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叶槲蕨

0粉丝
团叶槲蕨(Drynaria bonii Christ)起源于拉丁,后渐渐的向亚洲国家衍生。该物种适合生长在阴凉潮湿之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台山)、
简介
团叶槲蕨(Drynaria bonii Christ)起源于拉丁,后渐渐的向亚洲国家衍生。该物种适合生长在阴凉潮湿之地。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广东(台山)、广西、贵州、云南等雨量充足地区。泰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印度(阿萨姆)高山上较潮湿的地方也有分布。... 更多
形态特征
根茎横走,粗壮,径1-3厘米,肉质,顶端密被鳞片,鳞片张开伸展,长0.2-1.2厘米,宽1.5-3毫米,先端长渐尖尾状,基部卵形盾状着生,中部深棕色,边缘及上部锈黄色,边缘有密睫毛;
基生不育叶无柄,心形、圆形、肾形或卵形,长10-15厘米,宽8-12厘米,基部浅心形有耳,全缘或有圆形浅裂;叶脉两面均明显,侧脉下面隆起,上部的向上、中部的平展,下部的向下成弧形,下面小脉隆起,联成伸长网眼,少,数有单一内藏短小脉,叶厚纸质或薄革质,坚硬,两面无毛,上面黄棕色有光泽,下面灰棕色;能育叶叶柄长10-20厘米,无毛,基部被鳞片,两侧有宽1-2毫米翅几达基部,叶片长圆状卵形,长30-70厘米,宽20-30厘米,羽状深裂几达叶轴形成宽约1毫米窄翅,裂片3-7对,斜向上,相距1.5-3厘米,宽披针形
孢子囊群细小,圆形,散生,在中脉两侧不规则排成2行,在相邻2对侧脉间有2至4行,着生2-4小脉交汇处,孢子囊无腺毛;
生态习性
国外分布
泰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印度 (阿萨姆) ;
生境
附生林下树干或岩石上;
海拔
100-1700m;
主体信息
拉丁名
Drynaria bonii Christ
中文名
团叶槲蕨(tuán yè hú jué)
文献
Notul. Syst. (Paris). 1: 186(1909)
Plantae-植物界(zhí wù jiè)
Pteridophyta -蕨类植物门(jué lèi zhí wù mén)
Equisetopsida-木贼纲(mù zéi gāng)
Polypodiales -水龙骨目(shuǐ lóng gǔ mù)
Polypodiaceae水龙骨科(shuǐ lóng gǔ kē)
Drynaria-槲蕨属(hú jué shǔ)

时光轴

里程碑1
LOG2
2023
2023-11
轻识收录
评价
0.0(满分 10 分)0 个评分
什么是点评分
图片
表情
全部评价( 0)
推荐率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