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

0粉丝
荸荠(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Trin. ex Hensch.)是莎草科荸荠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60厘米;秆丛
简介
荸荠(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Trin. ex Hensch.)是莎草科荸荠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5-60厘米;秆丛生,圆柱状;花小穗圆柱形,具多花;小坚果宽倒卵形,双凸状。荸荠主要分为野生类型和栽培类型2个大的类型,一般野生类型荸荠叶状茎较细、较矮,球茎较小;栽培类型荸荠叶状茎较粗、较高,球茎较大。大多数学者均认为荸荠起源于中国和印度。中国关于荸荠的最早记载见于《尔雅》(约公元前2世纪),而“荸荠”一名是北宋成书的《物类相感》(11世纪下半叶)、《本草演义》(1116年)等首次著录的。荸荠的驯化栽培则比较晚,关于荸荠栽培最早的见于两宋之际的古籍。荸荠生长适应性较强,在国外,荸荠主要野生分布于东南亚、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等国家的池沼、滩涂等低洼地带,分布于西方国家的荸荠大约于17世纪引入;在中国,除高寒地区外,其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个省区,而经济栽培则主要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荸荠古代多作水果食用,荒年则被人们用来充饥,明代王磐、王鸿渐都有文说此事;荸荠汁多味甜,营养丰富,除生食外,热食则可做成多种荤素皆宜的佳肴;荸荠也是一味中药,其苗秧、根、果实均可入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认为“荸荠能降火、補肺凉肝、消食化痰。地上茎有清热利尿作用”。... 更多
形态特征
高15-60厘米,直径1.5-3毫米,有多数横隔膜,干后稈表面现有节,但不明显,灰绿色,光滑无毛;
秆丛生,圆柱状,高15-60厘米,直径1.5-3毫米,有横隔膜,干后有节,灰绿色,平滑;秆基部具2-3叶鞘,无叶片,鞘长2-20厘米,绿黄、紫红或褐色,近膜质,鞘口斜截;
叶缺如,只在秆的基部有2-3个叶鞘;鞘近膜质,绿黄色,紫红色或褐色,高2-20厘米,鞘口斜,顶端急尖;
小穗圆柱形,长1.5-4厘米,宽6-7毫米,具多花,基部有2鳞片无花,抱小穗轴一周,余鳞片均具1两性花;鳞片松散覆瓦状排列,宽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钝圆,长3-5毫米,宽2.5-3.5毫米,背面灰绿色,近革质,边缘淡黄色干膜质,具淡棕色细点,中脉明显;下位刚毛7,长于小坚果1.5倍,有倒刺;柱头3;
小坚果宽倒卵形,双凸状,长约2.4毫米,顶端不缢缩且具领状环,棕色,具四至六角形网纹;花柱基扁,三角形,宽为小坚果1/2;
生态习性
国外分布
朝鲜、日本、越南、印度也见分布;
生境
有水的平地;
物候期
花果期5-10月;
主体信息
拉丁名
Eleocharis dulcis (Burm. f.) Trin. ex Hensch.
中文名
荸荠(bí qí)
文献
Vita Rumphii 186 (1833)
Plantae-植物界(zhí wù jiè)
Angiospermae -被子植物门(bèi zǐ zhí wù mén)
Magnoliopsida-木兰纲(mù lán gāng)
Poales -禾本目(hé běn mù)
Cyperaceae莎草科(suō cǎo kē)
Eleocharis-荸荠属(bí qí shǔ)

时光轴

里程碑1
LOG2
2023
2023-11
轻识收录
评价
0.0(满分 10 分)0 个评分
什么是点评分
图片
表情
全部评价( 0)
推荐率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