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行政执法协调规定

联合创作 · 2019-11-14 00:00


  第一条 为有效解决本市各级行政主体之间的行政执法争议,建立和完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权责明确的行政执法体制,促进依法行政,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有关行政主体在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过程中所发生的争议的协调,适用本规定。

  前款所称行政主体包括具有行政执法权的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第三条 市、区司法行政部门负责行政执法协调的具体工作。

  第四条 行政执法协调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及规章,并参照有关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规定进行。

  法律、法规及规章之间的冲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处理。

  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规定不明确的,行政执法协调应当按照有利于科学、合理配置行政权,提高行政效率和效能的原则进行。

  第五条 行政执法协调的范围包括行政主体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生的下列情形:

  (一)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主体对同一事项都认为本部门具有或者不具有法定管理职责而发生争议的;

  (二)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主体认为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与其职能有关的规定不明确或者对其理解不一致的;

  (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主体对同一种事项或行政违法行为都具有法定管理职责,需要就执法标准等事项进行协调的;

  (四)行政主体依法应当协助、配合其他行政主体的执法活动而不履行或者未能有效履行协助、配合职责的;

  (五)行政主体依法应当移送行政违法案件而不移送,或者移送后有关行政主体应当受理而不受理的;

  (六)其他需要进行协调的事项。

  第六条 下列情形不适用本规定:

  (一)不涉及对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理解和适用的一般行政管理事务争议;

  (二)一个行政主体内部的争议;

  (三)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争议;

  (四)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行政执法争议的协调有其他规定的。

  第七条 市行政主体之间,市行政主体与区行政主体之间,不同区行政主体之间在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发生争议的协调由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

  同一区行政主体之间在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发生争议的协调由区司法行政部门负责。

  国家部委、省派驻我市的行政主体与我市行政主体之间在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过程中发生争议,我市行政主体认为需要协调的,由市人民政府负责向省人民政府请示处理。

  第八条 发生本规定第五条规定情形的,争议各方应当依法自行协调。自行协调不成的,争议的任何一方行政主体均可书面向司法行政部门提请协调。提请协调的公文应当载明:争议的事项、相关法律依据、自行协商的情况、本单位的意见等内容。

  司法行政部门认为存在本规定第五条情形的,可以主动进行协调。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存在本规定第五条情形的,可以书面向司法行政部门建议协调。

  第九条 司法行政部门对属于本规定第五条规定情形需要进行行政执法协调的,应当向相关行政主体发出《行政执法协调通知书》及相关材料;对不属于本规定第五条规定情形的,应当告知提请协调的有关行政主体或者提出建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十条 行政执法协调涉及到的相关行政主体应当在收到《行政执法协调通知书》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向司法行政部门报送下列材料:

  (一)关于协调事项的情况说明;

  (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行政规范性文件的文本;

  (三)对争议事项的意见;

  (四)需要提交的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一条 司法行政部门进行行政执法协调,应当召开协调会议,充分听取有关行政主体的意见,有关行政主体负责人应当参加;协调可能涉及到行政主体职能变更时,应当通知编制主管部门参加。

  第十二条 司法行政部门进行行政执法协调后,应当按以下情况处理:

  (一)经协调,相关行政主体就有关事项形成一致意见的,经相关行政主体书面确认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制作《行政执法协调意见书》;

  (二)经协调,相关行政主体未能就有关事项形成一致意见的,报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行政执法争议一方涉及到司法行政部门的,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三条 由本级人民政府决定的行政执法协调事项,司法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政府的有关决定制作《行政执法协调决定书》,以政府名义印发执行。

  第十四条 《行政执法协调意见书》和《行政执法协调决定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有关行政主体应当执行。

  《行政执法协调意见书》和《行政执法协调决定书》应当发送相关行政主体以及编制主管部门,编制主管部门确定有关行政主体的职能时,应当按照《行政执法协调意见书》和《行政执法协调决定书》所确定的事项执行。

  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建议所引起的行政执法协调,司法行政部门还应将协调结果书面告知有关建议人。

  经行政执法协调涉及行政主体职能变更的,有关行政主体应当依照《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规定向社会公开。

  第十五条 司法行政部门制作的《行政执法协调意见书》应当报本级政府备案。

  第十六条 《行政执法协调意见书》《行政执法协调决定书》生效之前,涉及争议的行政主体应当依法继续履行职责。

  第十七条 司法行政部门在行政执法协调过程中,发现行政主体在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的,应当向有关行政主体提出意见或者建议;对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行政主体共同存在的问题,应当及时组织有关部门进行研究,确定解决或者改善的办法。

  司法行政部门在行政执法协调过程中,认为有关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不明确或者不完善的,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提请该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制定机关进行解释或者提出修改建议;认为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不明确或者不完善的,应当按照规范性文件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八条 《行政执法协调意见书》和《行政执法协调决定书》的法律依据发生变化的,有关行政主体应当依据新的法律依据执行,并书面告知原进行行政执法协调的司法行政部门;有关行政主体认为产生新的争议的,可依照本规定另行提起行政执法协调。

  第十九条 有关行政主体对存在的争议不自行协调或者不提请司法行政部门协调,相互推诿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有权机关责令改正,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监督《行政执法协调意见书》和《行政执法协调决定书》的执行。

  行政主体不执行已经生效的《行政执法协调意见书》和《行政执法协调决定书》的,司法行政部门应向本级政府报告,由本级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必要时可以向有关行政主体发出督察令,并建议有关部门对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追究行政责任。

  第二十一条  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全市行政执法协调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

  市司法行政部门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下级人民政府及其司法行政部门作出的《行政执法协调决定书》《行政执法协调意见书》错误的,应当提出纠正建议报市人民政府决定。

  司法行政部门发现有关行政主体自行协调错误的,应当责令其纠正。

  第二十二条 市司法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制定本规定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附件:

1.eb348a57d9b48a14069be2b77ea5be1a.docx

2.3a6627ebed662e760a4d712c0d315404.pdf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