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投资半年,我所学到的一些逻辑...
本篇阅读时间约为 6 分钟。
1
前言!
2
市场?
A股
美股
港股
币圈儿
3
股票?
其背后对应的就是腾讯公司。
4
投资逻辑?
上面用通俗的话术介绍了市场和股票,那么接下来就是交易了。
股票交易赚钱的本质就是,你以低价格买入一个股票,等它的价格涨起来,以高价位卖出,中间这个价格差,就是你赚到的收益。
那买入股票(公司),有什么逻辑可以参考呢?
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大佬们最经典的一句话)
接下来,从我这半年真实经历总结一下我所看到的信息以及所观察的公司。
1、电影行业
从我们生活中出发,确定性:每年的高票房电影的商业思维背后是什么?投资/出品方的公司股票上涨。
今年不难看出一个势头,春节档电影的预热,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推得非常火热。
我观察到的春节前两部名气ip很大的,其一,《唐人街探案3》,其二,《你好,李焕英》。
以《唐人街探案3》举例,《唐人街探案》前两年的 ip 打造很成功,电影结局总会留有大翻转,让人意想不到的结局。
前两季的成功剧情,《唐人街探案3》票房必然低不了:
原本2020年的票房数据以及2021年的票房数据。(来自百度百科)
现在来思考下,《唐案3》背后的主导影视公司是哪些呢?动手搜索下:
万达影视传媒,对应股票:
如果节前提前意识到,可以看到1月底的股价,19左右:
春节2月18日返工第一天,股价开盘24,收盘 21 左右:
PS:开盘,就是股市当天开始交易的第一个时间点。收盘就是当天股市结束的最后时间点。
但如果早些意识到,可以观察到万达电影还可以在早些时间以更低的价格买入,从而降低买入成本,赚取差价。
不过这是短期的浮动,可以看到,春节热度一过,万达影视的股价后面又跌下去了。
《你好,李焕英》同理,这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动手尝试挖掘一下信息,看看它背后对应的投资/出品方是哪家公司主体,是否像我说的一样,在春节节点的股价也有上涨?
2、股市行业
从去年 9 月开始,我从社群里了解到投资上的一个信息 - 港股打新。
什么是港股打新?我来在做个解释:
打新赚钱的核心逻辑是:当一家新的公司准备在香港上市时,我们可以对其认购,当以一个低价位认购,如果公司上市后股价有涨幅,此时我们卖出,就可以赚到中间的股票差价。
(俗称:低买高卖)
了解到基础的概念后,猛然意识到,这绝对是一个风险非常低,利润非常高的项目。因为我可以只认购确认性大的公司,这是一个非常稳健的选项。
比如大家都听过的知名公司:快手,京东健康,泡泡玛特。
有多暴利?本金10W港币,半年(2020年9月到2021年2月)收益率将近 50%。
要知道,年收益率如果能稳定在 15% ,在投资中都算非常高的了。
当一个极其暴利的赚钱机会自然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不断吸引的人会越来越多,那么,它所在的市场资本必然会不断增加。
所以......你们能想到哪些是确定性的东西吗?
其一,港交所本身。
其二,券商。
PS:港交所,即香港交易所。
先来看看港交所的股价:
以我刚接触的时间点为例2020年9月10号的股价,约360港币/股:
那么随着时间以及不断加入的人群,在春节最高峰,高达约580港币/股(近几天市场不好,有跌动):
再来看看券商。
港股打新为什么可以这么赚钱,其中离不开的一点就是因为没有对同一个人的身份进行限制。
也就是你一个人的证件号,可以开很多券商,每个券商都可以去认购申请,从而加大中签的概率。
(当然,近期已经被香港市场严查了,港股多户打新的策略可玩性可能不到半年...走一步,看一步)
回到正题,香港券商本土开发的app,都极其难用,比如长下面这样:
你看这个风格,是不是有种回到移动端刚开始发展的年代.....
所以,如果曾经在互联网公司(腾讯)工作过的老板,去做一款互联网券商app打击香港本土券商,会出现什么结果呢,app如下:
从互联网的本质离不开服务和产品体验,如果一家券商服务完美,产品提高极其好,那你会怎么选择呢?
第二个逻辑来了,市场不断拥挤进来的人越多,优秀的券商越会脱颖而出,同时,公司的收益必然上涨,比如富途牛牛:
时间依然回到我初次接触的时间,2020年9月,约30港币/股:
那春节前后呢,2021年2月,约190港币/股:
将近翻了6倍!
3、比特币大涨
这个逻辑是我从一个前辈视频号直播学习到的逻辑。依然是去寻找确定性。
如果在投资圈的话,或多或少知道,比特币的涨幅在今年2月已经到了近30W人民币一枚。
那么,比特币大涨的背后确定性逻辑从哪里出发去想?
如果了解比特币是怎么产生的,都知道必然离不开矿机,那哪个公司有大量矿机,或者说持有可以批量挖矿的资本,那比特币增幅,也少不了根源的增长。
于是,前辈分享了这么一家公司案例,美股第九城市:
2021年1月份,约10美金/股。
随着比特币波动,春节期间涨到约 80美金/股,近期市场又跌回38美金左右:
最高差距,涨幅近8倍。
以上,我给大家分享的这些公司,我都没有买。这些都是我错过的机会,为什么错过?
因为初接触市场,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思维。
前面两个案例是我自己意识到的,第三个案例是我觉得这东西我不懂,虽然学到了挖掘信息的逻辑,但是依然不敢碰...
随着不断的接触信息,不断的思考,现在复盘才慢慢意识到,原来自己身处的环境中,机会就在你眼前,你却没有对应的思维可以去拿捏它!
而这种思维,不是一时能练成的,需要你不断地结合自己所处的环境、信息去提炼。刻意思考,刻意练习!
5
结语
题图 - pexels - energe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