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垂穗石松(学名:Palhinhaea cernua (L.) Vasc. & Franco),石松科垂穗石松属的中型至大型土生植物。主茎直立,高达60厘米,呈圆柱形,光滑无毛;叶呈钻形至线形,螺旋状排列,侧枝及小枝上的叶密集,略上弯,表面有纵沟;孢子囊穗单生于小枝顶端,短圆柱形,成熟时通常下垂,淡黄色,无柄;孢子叶呈卵状菱形,覆瓦状排列,有不规则锯齿;孢子囊生于孢子叶腋,呈圆肾形,黄色。垂穗石松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华东中南部、湖南、华南及西南东部,在亚洲其他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大洋洲、中南美洲也有分布。喜阳光充足或荫蔽、湿润的环境,适合生长于酸性土壤中。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属于无危(LC)。人工繁殖时采用孢子繁殖和分株繁殖法。据《陆川本草》记载,垂穗石松能“清肝,明目,消炎,解毒,止血。”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有良好的解热,镇痛,兴奋消化道平滑肌,促进肠蠕动,延长睡眠时间的作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筋骨劳伤疼痛、急性胃肠炎和肺结核咳嗽等。适于盆栽或作阴湿环境的地被植物,花店常用来制作花圈、花篮,亦可作插瓶和插花的材料。... 更多
形态特征
茎
主茎直立,高达60厘米,圆柱形,中部径1.5-2.5毫米,无毛,多回不等位2叉分枝;主茎上的叶螺旋状排列,稀疏,钻形或线形,长约4毫米,宽约0.3毫米,通直或略内弯,基部圆,下延,无柄,先端渐尖,边缘全缘,中脉不明显,纸质;
果
孢子囊穗单生于小枝顶端,短圆柱形,成熟时通常下垂,长0.3-1厘米,径2-2.5毫米,淡黄色,无柄;孢子叶卵状菱形,覆瓦状排列,长约0.6毫米,宽约0.8毫米,先端急尖,尾状,边缘膜质,具不规则锯齿;孢子囊生于孢子叶腋,内藏,圆肾形,黄色;
主体信息
拉丁名
Palhinhaea cernua (L.) Vasc. & Franco
中文名
垂穗石松(chuí suì shí sōng)
文献
Bol. Soc. Brot., sér. 2, 41: 25(1967)
界
Plantae-植物界(zhí wù jiè)
门
Lycopodiophyta -石松门(shí sōng mén)
纲
Lycopodiopsida-石松纲(shí sōng gāng)
目
Lycopodiales -石松目(shí sōng mù)
科
Lycopodiaceae石松科(shí sōng kē)
属
Palhinhaea-垂穗石松属(chuí suì shí sōng shǔ)
评价
0.0(满分 10 分)0 个评分
什么是点评分
全部评价(
0)
推荐率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