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蒺藜草(Cenchrus echinatus L.)一年生禾草,高15-50厘米,秆压扁,一侧具深沟,基部曲膝状或横卧地面,近地面节上生根,下部各节常具分枝。叶鞘松弛,叶舌短小,叶片线形,质地柔软,上面粗糙,无毛或疏被长柔毛。总状花序直立,刺苞球形,背部被细毛,边缘被白色纤毛,顶端具倒向糙毛,基部具一圈小刺毛,裂片直立或反曲,但彼此不相连接;内稃狭长,长与外秆近等;第二小花的外稃质地较厚,具5脉;内稃稍短。多生于干热地区临海的砂质土草地。1934年在台湾兰屿采到标本。为花生、甘薯等多种作物田地和果园中的一种危害严重的杂草,入侵后降低生物多样性;还可成为热带牧场中的有害杂草。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二批。产中国海南、台湾、云南南部;日本、印度、缅甸、巴基斯坦也有分布。(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更多
形态特征
茎
秆高约50厘米,基部膝曲或横卧地面而于节处生根,下部节间短且常具分枝;
叶
叶鞘松弛,压扁具脊,上部叶鞘背部具密细疣毛,近边缘处有密细纤毛,下部边缘多数为宽膜质无纤毛;叶舌短小,具长约1毫米的纤毛;叶片线形或狭长披针形,质较软,长5-20(-40)厘米,宽4-10米,上面近基部疏生长约4毫米的长柔毛或无毛;
花
总状花序直立,长4-8厘米,宽约1厘米;花序主轴具稜粗糙;刺苞呈稍扁圆球形,长5-7毫米,宽与长近相等,刚毛在刺苞上轮状着生,具倒向粗糙,直立或向内反曲,刺苞背部具较密的细毛和长绵毛,刺苞裂片于1/3或中部稍下处连合,边缘被平展较密长约1.5毫米的白色纤毛,刺苞基部收缩呈楔形,总梗密具短毛,每刺苞内具小穗2-4(-6)个,小穗椭圆状披针形,顶端较长渐尖,含2小花;颖薄质或膜质,第一颖三角状披针形,先端尖,长为小穗的1/2,具1脉;第二颖长为小穗的3/4-2/3,具5脉;第一小花雄性或中性,第一外稃与小穗等
果
颖果椭圆状扁球形,长2-3毫米,背腹压扁,种脐点状,胚为果长的2/3-1/2;叶片表皮细胞同莩草 Setaria chondrachne (Steud.) Honda类型;
染色体
染色体2n=34(Avdulov);
生态习性
国外分布
日本、印度、缅甸、巴基斯坦;
生境
多干热地区临海的砂质土草地;
物候期
花果期夏季;
主体信息
拉丁名
Cenchrus echinatus L.
中文名
蒺藜草(jí lí cǎo)
文献
Sp. Pl., 2: 1050 (1753)
界
Plantae-植物界(zhí wù jiè)
门
Angiospermae -被子植物门(bèi zǐ zhí wù mén)
纲
Magnoliopsida-木兰纲(mù lán gāng)
目
Poales -禾本目(hé běn mù)
科
Poaceae禾本科(hé běn kē)
属
Cenchrus-蒺藜草属(jí lí cǎo shǔ)
评价
0.0(满分 10 分)0 个评分
什么是点评分
全部评价(
0)
推荐率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