘长于节间;叶舌膜质,截平,边缘撕裂呈纤毛状,叶片质较硬,先端长渐尖,常内卷呈刺毛状,基部稍呈耳形,两面皆糙涩或被短刺毛,边缘具顺向短刺毛呈锯齿状。圆锥花序,分枝单生,直立,稜边具短刺毛,具颖披针形,质薄,外稃质薄,背部黑褐色而先端及基部为黄褐色,内稃与外稃等长,先端尖或微凹,颖果狭长圆形,8月开花。分布于中国甘肃、青海等省;生长在干旱山坡及草原上。青海固沙草枝叶茂盛,全株质地柔软,无刚毛、刺毛,无特殊气味,是各种家畜均喜食,易于调制干草,花期刈割的干草含营养价值较高,也可用于放牧。青海固沙草地下根茎发达,且耐瘠薄,为良好的固沙植物。(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更多
形态特征
茎
根茎密被鳞片;秆高(20-)30-50厘米;
叶
叶鞘无毛或粗糙,有时被糙毛,叶舌膜质平截;叶较硬,常内卷刺毛状,基部稍耳形,长4-9厘米,基部宽2-3毫米,两面均糙涩或被刺毛;
花
圆锥花序线形,长4-7(9)厘米,分枝单生,棱边具刺毛;小穗长(4-)7-8.5毫米,具2-3(-5)小花,小穗轴节间疏生细毛;颖披针形,质薄,背部带黑紫色,第一颖具1脉,长3.5-5毫米,第二颖具3脉,长4.5-6毫米;外稃薄,背部黄绿、暗绿色而先端及基部黄褐色,3脉,先端细齿状或小尖头,脊两侧及边缘或下部疏生长柔毛;第一外稃长5-5.5毫米;内稃与外稃等长,先端尖或微凹,具2脊,脊及两侧疏生毛;
果
颖果窄长圆形,具3棱;
生态习性
生境
干旱山坡及草原上;
海拔
3325m以下;
物候期
花期8月;
主体信息
拉丁名
Orinus kokonorica (K. S. Hao) Keng ex X. L. Yang
中文名
青海固沙草(qīng hǎi gù shā cǎo)
文献
Fl. Reipubl. Popularis Sin. 10(1): 40 (1990)
界
Plantae-植物界(zhí wù jiè)
门
Angiospermae -被子植物门(bèi zǐ zhí wù mén)
纲
Magnoliopsida-木兰纲(mù lán gāng)
目
Poales -禾本目(hé běn mù)
科
Poaceae禾本科(hé běn kē)
属
Orinus-固沙草属(gù shā cǎo shǔ)
评价
0.0(满分 10 分)0 个评分
什么是点评分
全部评价(
0)
推荐率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