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黄冈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黄冈调查队
2023年3月25日
2022年,是黄冈历史上极为重要、极为关键、极为不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和多重超预期冲击,全年经济发展迎难而上、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产业发展呈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活力,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 综合
经初步核算,202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747.90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5.60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46.07亿元,增长8.6%;第二产业中,全部工业增加值740.69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1256.22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2.0%、0.3%、7.3%、1.0%、2.6%。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的19.7:33.2:47.1调整为19.9:34.4:45.7。
<p="" align="center" =""="">
<p="" "=""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line-height:22.000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1%,衣着价格上涨7.1%,居住价格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6%,交通通信价格上涨5.3%,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0%,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3%,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4%。
市场主体不断发展。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新发展五类(含内资、私营、外资、个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主体106708户。其中,私营企业17239户,个体工商户88489户。五类市场主体总量达703158户,增长12.57%。其中,私营企业114732户,个体工商户575332户。
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科学谋划武汉都市圈黄冈功能区建设,系统制订城市发展战略,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划定“三区三线”。加快推进同城化,黄黄高铁开通运营,燕矶长江大桥、武红高速、G347等硬联通项目加快建设,鄂黄长江大桥9座及以下客车实现免费通行。临港新城综合码头开港运营,智慧农博城、顺丰冷运中心等开工建设。启动东坡赤壁片区起步区建设。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启动20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创建通过验收。推进水利补短板强功能,蕲水灌区、武穴北灌区、西隔堤整险加固、举水团风段治理等快速推进,实施白洋河等100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980.73亿元,增幅5.0%。粮食种植面积593.12万亩,增长0.05%;棉花种植面积36.08万亩,增长6.2%;油料种植面积333.89万亩,增长5.0%;蔬菜种植面积192.55万亩,增长2.8%。粮食总产量271.70万吨,减少0.53%;棉花产量2.18万吨,增长9.2%;油料产量59.34万吨,增长7.0%;蔬菜产量369.77万吨,增长2.8%。水果产量32.18万吨,增长8.3%。
<p="" "=""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line-height:22.000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 畜牧业现价总产值260.39亿元,增幅4.9%。禽蛋产量34.6万吨,增长6.4%;生猪出栏456.16万头,增长4.73%;牛出栏23.99万头,增长2.44%;羊出栏63.63万只,增长12.54%;家禽出笼6790.25万只,增长2.3%。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有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育,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3119家,比上年增加1496家,家庭农场13472家,比上年增加283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51家,新增22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6%。其中: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4.1%;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1.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8.1%,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19.4%。
<p="" "=""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line-height:22.000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94.2%;实现营业收入1965.99亿元,增长13.1%;利润总额97.40亿元,增长24.4%;税金总额58.23亿元,增长33.7%;资产总计1915.31亿元,增长10.2%。
建筑业单位数754家,增加189家,总产值1164.98亿元,增加64.41亿元,增长5.9%。实现增加值205.93亿元,增长9.1%。建筑单位房屋施工面积7656.26万平方米,增长4.4%。
<p="" "="" mso-char-indent-count:2.0000;layout-grid-mode:char;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line-height:22.000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4%。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增长0.8%;集体经济投资增长17.8%;私营经济投资增长25.9%;其他经济投资增长25.4%。
全年投资项目269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3998.81亿元。在建项目2642个,增长42.2%,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403个,增长62%;亿元以上项目854个,增长14.2%。在全部入库投资项目中,工业投资项目1177个,增加380个;工业新开工项目657个,增加257个。
<p="" "=""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line-height:22.000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288.21亿元,下降5.4%。房屋施工面积1882.24万平方米,下降8.7%,其中新开工面积364.20万平方米,下降38.3%;竣工面积200.73万平方米,下降16.8%;商品房销售面积460.58万平方米,下降9.2%;商品房销售额234.20亿元,下降11.4%。待售面积182.32万平方米,下降3.6%。新开工城市棚户区改造600户,基本建成2937套。完成新增租赁补贴370户,当年发放租赁补贴926户,发放补贴资金183.3228万元。
五、国内贸易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1.29亿元,同比增长3.4%。分城乡看,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8.06亿元,同比增长3.3%;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23亿元,同比增长3.8%。
<p="" "=""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line-height:22.000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 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562.89亿元,同比增长12.2%;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021.40亿元,同比增长4.2%;住宿业实现营业额21.91亿元,同比增长5.2%;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72.14亿元,同比增长5.0%。
六、对外经济
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2.5亿元,增长40.1%。其中,出口118.2亿元,增长42.9%;进口14.3亿元,增长20.9%。新批外资企业18家,增长63.64%。合同外资金额9377万美元,下降61.30%,实际利用外资3293万美元,增长72.95%。
七、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2.11亿元。公路总里程达34391万公里,其中:高速771公里,桥梁6011座。行政村通畅率100%,行政村通客车率100%。货运量16564万吨,货物周转量407.1327亿吨公里,客运量1828万人,旅客周转量9.46亿人公里。
邮电业务总量54.55亿元,其中邮政18.23亿元,电信36.32亿元。全市邮政营业网点151处,快递网点1072处,信筒(箱)217个,函件9.07万件,快递9060.42万件(出口量),报刊期发数371.31万份,报、刊发行累计5931.38万份。邮政邮路总长度39957.7公里,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32502.8公里。
接待国内游客人数4149.7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03.16亿元。创建旅游强县4个、旅游名镇6个、旅游名村19个,AAAA级景区达到21家,AAA级景区发展到62家,A级景区总数达到87家,星级宾馆(饭店)32家,其中三星级18家、四星级7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完成157.41亿元,可比增长8.7%,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完成116.06亿元,可比增长9.1%,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3.7%。
财政支出880.29亿元,增长2.7%。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59.67亿元,增长1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0.84亿元,增长18.3%;教育支出98.70亿元,增长5.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1.30亿元,增长11.1%;医疗卫生支出68.42亿元,增长18.9%;节能环保支出14.05亿元,下降15.0%;农林水利事务支出85.25亿元,增长4.0%。民生事务支出合计451.4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7%,增长9.7%。
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946.89亿元,增长13.1%,比年初增加572.96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954.36亿元,增长15.7%,比年初增加400.80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939.43亿元,增长13.05%,当年新增570.19亿元,同比多增195.97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951.98亿元,增长15.73%;当年新增贷款401.13亿元,同比多增18.53亿元。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帐面盈利35.56亿元。
商业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18.39亿元,比上年增长0.12%;各项赔付和给付支出 39.08亿元,增长5.65%。
全市新三板、四板挂牌企业分别达到15家和597家,挂牌企业总数达到612家。全市银行业机构达34家,网点691个,银行业机构数和网点数均已上升位居全省市州第3位。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幼儿园1089所,在园幼儿19.89万人;小学693所,在校学生45.13万人;普通中学310所,在校学生34.26万人;中等专业学校21所,在校学生5.53万人;大学4所,在校大学生5.37万人。2022年,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310所。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27.9亿元,占GDP比重11.93%。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90家。全市建有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672家,其中,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72家。全市科技特派员总数达到1051人,新建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62个,创办企业、经济合作组织83家。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240余项。解决技术难题2653项;建立示范基地62个;培训农民10.13万人次,发放资料12.13万多份。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建有文化馆12个,总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群艺馆1个,总建筑面积0.77万平方米;公共图书馆12个,总建筑面积7.94万平方米,藏书总数为544.6万册;文博单位21个,总建筑面积10.78万平方米,文物藏品总计14.58万件。电影发行放映公司6家,城关电影院28家,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工程”和“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进展顺利,数字电视实现整体转换。广播覆盖率99.7%,电视覆盖率99.66%。县级以上新华书店29个,文化惠民工程进展顺利,建成标准农家书屋3926个,新建和扩建乡镇文化站3个。
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180个,其中医院9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030个(其中卫生院13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4个、村卫生室3357个、门诊部1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46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0个。全市卫生人员总数4827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8482人,执业(助理)医师14971人,注册护士17198人。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46880张。
竞技体育成绩斐然。参加省十六运会滑雪、拳击、体操等40个大项青少年体育类体校组、中学组、社会俱乐部组的比赛,夺得了28枚金牌、27枚银牌、54枚铜牌,共获1138.5分,137个小项进入前八名。另外,组队参加了田径、游泳、拳击、体操、武术套路等18个项目的省年度锦标赛,获得29金、19银、39铜。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79.02万人,其中,城镇286.21万人,乡村292.81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9.43%。
<p="" "=""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line-height:22.000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12元,增长6.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55元,增长8.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7.3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7.5%。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0.5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2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8.55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9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13万人,培训劳动力6.24万人次,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3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73万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5.8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13.6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7.88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9.7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552.25万人,总收入53.79亿元,其中个人缴费收入21.24亿元,财政补助收入32.12亿元,利息收入0.31亿元,其他收入0.12亿元;总支出49.52亿元,其中住院费用支出38.40亿元,门诊费用支出4.26亿元,购买大病保险支出4.21亿元,其他支出2.64亿元。全市29.04万困难人口已全部纳入保障,全年享受医疗救助住院待遇19.25万人次,住院医疗救助支出2.37亿元。已为2.18万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3亿元,为18.29万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8.03亿元,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差分别提高70.78元和 48.48元。城乡低保月补金分别达到469.25元和360.35元。
福利彩票销售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福利彩票总销量达到3.63亿元,其中电脑票销售3.10亿元,网点即开票销售5274.98万元,无纸化投注62.07 万元,积累公益金3349万元。
十二、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至2022年,累计实施COD减排4619.25吨,氨氮减排522.30吨;实施氮氧化物减排3008.05吨,挥发性有机物减排1219.32吨,均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全市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32.6微克/立方米,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总数达到35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有14处。完成人工造林13.4万亩,林业育苗0.87万亩,封山育林12.3万亩。森林覆盖率43.61%,建成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4个。
注:
1.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统计快报数。
2.根据地区生产总值(GDP)核算制度规定,年度GDP核算包括初步核算和最终核实两个步骤。黄冈市2021年GDP数据最终核实主要结果为: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最终核实数为2543.17亿元,比初步核算数增加1.86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同比增长13.8%;三次产业结构由初步核算数的19.8:31.8:48.4调整为19.7:33.2:47.1。
</p=""></p=""></p=""></p=""></p=""></p=""></p=""></p="">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黄冈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黄冈调查队2023年3月25日2022年,是黄冈历史上极为重要、极为关键、极为不凡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和多重超预期冲击,全年经济发展迎难而上、稳中向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产业发展呈现出强劲韧性和巨大活力,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一、 综合经初步核算,202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2747.90亿元(现价),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5.60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946.07亿元,增长8.6%;第二产业中,全部工业增加值740.69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1256.22亿元,增长2.6%。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2.0%、0.3%、7.3%、1.0%、2.6%。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的19.7:33.2:47.1调整为19.9:34.4:45.7。 | RAG-ES | 2024-09-11 |
<p="" align="center" =""=""><p="" "=""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line-height:22.0000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5%,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1%,衣着价格上涨7.1%,居住价格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6%,交通通信价格上涨5.3%,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0%,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3%,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4%。 | RAG-ES | 2024-09-11 |
市场主体不断发展。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市新发展五类(含内资、私营、外资、个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主体106708户。其中,私营企业17239户,个体工商户88489户。五类市场主体总量达703158户,增长12.57%。其中,私营企业114732户,个体工商户575332户。城乡面貌持续改善。科学谋划武汉都市圈黄冈功能区建设,系统制订城市发展战略,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划定“三区三线”。加快推进同城化,黄黄高铁开通运营,燕矶长江大桥、武红高速、G347等硬联通项目加快建设,鄂黄长江大桥9座及以下客车实现免费通行。临港新城综合码头开港运营,智慧农博城、顺丰冷运中心等开工建设。启动东坡赤壁片区起步区建设。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启动20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创建通过验收。推进水利补短板强功能,蕲水灌区、武穴北灌区、西隔堤整险加固、举水团风段治理等快速推进,实施白洋河等100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 RAG-ES | 202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