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卵果蕨(Phegopteris connectilis (Michx.) Watt)是金星蕨科、卵果蕨属植物。植株高25-4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1-2厘米,先端被亮棕色、卵状披针形的薄鳞片。叶远生;叶柄长15-30厘米,疏被鳞片,向上为禾秆色,近光滑;叶片三角形,先端渐尖并羽裂,二回羽裂;羽片约10对,通常对生,平展。孢子囊群卵圆形或圆形,背生于侧脉的近顶端,靠近叶边,无盖;孢子囊顶部近环带处有一二刚毛。广布北半球温带地区,向南到中亚山地和喜马拉雅地区。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饶河)、吉林(抚松、安图、长白山)、辽宁、河南(滦川、卢氏、西陕、老君山)、陕西(眉县、宁陕、佛坪、太白山)、四川(峨眉山、大相岭)、贵州(印江、梵净山)、云南(大关,白沙岭)。生长于海拔1200-3140米的林下。全草可以入药,清热解毒,用于各种痈肿疮毒。同时具有观赏价值,可植于林下、阴山坡或景石缝隙中。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概述图参考来源:)... 更多
形态特征
株
植株高25-40厘米;
茎
根茎长而横走,顶端被棕色卵状披针形鳞片;
叶
叶疏生:叶柄长15-30厘米,褐棕色,疏被鳞片,向上禾秆色,近光滑;叶片三角形,先端渐尖并羽裂,长13-20厘米,基部宽10-18厘米,二回羽裂;羽片约10对,披针形,基部1对最大,略下斜展,与第二对羽片分离,长5-9厘米,宽1-2厘米,裂片长圆形,全缘或波状浅裂;其上各对羽片渐小,基部沿叶轴具倒三角形翅相连;叶脉羽状,侧脉单一或偶有分叉:叶草质或纸质,干后灰绿或黄绿色,两面疏被灰白色针状长毛,沿叶轴和小羽轴多少被小鳞片,鳞片浅棕色,长卵状披针形,有疏缘毛;
果
孢子囊群卵圆形或圆形,背生侧脉近顶端,近叶缘,无盖;孢子囊顶部近环带有1-2刚毛;孢子光滑,周壁具颗粒状纹饰;
染色体
2n=60,90;
生态习性
国外分布
广布北半球温带地区,向南到中亚山地和喜马拉雅地区;
生境
林下;
海拔
1200-3140m;
主体信息
拉丁名
Phegopteris connectilis (Michx.) Watt
中文名
卵果蕨(luǎn guǒ jué)
文献
Canad. Naturalist Geol., n. s. 3: 159(1866)
界
Plantae-植物界(zhí wù jiè)
门
Pteridophyta -蕨类植物门(jué lèi zhí wù mén)
纲
Equisetopsida-木贼纲(mù zéi gāng)
目
Polypodiales -水龙骨目(shuǐ lóng gǔ mù)
科
Thelypteridaceae金星蕨科(jīn xīng jué kē)
属
Phegopteris-卵果蕨属(luǎn guǒ jué shǔ)
评价
0.0(满分 10 分)0 个评分
什么是点评分
全部评价(
0)
推荐率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