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拉哈遗址

小拉哈遗址

共 2488字,需浏览 5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1978年春,肇源县在引嫩工程兴修水渠时首次发现了小拉哈遗址。
1979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队与绥化文管站联合对小拉哈遗址调查勘探。
1991年7~9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学系联合对小拉哈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并将其命名为小拉哈文化。

遗址特点

综述
小拉哈遗址位置图
小拉哈遗址,是一处面积较大的沙土岗地。北临水面辽阔的“洪源湖”,东南距肇源县城60公里,往西30公里为嫩江,东距7公里为通辽至大庆铁路线。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埋葬丰富。1991年,发掘共布5×5米探方38个,连同扩方及清理断崖在内,总发掘面积约为1100平方米。发现墓葬、房址和灰坑等遗迹165个,出土各类完整或复原遗物累计达450余件。
文化层
小拉哈遗址的文化层,可划分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三期。
小拉哈一期
小拉哈一期甲组遗存是嫩江流域已发现的年代较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属新石器时代早期偏晚阶段,一期乙组遗存主要以条形附加堆纹的罐类陶器为主,另有少量的细石器和骨器。从陶器的附加堆纹和骨枪头的造型风格来看,该遗址无疑应纳入本地区已经发现的昂昂溪文化范畴。文化应属本地区年代最晚的新石器时代遗存。
小拉哈二期
小拉哈二期遗存代表了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这种遗存与本地区已经发现的白金宝文化相比,文化面貌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从纹饰来看,小拉哈二期遗存普遍为素面器,仅少数陶器施附加堆纹或刻画几何纹。而白金宝文化的陶器施纹者占绝对多数,其中以粗细石等的绳纹和繁缛复杂的篦点几何纹及动物纹最具特点;其次从器型上看,小拉哈二期遗址主要以直口台底器为主,不见三足器。与此相反,白金宝文化的陶器以三足器最为流行,其次为平底器,不见台底器;再从器类来看,小拉哈二期遗存的陶器比较单一,仅见罐、壶、碗、杯、盂、钵等,其中以前三种数量最多。白金宝文化的器类复杂多样,除存大量的鬲和支座外,还见有形态各异的壶、翁、罐、钵和杯、碗等,其器物组合明显有别于小拉哈二期遗存。由于小拉哈二期遗存当中已发现了明确与陶器共出的青铜制品,加之出自H0001的陶片经热释光检测,年代为距今3830±340年,所以可以初步认为该遗址遗存应处在青铜时代的早期阶段,早于白金宝文化,年代大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商时期。
小拉哈第三期
小拉哈第三期遗存数量较少,但种类齐全。从陶器来看,器表施绳纹、指甲纹,流行花边口沿和存在少量红衣陶的作风,明显具有汉书二期文化的一般特征,此外盒式矮裆鬲、花边口绳罐、红衣陶壶、单把杯及舟形器和支座等,形制亦与汉书二期文化的同类器相同,据此可将三期遗存纳入本地区早期铁器时代的汉书二期文化范畴。
墓葬和遗迹
小拉哈一期,遗迹数量较少,仅发现一个灰坑和两条灰沟,前者为椭圆形口,浅圜底,后者均呈长条形,斜壁、上宽下窄,平底。
小拉哈二期,墓葬3座,均为土坑竖穴式,无葬具。M1001,墓扩为长方形,长225厘米、宽70~90厘米、深20厘米,墓主为中年男性,单人一次葬,侧身屈肢。面向东北。骨架腐朽严重,仅存头骨和下肢骨。上身下压一填平的坑穴,深40厘米,内置覆扣完整陶罐1件。头骨枕在罐底之上,附近摆放壶、罐残片。房址两座,均为圆角方形,半地穴式。灰坑113个,分长方形、方形、圆形、椭圆形和不规则形5种。其中以长方形竖穴式平底坑最多。
小拉哈三期,墓葬4座,均为长方形单人土坑竖穴墓。M0001,出自断崖,墓主为成年男性,头向300度。仰身直肢一次葬,脚骨缺失,下领右侧出土小铁刀一把,胸部有骨佩饰2件,蚌佩饰1件,墓扩长2.06米、宽0.8米、深0.45米。灰坑33个,以坑口形状可分为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和不规则形5种。依坑腔形状可分为筒形、袋形、锅底形3类。其中以圆形筒状坑数量最多。房址2座,其中一座保存较好(F0001),为圆角长方形半地穴式,穴壁平整坚硬,经烧烤呈暗红色。居住面系先用黄泥抹平,然后再行烧烤,呈黑褐色,局部保留有类似席纹的编织物痕迹。中部发现两个灶坑,平面形状分别呈葫芦形和圆形,底部培烧坚硬,呈暗红色柱洞排列无明显规律,门道不甚清楚。居住面上发现有筒形或袋形窖穴,有的内部出有完整陶器。

文物遗存

小拉哈遗址一期,遗存主要有石器、玉器、骨器、蚌器和陶器等。
小拉哈遗址出土文物
小拉哈遗址二期,已进入青铜时代,出土铜器有铜刀、铜笄、铜双联泡饰及陶范等。石器有石斧、石锛、石铲、石凿、石镞、砺石、磨棒等。玉器有玉斧、玉璜、玉坠等。骨、角、牙、蚌器有角锺,骨铲、骨凿、骨锥、骨饰及蚌刀、蚌匙、蚌诱鱼器、蚌饰等、陶器有鬲、罐、壶、钵及纺轮等。有的陶器饰有红衣,是夫余文化陶器的特色。
小拉哈遗址三期,遗存数量较少,按质地可分为石器、骨器、蚌器、铁器和陶器类。

研究价值

小拉哈遗址文化内涵、文化性质、年代均清楚,文化面貌新颖,特征鲜明,在松嫩平原第一次呈现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早期铁器时代的三叠文化层,特别由此确定了一种相当于夏代的新的考古学文化—小拉哈文化。为黑龙江古代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小拉哈遗址代表的小拉哈文化,是嫩江流域土生土长的考古学文化,对于研究这一地区古代民族关系,经济与文化发展等,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小拉哈遗址的文化内涵,对于松嫩平原的昂昂溪文化、小拉哈文化、白金宝文化系列的串连化整合研究都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保护措施

2005年1月31日,小拉哈遗址被黑龙江省政府公布为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
小拉哈遗址遗址碑
2013年3月,小拉哈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小拉哈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义顺蒙古族乡东义顺村小拉哈屯东北500米处。

交通信息

自驾:自黑龙江省大庆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小拉哈遗址,路程约79千米,用时约1小时30分钟。
浏览 24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