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魏城遗址

古魏城遗址

共 1255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历史沿革

古魏城遗址
古魏城始建于西周,历经春秋、战国、秦、汉,至汉末城即废弃。
古魏城遗址于1956年发现,1961年、1962年进行调查。
1979年,发现大批商周铜、陶、玉、石器等。

遗址特点

综述
古魏城遗址
古魏城遗址南北城墙在地面可见。古城东起柴涧村、铁家庄,西至后龙泉村、城南沟村,北至永乐宫北0.5公里,南至永乐宫门前,呈方形,周长4500米,面积约144万平方米。城址宽度一般在13~15米之间。南城墙全长1150米,残高约1~5米。东城墙全长1268米左右,偏北处保留城门遗迹。北城墙全长约1197米。西城墙全长约1000米,呈弧形,中间向外凸出,自西北城角往南465米有城门遗迹。古城东南、东北、西北三个城角均保存较好。城外侧都有月牙状的夯土台。城内出土有西周时期的陶、豆、罐、簋等遗物,在城西柴涧村有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的墓葬群。出土数批青铜器。
文化堆积
古魏城遗址文化堆积有三种:一为从墓葬中出土有西周的青铜器和其它细石器;二为发现有战国时代的筒瓦、板瓦和鬲、豆等;三为在北城中部有少量的汉代堆积,包括汉代粗直绳纹和筒瓦残片甚多。

主要建筑

广仁王庙
广仁王庙
又称五龙庙,古魏城遗址的北部。庙内所奉祀的水神封号“广仁王”,因以名庙。由戏台、厢房、正殿组成,属四合院形制庙堂建筑。正殿为唐大和五年(831年)修造。面宽五间,深三间,屋顶坡度平缓。殿内无柱,梁架全部露明。庙内现存唐代元和三年(802年)、大和六年(832年)石碑两通,是研究中国古代地方沿革及水利史的重要资料。该庙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仅存4处唐代木构建筑中的道教场所。

文物遗存

综述
古魏城遗址内出土有西周时期的陶、豆、罐、簋等遗物,出土数批青铜器。
铜器
叔伐父鼎,西周器物。通高14.2厘米,口径12.8厘米。敞口、卷沿、腹部下鼓、平底、三足脚。沿耳、底面三角形铸缝。鼎内一侧铸铭一行五字:叔伐父乍(作)鼎。作器人名为“叔伐父”。铭文笔道较浅,“鼎”字下半部残。属一级文物。
叔向父簋,西周器物。通高19.8厘米,口径16.2厘米,底17.5厘米,敛口,鼓腹,圈足下附三矮足,握手盖顶,双穿兽耳衔环,盖面和腹面遍饰瓦纹,内铸铭文三行十五字:叔向父为备,宝簋两,宝鼎二,宿孙子宝。属一级文物。

研究价值

古魏城遗址
古魏城遗址保存完好,是研究中国早期城址的宝贵资料。

保护措施

1996年1月12日,古魏城遗址被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古魏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古魏城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城关镇北2.5公里处。

交通信息

自驾:自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古魏城遗址,路程约28.7千米,用时约39分钟。
浏览 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