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 (L.) Keng)是禾本科孔颖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秆直立或基部倾斜,节上无毛或具白色髯毛;叶片线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两面疏生疣基柔毛或下面无毛;总状花序生于秆顶呈指状,灰绿色或带紫褐色,总状花序轴节间与小穗柄两侧具白色丝状毛,无柄小穗长圆状披针形;花果期秋季。白羊草产于中国南北各省区,两半球温暖地区也有分布。生于海拔500-1000米的山坡草地和荒地,为低山阳坡优势植物,耐干旱、耐盐碱、耐牧、休眠期耐火烧,侵入性强、种子生产能力高,性喜温暖和湿度中等的沙壤土环境。繁殖方式主要是播种繁殖。白羊草可以播种于坡地、用于预防水土流失。在古代,人们常用其制作各种刷子,是因为它的须根特别发达。可以作为牧草用来饲用,生育期长,耐牧,营养含量较高。作为常见杂草,它对果园、茶园、苗圃危害较重。... 更多
形态特征
株
高25-70厘米,径1-2毫米,具3至多节,节上无毛或具白色髯毛;叶鞘无毛,多密集于基部而相互跨覆,常短于节间;叶舌膜质,长约1毫米,具纤毛;叶片线形,长5-16厘米,宽2-3毫米,顶生者常缩短,先端渐尖,基部圆形,两面疏生疣基柔毛或下面无毛;
花
总状花序4至多数着生于秆顶呈指状,长3-7厘米,纤细,灰绿色或带紫褐色,总状花序轴节间与小穗柄两侧具白色丝状毛;无柄小穗长圆状披针形,长4-5毫米,基盘具髯毛;第一颖草质,背部中央略下凹,具5-7脉,下部1/3具丝状柔毛,边缘内卷成2脊,脊上粗糙,先端钝或带膜质;第二颖舟形,中部以上具纤毛;脊上粗糙,边缘亦膜质;第一外稃长圆状披针形,长约3毫米,先端尖,边缘上部疏生纤毛;第二外稃退化成线形,先端延伸成一膝曲扭转的芒,芒长10-15毫米;第一内稃长圆状披针形,长约0.5毫米;第二内秤退化;鳞被2,楔形;雄蕊
染色体
染色体数2n=40,50,60 (Halan et Celarier,1955);
生态习性
国外分布
本种适应性强,分布几遍全国;
生境
山坡草地和荒地;
物候期
花果期秋季;
主体信息
拉丁名
Bothriochloa ischaemum (L.) Keng
中文名
白羊草(bái yáng cǎo)
文献
Contr. Biol. Lab. Chin. Assoc. Advancem. Sci., Sect. Bot. 10: 201 (1936)
界
Plantae-植物界(zhí wù jiè)
门
Angiospermae -被子植物门(bèi zǐ zhí wù mén)
纲
Magnoliopsida-木兰纲(mù lán gāng)
目
Poales -禾本目(hé běn mù)
科
Poaceae禾本科(hé běn kē)
属
Bothriochloa-孔颖草属(kǒng yǐng cǎo shǔ)
评价
0.0(满分 10 分)0 个评分
什么是点评分
全部评价(
0)
推荐率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