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纪南故城

楚纪南故城

共 3345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4-05-24 11:19

历史沿革

烽火台保护区
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开始,纪南城(楚纪南故城)为楚国的郢都
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纪南城(楚纪南故城)被秦将白起攻陷废止,郢都迁陈(河南淮阳),后又东迁寿春(安徽寿县)。纪南城(楚纪南故城)作为楚的郢都,楚国先后有20代楚王在此定都,历时411年
20世纪50年代,湖北省文物局对楚纪南故城开始调查
1965年开始,湖北省文物局对楚纪南故城多次勘察
1972年—1973年,湖北省文物局对楚纪南故城南垣水门进行发掘,清理出1座木构建筑遗迹,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5米,南北宽约11.5米,共发现柱洞49个,分六排,其中37个柱洞内保留有木柱
1975年,湖北省文物局对楚纪南故城进行了发掘,清理出西垣墙体、内外护坡、3个门道和2座门房基址等遗迹
2018年至2023年,为配合“考古中国·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之夏商周课题”和“楚纪南故城大遗址保护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楚纪南故城东垣南门、东城垣及松37号台基展开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
2024年,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荆州楚纪南故城新发现东垣一期(早期)城墙,其年代为战国早期,该发现也验证了纪南城始建年代。结合碳14测年数据综合推测,楚纪南故城东垣一期城墙的年代应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遗址特点

城址规模
楚纪南故城地表
楚纪南故城总面积约16平方千米,城址平面呈不规则方形,东西长约4.5千米,南北宽约3.5千米。南面靠东段凸出一块,城垣周长15506米。城南北高,中间低,东南凤凰山一带,西北摩天岭一带,地势尤高
城垣城门
楚纪南故城城垣夯土筑成,底宽30米—40米,顶宽10米—20米,一般高出地面3米—5米,最高处为7.6米。从北垣东段的剖面看到:城垣由墙身、基槽和内外护坡构成。建墙时先清基挖槽,然后以槽为基,夯筑墙身。基槽深50米、宽10.5米左右。墙身略呈梯形,上窄下宽。夯层清楚,平整均匀,层厚一般为10厘米。夯窝有二种:一种为圆角方形夯窝”,又一种为圆形夯窝。以第一种为主,夯窝7X7厘米。第二种次之,夯窝直径5厘米。夯窝重复叠压,非常密集。墙身内外有护坡,剖面呈三角形,两护坡的底面宽10米左右。内护坡坡度为75º左右,外护坡为78º左右,与墙身同时修筑,即筑一层墙身便填一层护坡,以利往上运土
楚纪南故城城垣上有7处城门遗址,计东垣1座,西垣2座,南垣2座,北垣2座。此外,南垣西段和北垣东段还有水门2座。西垣北门有3个门道。中间门道宽,两边门道窄。中间门道宽7.80米,南边门道宽3.80米-3.90米,北边门道宽3.84米—4.00米。在3个门道之间用两道土墙隔开,土墙宽3. 60米、长10.10米。中间门道有8米左右宽的路面,路面中间高两边低,略呈龟背形。在南门中央发现两条平行的车辙,两辙相距约1.80米,在城门内面两边的相对位置发现有夯土房基,为类似门房的建筑
护城河道
楚纪南故城城垣外有护城河遗迹,河口的北面部分仍露于地面,其余离地面一般在2. 5米右左。河宽40米左右,有的地段宽达80米。河内堆积深至数米,土色多灰黑色,内夹比较丰富的瓦片和陶器残片。朱河从南垣人口至东垣出口处的河床,部分压有古河道,其余也不离河道左右。还有差不多同时的3条与此相连的叉河:第1条在古河道东段向南拐,流经城东南的宫殿区;第2条在城中向北拐出北垣;第3条与第2条叉道向西,流向摩天岭一带。古河道一般宽40米,深近10 米
遗址分布
楚纪南故城城内保存有大量灰坑、冶铸遗迹、建筑遗迹、400余口水井、成排的窑址。最重要的有84座夯土台基,最大的长约130米,宽约100米。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东北部、西南部、西北部4个区域。东南部有61座台基,有的相距仅5米,且按一定规律排列,周围有很厚的瓦砾层,为纪南城的宫殿区。其北、东部已探出宫城墙基,宽约10米,长分别约750米、690米。发掘的30号宫殿基址上,保存有长63米、宽14米的房基及磉墩、柱洞、散水、排水管道、水沟、水井等遗迹

文物遗存

越王勾践剑
楚纪南故城城内发现夯土台基多处,编号为30号的夯土台基,东西长80米、南北宽54米,台基上发现早晚2期房屋建筑基址。还发现了夯土墙基,红烧土夹瓦片的柱础,瓦片铺成的散水,陶质的圆形排水管道,以及古井400余口,楚纪南故城城址内出土有陶、铜、铁质等各类遗物,如错银门环、青铜构件、带钩、削刀等等,也发现一些铁器,如斧、凿、锥、镰刀、削刀、釜、凹字形铁口锄,特别重要的是发现了完整的(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楚纪南故城城外有城西有八岭山,城东有长湖岸边,城北有纪山3大墓区,存大、中型封土堆约700余座,楚纪南故城城内有墓地3处,其中2处为春秋时期的小土坑墓,另1处是凤凰山墓区。从楚墓、秦汉墓中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有,成批的竹简,大量的漆器等

研究价值

彩绘漆器
纪南城遗址有较完整的土筑城垣和护城河,还有烽火台等军事设施,它是中国南方发现的保存完整、规模较大的古城址。城内外分布有密集的古墓葬和东周文化遗址,是研究楚文化和中国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楚纪南故城是楚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南方的一大都会,为先秦时期都城中最典型的都城遗址,规模巨大,格局完整,遗存丰富,是楚文化和江汉地区作为文明起源和发展中心地区的重要物证,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保护措施

保护碑刻
1956年,楚纪南故城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3月4日,楚纪南故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楚纪南故城被国家文物局纳入“十一五”国家首批36处大遗址保护项目库
2006年,楚纪南故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列入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库
2010年,国家文物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框架协议书》,荆州片区成为“十二五”全国大遗址保护六大片区之一,并获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
2016年,国家文物局将楚纪南故城、荆州片区列入《大遗址保护“十三五”规划》
2021年10月12日,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历史文化

楚国文化

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五十一年(公元前690年),楚文王熊赀袭封,主持国政。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他就把都城从丹阳迁至长江北岸、纪山之南的郢(即今荆州市荆州区纪南城)。自此,直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陷郢都,其间历时400余年,迭经20个楚王。《史记·楚世家》楚文王元年(公元前689年)“始都郢”。北魏在《水经·沔水注》中说:“江陵西北有纪南城,楚文王自丹阳徙此”。《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中杜预云:楚“国都于郢,今南郡江陵县北纪南城是。”纪南城就是文王所迁徒的郢都(楚纪南故城)
400年间,楚国发展了生产,积累了财富,壮大了军队,开拓了疆域,强盛了国家,形成比较完备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礼仪制度。同时,楚国吸收中原文化,进而创造出楚文化。屈原就是楚文化的代表。当楚国综合国力提高后,以楚庄王为代表的楚人投入到中原争霸中。司马迁在《史记》里写到:“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江汉平原的区位优势和丰饶的物产,为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开疆辟土奠定了物质基础。楚人北叩宛洛,东指吴越,南达云贵。其疆域曾涵盖西楚、东楚、南楚,有“”之称。楚国在漆器、玉器、青铜器、丝织、兵器、乐器等方面的制造技术与艺术均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地名由来

楚纪南故城其因在纪山之南而得名,是楚国鼎盛时期的都城。

获得荣誉

2022年1月,入选“湖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楚纪南故城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南,东临长湖,西、北有八岭山、纪山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