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必问的 Redis:数据结构和基础概念

共 6568字,需浏览 14分钟

 ·

2020-12-07 12:13


前言


在 Java 后端的面试中,redis 应该是目前所有框架/中间件中被问到频率最高的,至少也是之一。


就算把范围扩大到整个 Java 后端面试知识体系,面试中出现频率比 redis 高的也不多,可能就那么几个:HashMap、线程池之类的。 


综上,redis 在面试中的重要程度评分可以给到9分,接近满分。


由于比较重要,知识点也比较多,所以这边预计分为三篇来呈现。


除了本文之外,另外两篇,一篇围绕高可用,主要是持久化、主从复制、哨兵、集群模式等。


另一篇围绕 redis 的实践,主要是分布式锁、缓存穿透、缓存雪崩、缓存击穿等。



正文


redis 是单线程还是多线程


这个问题应该已经看到过无数次了,最近 redis 6 出来之后又被翻出来了。


redis 4.0 之前,redis 是完全单线程的。


redis 4.0 时,redis 引入了多线程,但是额外的线程只是用于后台处理,例如:删除对象,核心流程还是完全单线程的。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说 4.0 是单线程的,因为他们指的是核心流程是单线程的。


这边的核心流程指的是 redis 正常处理客户端请求的流程,通常包括:接收命令、解析命令、执行命令、返回结果等。


而在最近,redis 6.0 版本又一次引入了多线程概念,与 4.0 不同的是,这次的多线程会涉及到上述的核心流程。


redis 6.0 中,多线程主要用于网络 I/O 阶段,也就是接收命令和写回结果阶段,而在执行命令阶段,还是由单线程串行执行。由于执行时还是串行,因此无需考虑并发安全问题。


值得注意的时,redis 中的多线程组不会同时存在“读”和“写”,这个多线程组只会同时“读”或者同时“写”。


redis 6.0 加入多线程 I/O 之后,处理命令的核心流程如下:


1、当有读事件到来时,主线程将该客户端连接放到全局等待读队列


2、读取数据:1)主线程将等待读队列的客户端连接通过轮询调度算法分配给 I/O 线程处理;2)同时主线程也会自己负责处理一个客户端连接的读事件;3)当主线程处理完该连接的读事件后,会自旋等待所有 I/O 线程处理完毕


3、命令执行:主线程按照事件被加入全局等待读队列的顺序(这边保证了执行顺序是正确的),串行执行客户端命令,然后将客户端连接放到全局等待写队列


4、写回结果:跟等待读队列处理类似,主线程将等待写队列的客户端连接使用轮询调度算法分配给 I/O 线程处理,同时自己也会处理一个,当主线程处理完毕后,会自旋等待所有 I/O 线程处理完毕,最后清空队列。


大致流程图如下:



相关源码在 networking.c,核心的方法是:

IOThreadMain、handleClientsWithPendingReadsUsingThreads、

handleClientsWithPendingWritesUsingThreads



为什么 redis 是单线程


在 redis 6.0 之前,redis 的核心操作是单线程的。


因为 redis 是完全基于内存操作的,通常情况下CPU不会是redis的瓶颈,redis 的瓶颈最有可能是机器内存的大小或者网络带宽。


既然CPU不会成为瓶颈,那就顺理成章地采用单线程的方案了,因为如果使用多线程的话会更复杂,同时需要引入上下文切换、加锁等等,会带来额外的性能消耗。


而随着近些年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大家对于缓存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因此 redis 也开始在逐渐往多线程方向发展。


最近的 6.0 版本就对核心流程引入了多线程,主要用于解决 redis 在网络 I/O 上的性能瓶颈。而对于核心的命令执行阶段,目前还是单线程的。



redis 为什么使用单进程、单线程也很快


1、基于内存的操作


2、使用了 I/O 多路复用模型,select、epoll 等,基于 reactor 模式开发了自己的网络事件处理器


3、单线程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上下文切换和竞争条件,减少了这方面的性能消耗


4、以上这三点是 redis 性能高的主要原因,其他的还有一些小优化,例如:对数据结构进行了优化,简单动态字符串、压缩列表等。



项目中使用的 redis 版本


这个问题是我在面试某大厂真实碰到过的,所以大家平时在使用中间件和框架时可以留意下自使用的版本。


下图是从 redis 官方 github 截的图,包含了 redis 2.2 之后的所有版本,目前常用的应该是:3.2.*、4.0.*、5.0.*。




redis 在项目中的使用场景


缓存、分布式锁、排行榜(zset)、计数(incrby)、消息队列(stream)、地理位置(geo)、访客统计(hyperloglog)等。



redis常见的数据结构


常见的5种:

  • String:字符串,最基础的数据类型。

  • List:列表。

  • Hash:哈希对象。

  • Set:集合。

  • Sorted Set:有序集合,Set 的基础上加了个分值。


高级的4种:

  • HyperLogLog:通常用于基数统计。使用少量固定大小的内存,来统计集合中唯一元素的数量。统计结果不是精确值,而是一个带有0.81%标准差(standard error)的近似值。所以,HyperLogLog适用于一些对于统计结果精确度要求不是特别高的场景,例如网站的UV统计。

  • Geo:redis 3.2 版本的新特性。可以将用户给定的地理位置信息储存起来,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操作:获取2个位置的距离、根据给定地理位置坐标获取指定范围内的地理位置集合。

  • Bitmap:位图。

  • Stream:要用于消息队列,类似于 kafka,可以认为是 pub/sub 的改进版。提供了消息的持久化和主备复制功能,可以让任何客户端访问任何时刻的数据,并且能记住每一个客户端的访问位置,还能保证消息不丢失。



Redis的字符串(SDS)和C语言的字符串区别


C字符串

SDS

获取字符串长度的复杂度为O(N)

获取字符串长度的复杂度为O(1)

API是不安全的,可能会造成缓冲区溢出

API是安全的,不会造成缓冲区溢出

修改字符串长度N次必然需要执行N次内存重分配

修改字符串长度N次最多需要执行N次内存重分配

只能保存文本数据

可以保存文本数据或者二进制数据

可以使用所有的库中的函数

可以使用一部分库中的函数



Sorted Set底层数据结构


Sorted Set(有序集合)当前有两种编码:ziplist、skiplist


ziplist:使用压缩列表实现,当保存的元素长度都小于64字节,同时数量小于128时,使用该编码方式,否则会使用 skiplist。这两个参数可以通过 zset-max-ziplist-entries、zset-max-ziplist-value 来自定义修改。



skiplist:zset实现,一个zset同时包含一个字典(dict)和一个跳跃表(zskiplist)




Sorted Set为什么同时使用字典和跳跃表?


主要是为了性能。


单独使用字典:在执行范围型操作,比如zrank、zrange,字典需要进行排序,至少需要O(NlogN)的时间复杂度及额外O(N)的内存空间。


单独使用跳跃表:根据成员查找分值操作的复杂度从O(1)上升为O(logN)。



Sorted Set为什么使用跳跃表,而不是红黑树?


1)跳表的性能和红黑树差不多。


2)跳表更容易实现和调试。


网上有同学说是因为作者不会红黑树,我觉得挺有可能的。




Hash 对象底层结构


Hash 对象当前有两种编码:ziplist、hashtable


ziplist:使用压缩列表实现,每当有新的键值对要加入到哈希对象时,程序会先将保存了键的节点推入到压缩列表的表尾,然后再将保存了值的节点推入到压缩列表表尾。


因此:1)保存了同一键值对的两个节点总是紧挨在一起,保存键的节点在前,保存值的节点在后;2)先添加到哈希对象中的键值对会被放在压缩列表的表头方向,而后来添加的会被放在表尾方向。



hashtable:使用字典作为底层实现,哈希对象中的每个键值对都使用一个字典键值来保存,跟 java 中的 HashMap 类似。




Hash 对象的扩容流程


hash 对象在扩容时使用了一种叫“渐进式 rehash”的方式,步骤如下:


1、计算新表 size、掩码,为新表 ht[1] 分配空间,让字典同时持有 ht[0] 和 ht[1] 两个哈希表。


2、将 rehash 索引计数器变量 rehashidx 的值设置为0,表示 rehash 正式开始。


3、在 rehash 进行期间,每次对字典执行添加、删除、査找、更新操作时,程序除了执行指定的操作以外,还会触发额外的 rehash 操作,在源码中的 _dictRehashStep 方法


_dictRehashStep:从名字也可以看出来,大意是 rehash 一步,也就是 rehash 一个索引位置。


该方法会从 ht[0] 表的 rehashidx 索引位置上开始向后查找,找到第一个不为空的索引位置,将该索引位置的所有节点 rehash 到 ht[1],当本次 rehash 工作完成之后,将 ht[0] 的 rehashidx 位置清空,同时rehashidx 属性的值加一。


4、将 rehash 分摊到每个操作上确实是非常妙的方式,但是万一此时服务器比较空闲,一直没有什么操作,难道 redis 要一直持有两个哈希表吗?


答案当然不是的。我们知道,redis 除了文件事件外,还有时间事件,redis 会定期触发时间事件,这些时间事件用于执行一些后台操作,其中就包含 rehash 操作:当 redis 发现有字典正在进行 rehash 操作时,会花费1毫秒的时间,一起帮忙进行 rehash。


5、随着操作的不断执行,最终在某个时间点上,ht[0] 的所有键值对都会被 rehash 至 ht[1],此时 rehash 流程完成,会执行最后的清理工作:释放 ht[0] 的空间、将 ht[0] 指向 ht[1]、重置 ht[1]、重置 rehashidx 的值为 -1。


相关源码在 dict.c,核心方法是:dictExpand、dictRehashMilliseconds、dictRehash、dictFind、



渐进式 rehash 的优点


渐进式 rehash 的好处在于它采取分而治之的方式,将 rehash 键值对所需的计算工作均摊到对字典的每个添加、删除、查找和更新操作上,从而避免了集中式 rehash 而带来的庞大计算量。


在进行渐进式 rehash 的过程中,字典会同时使用 ht[0] 和 ht[1] 两个哈希表, 所以在渐进式 rehash 进行期间,字典的删除、査找、更新等操作会在两个哈希表上进行。例如,要在字典里面査找一个键的话,程序会先在 ht[0] 里面进行査找,如果没找到的话,就会继续到 ht[1] 里面进行査找,诸如此类。


另外,在渐进式 rehash 执行期间,新增的键值对会被直接保存到 ht[1], ht[0] 不再进行任何添加操作,这样就保证了 ht[0] 包含的键值对数量会只减不增,并随着 rehash 操作的执行而最终变成空表。



rehash 流程在数据量大的时候会有什么问题吗


1、扩容期开始时,会先给 ht[1] 申请空间,所以在整个扩容期间,会同时存在 ht[0] 和 ht[1],会占用额外的空间。


2、扩容期间同时存在 ht[0] 和 ht[1],查找、删除、更新等操作有概率需要操作两张表,耗时会增加。


3、redis 在内存使用接近 maxmemory 并且有设置驱逐策略的情况下,出现 rehash 会使得内存占用超过 maxmemory,触发驱逐淘汰操作,导致 master/slave 均有有大量的 key 被驱逐淘汰,从而出现 saster/slave 主从不一致。



Redis的事件处理器


redis 基于 reactor 模式开发了自己的网络事件处理器,由4个部分组成:套接字、I/O 多路复用程序、文件事件分派器(dispatcher)、以及事件处理器。



套接字:socket 连接,也就是客户端连接。当一个套接字准备好执行连接、写入、读取、关闭等操作时, 就会产生一个相应的文件事件。因为一个服务器通常会连接多个套接字, 所以多个文件事件有可能会并发地出现。


I/O 多路复用程序:提供 select、epoll、evport、kqueue 的实现,会根据当前系统自动选择最佳的方式。负责监听多个套接字,当套接字产生事件时,会向文件事件分派器传送那些产生了事件的套接字。


当多个文件事件并发出现时, I/O 多路复用程序会将所有产生事件的套接字都放到一个队列里面,然后通过这个队列,以有序、同步、每次一个套接字的方式向文件事件分派器传送套接字:当上一个套接字产生的事件被处理完毕之后,才会继续传送下一个套接字。


文件事件分派器:接收 I/O 多路复用程序传来的套接字, 并根据套接字产生的事件的类型, 调用相应的事件处理器。


事件处理器:事件处理器就是一个个函数, 定义了某个事件发生时, 服务器应该执行的动作。例如:建立连接、命令查询、命令写入、连接关闭等等。



Redis 删除过期键的策略(缓存失效策略、数据过期策略)


定时删除:在设置键的过期时间的同时,创建一个定时器,让定时器在键的过期时间来临时,立即执行对键的删除操作。对内存最友好,对 CPU 时间最不友好。


惰性删除:放任键过期不管,但是每次获取键时,都检査键是否过期,如果过期的话,就删除该键;如果没有过期,就返回该键。对 CPU 时间最优化,对内存最不友好。


定期删除:每隔一段时间,默认100ms,程序就对数据库进行一次检査,删除里面的过期键。至 于要删除多少过期键,以及要检査多少个数据库,则由算法决定。前两种策略的折中,对 CPU 时间和内存的友好程度较平衡。


Redis 使用惰性删除和定期删除。



Redis 的内存驱逐(淘汰)策略


当 redis 的内存空间(maxmemory 参数配置)已经用满时,redis 将根据配置的驱逐策略(maxmemory-policy 参数配置),进行相应的动作。


当前 redis 的淘汰策略有以下8种。


noeviction:默认策,不淘汰任何 key,直接返回错误


allkeys-lru:在所有的 key 中,使用 LRU 算法淘汰部分 key


allkeys-lfu:在所有的 key 中,使用 LFU 算法淘汰部分 key


allkeys-random:在所有的 key 中,随机淘汰部分 key


volatile-lru: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 key 中,使用 LRU 算法淘汰部分 key


volatile-lfu: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 key 中,使用 LFU 算法淘汰部分 key


volatile-random: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 key 中,随机淘汰部分 key


volatile-ttl: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 key 中,挑选 TTL(time to live,剩余时间)短的 key 淘汰



最后


我不能保证所写的每个地方都是对的,但是至少能保证所写每一句话、每一行代码都经过了认真的推敲、仔细的斟酌。


如果你觉得本文写的还不错,对你有帮助,请通过点赞让我知道,支持我写出更好的文章,这对我很重要。如果有什么问题和建议,也欢迎【留言】一起交流探讨。



推荐阅读


两年Java开发工作经验面试总结

4 年 Java 经验面试总结、心得体会

面试必问的 Spring,你懂了吗?

如何写一份让 HR 眼前一亮的简历(附模板)

字节、美团、快手核心部门面试总结(真题解析)

面试阿里,HashMap 这一篇就够了

面试必问的线程池,你懂了吗?

BATJTMD 面试必问的 MySQL,你懂了吗?

如何准备好一场大厂面试

跳槽,如何选择一家公司

MySQL 8.0 MVCC 核心源码解析




浏览 30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