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通济堰
认领
关注
0
粉丝
通济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碧湖平原,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505年),自宋元至清,历代多次续建整修。 通济堰大坝拱形,长275米、
知识
简介
通济堰,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碧湖平原,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505年),自宋元至清,历代多次续建整修。 通济堰大坝拱形,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的拱形拦水大坝以及进水闸、石函、淘沙门、渠道、大小概闸、湖塘等部分组成。初为木条结构,南宋时改为石坝,是一个以引灌为主,蓄泄兼备的...
更多
榜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丽水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
时光轴
里程碑
1
LOG
8
2024
05-24
轻识收录
打卡
我要打卡
我要打卡
评价
0.0
(满分 10 分)
0 个评分
什么是点评分
图片
表情
视频
评价
全部评价( 0)
推荐率 100%
推荐
余姚通济桥
余姚通济桥
0
余姚通济桥
余姚通济桥,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城区,横跨城中的姚江之上,为余姚南北交通要道。余姚通济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原系木桥,由余姚县令谢景初建,取名德惠桥。清雍正九年(1731年),由浙江总督李卫重建余姚通济桥。 余姚通济桥为3孔薄墩薄拱半圆形驼峰式石拱桥,全长43.4米,中孔
五门堰
五门堰
0
五门堰
五门堰,古代低坝拦河灌溉工程,位于中国陕西省城固县城北15公里桔园镇东偶,居长江支流汉江的支流湑水河西岸,因渠首并列五洞进水,故称五门堰。“五门堰创于西汉居摄二年(公元七年)”,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一直保存完好,仍发挥效益。 1984年成立五门堰文物管理所,1992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
平津堰
平津堰遗址位于大运河高邮镇国寺塔对岸故道西堤,原是唐元和年间宰相、淮南节度使李吉甫为调节运河水位所建
平津堰
平津堰
0
秦堰楼
秦堰楼
0
它山堰
它山堰(Tuó shān Yàn),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的它山,樟溪的出口处,属于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唐代太和七年(833年)由县令王元暐创建。 它山堰是中国水利史上首次出现的块石砌筑的重力型拦河滚水坝,全长113.7米,堰面顶级宽3.2米,第二级宽4.8米,总高
秦堰楼
秦堰楼因都江堰建于秦国而得名,这里是眺望都江堰全景的最佳位置。秦堰楼依山而立,雄峙江岸,结构精巧,峻
金刚堰路
金刚堰路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追名索意,其原本是一条防御汾河汛期泛滥的拦洪坝堰,现是太原城区汾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