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英山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弘扬老区精神,苦干实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创业创新为主旋律,全面贯彻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紧紧围绕“三县”和“创业创新先锋区”建设目标,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和“五城同创”规划,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发展。据反馈资料,全年实现英山生产总值534001万元(2010年可比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3291万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78211万元,比上年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132499万元,比上年增长11.8%。现价英山生产总值520744万元,人均现价英山生产总值达到14669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加1314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43.9:31.5:24.6调整为今年的51.6:21.7:26.7。
市场物价上涨较快。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达104.3%,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为108.4%、居住类价格指数103.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指数104.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指数101.5%、衣着服装类价格指数111.3%。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达103.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达104.8%。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4.08千公顷。据市反馈资料,全年粮食产量130510吨,比上年(134908吨)减少3.3%,油料15521吨,比上年减少0.9%。全年年末茶园实有面积13996公顷,比上年增加596公顷,增长4.4%;其中本年采摘面积11598公顷,比上年增加397公顷,增长3.5%;全年实现茶叶产量27009吨,比上年减少566吨,下降2.1%。年末药材实有面积10.2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21千公顷,增长10.4%,药材产量28341吨,比上年增加1204吨,增长4.4%;蔬菜产量达到116501吨,比上年增长1.3%;板栗产量4147吨,比上年增长6.5%;全县年末桑园面积1689公顷,比上年减少20公顷,下降1.2%,蚕茧产量965吨,比上年减少134吨,下降12.1%。
林、牧、渔业在调整中发展。全年造林面积233公顷,比上年减少480公顷,下降67.3%。全县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803公顷,森林覆盖率65.42%。全年出栏肉猪20.51万头,比上年基本持平;大牲畜出栏7540头,比上年增加240头,增长3.3%;羊出栏122298只,比上年增加12075只,增长11.0%;家禽出笼179.50万只,比上年增长1.0%。全年水产品产量7620吨,比上年增加474吨,增长6.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由2010年的82个(统计口径为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核减到2011年的31个(统计口径为年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0694万元,比上年增长35.2%。据市反馈资料,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增加值8.41亿元,可比价增长速度达23.7%。产品销售率达到96.5%。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8514万元,比上年增长30.4%;实现利税总额32630万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利润总额16939万元,比上年增长35.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65.7%。
高新技术产业增长较快。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016万元,比上年增长57.7%,
建筑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县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83789万元,比上年增长33.1%,全年竣工面积211.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6%。建筑单位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95.6万平方米,比上年净增69.2万平方米,增长21.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下滑。从反馈资料看,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7000万元(注: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所有在建项目,2010年同期数按此口径进行相应调整),比上年的386978万元下降20.7%。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实现185947万元,比上年的295789万元下降37.1%;农村500万元以上投资完成116973万元,比上年76050万元增长53.8%;农村私人投资4080万元,比上年15139万元下降73.0%。在城镇以上投资中,城镇项目投资168964万元,占城镇以上投资的90.9%,比上年270104万元下降37.4%;房地产投资16983万元,比上年25685万元增长33.9%。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县共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53个,总投资额共计52.41亿元,已投入资金4.06亿元。其中投产项目5个,占项目总数的9.43%,投资额1.28亿元,已投入资金0.84亿元;在建项目20个,投资额10.45亿元,已投入资金1.85亿元;续建项目8个,投资额6.35亿元,已投入资金1.37亿元;签约项目2个,投资额2.5亿元;洽谈项目18个,计划投资额31.83亿元:引税项目已纳税收200万元。
保障房建设速度加快。2011年全县计划开工保障房1286套,实际新开工1371套。保障房全年安排资金总额9368万元,实际使用资金总额2315万元。
五、内外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截止12月底,全县销售家电下乡产品8.56万台,销售额达2.1亿元,发放家电下乡补贴资金2600万元;已销售以旧换新家电1026台,销售金额340万元;全县“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建设农家店268家。据反馈,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561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5883万元,比上年增长12.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6678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32136万元,比上年增长21.6%;零售业零售额130096万元,比上年增长15.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0329万元,比上年增长10.0%。
市场主体发展加快。2011年,全县私营经济新增144个,年末累计达到598个;个体工商户新增2065户,年末累计达到9990户。
外贸出口进一步恢复。全县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达到15家,全年完成外贸出口45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6.3%;利用省外资金实现1.29亿元,比上年700万元,增长18.4倍。
旅游业发展方兴未艾。全县全年共接待各类游客1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2亿元,比上年增长23.2%;门票收入3648万元,比上年增长11.0%。星级饭店个数达到7个,星级饭店客房达到3126间,名胜风景区个数达到2个。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全面发展。全年完成货运量52.27万吨,客运量741.4万人,货运周转量9874.62万吨公里,客运周转量20757.7万人公里。年末全县公路里程194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430公里,高等级公路1495公里。行政村公路通畅率达100%,民用汽车拥有量达7400辆,私人机动车辆(含摩托车)保有量达2.5万辆。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1819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59万元,比上年下降6.7%;电信业务总量3100万元,比上年增长3.3%;移动通信业务总量6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8%;联通通信业务总量1160万元,比上年增长45.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7536户,比上年增加4114户,其中农村电话40028户,比上年增加224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63100户,比上年新增6910户。全县因特网用户发展到15500户,比上年新增3227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实现41065万元,比上年增长9.3%;在财政总收入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218万元,比上年的17590万元,增长3.6%,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4.4%。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总额179637万元,比上年增长35.6%。其中,教育支出15935万元,比上年增长1.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511万元,比上年增长73.1%;医疗卫生支出8457万元,比上年增长94.8%;农林水事务支出9180万元,比上年增长43.3%。
存贷款较快增长。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年末余额215962万元,比年初增加4992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8.0%;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年末余额686991万元,比年初增加144446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6.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473403万元,占各项存款余额的68.9%,比年初增加95369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5.2%。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承保额达到322.30亿元,比上年下降11.4%;保费收入13176万元,比上年增长16.3%;赔付额2222万元,比上年下降31.0%。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全县共有普通中学23所,职业高中2所,小学102所,各类学校总数达到127所。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总数达到2967人,其中普通中学教师1459人,职业高中236人,小学教师1272人。全县在校学生达到69286人,比上年增加998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3514人,职业高中在校学生4257人,小学在校学生3264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上年的80.12%提高到80.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上年的89%提高到89.1%。
科学技术取得新进步。全县全年共申报各类专利101项,科技论文350篇,获省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10项。从事科技活动人数由1970人增加到2013人,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达211人,专业技术人数达7311人,科技三项费用支出达901万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体事业实现新繁荣。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3.0万册,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剧场影剧院2个。全县现有文物保护区1个,每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机构0.5个。年末拥有体育场地420个,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广电事业取得新变化。全县共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5.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5.2%。大力实施直播卫星“村村通工程”,目前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6.5%以上,有线电视通村291个,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67%。
卫生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个。各类卫生机构实际拥有病床930张,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365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455人,注册护士513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达301223人,参合率100%。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合理增长。全县总人口400892人,常住人口35.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4075人,人口出生率10.07‰,比上年上升0.33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379人,人口死亡率3.38‰,比上年下降0.94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6.69‰,比上年上升1.27个千分点。全县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88.33%,出生人口性别比(男性:女性,女性为100)达到116.4%。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据反馈,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56元,比上年增长14.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746元,比上年增长13.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83元,比上年增长15.3%。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5.4%;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0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9.58平方米。
扶贫开发工作效果显着。大力推进大别山试验区“点中点”示范建设,落实“点中点”扶贫开发项目27个,总投资339万元,已完成投资268万元,占总投资的79%;启动实施了8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村的试点建设,大力推进了4个重点片区、30个重点村的示范开发以及“百-梅-柳”沿线18个村的新农村片带建设,深入推进了2个城乡一体化试点片区建设,全县共计在103个村启动实施了脱贫奔小康建设项目412个。截至12月底,全县年度完成贫困人口的减贫目标4864人,扶持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3万亩,新建和改造高效经济林1.3万亩;完成扶贫搬迁190户、762人,完成“雨露计划”培训贫困劳动力1600人,就业率达到95%。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99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09%。全县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78182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14032人,参加城镇养老保险人数24817人,参加城镇工伤保险人数14510人,参加城镇生育保险人数12000人,城镇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97.92%。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199965人。全年支付各项社会保险资金11915万元,支付率100%。全年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52起。年末全县各类收养性福利单位拥有床位2598张,离婚办理359对。全县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38394人,其中农村29359人,城镇9035人。
十一、社会安全、环境与气候
社会安全维持稳定。全年刑事案件立案数1029件,民事案件发案数1653件,交通事故发生430起,死亡10人,损失额53.2万元;火灾事故发生25起,损失额7.6万元。治安案件查处数达到3580起,青少年刑事案犯占全部刑事案犯的比重达到30.2%。全年各类安全事故共死亡2人,其中工矿商贸事故死亡2人。
环境保护取得成效。全年平均气温16.3℃,降水量953.7毫米,日照时数为2073.5小时。英山温泉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1天,空气优良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96%,城区和各乡镇空气质量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全县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1.0分贝,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9.3分贝。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82.16%。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3551.25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227.49吨,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51.25吨。全年能源消费总量63.63万吨标煤,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35%;全年用电量15222万度,其中工业用电5269万度,城乡居民生活用电7130万度。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2%。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未标注反馈数据的,均为
初步统计数据,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统计制度外的数据由县直相关部门提供。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弘扬老区精神,苦干实干,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创业创新为主旋律,全面贯彻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紧紧围绕“三县”和“创业创新先锋区”建设目标,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和“五城同创”规划,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一、综合国民经济平稳发展。据反馈资料,全年实现英山生产总值534001万元(2010年可比价,下同),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3291万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178211万元,比上年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132499万元,比上年增长11.8%。现价英山生产总值520744万元,人均现价英山生产总值达到14669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加1314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43.9:31.5:24.6调整为今年的51.6:21.7:26.7。 | RAG-ES | 2024-09-12 |
市场物价上涨较快。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达104.3%,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为108.4%、居住类价格指数103.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指数104.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指数101.5%、衣着服装类价格指数111.3%。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达103.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指数达104.8%。二、农、林、牧、渔业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4.08千公顷。据市反馈资料,全年粮食产量130510吨,比上年(134908吨)减少3.3%,油料15521吨,比上年减少0.9%。全年年末茶园实有面积13996公顷,比上年增加596公顷,增长4.4%;其中本年采摘面积11598公顷,比上年增加397公顷,增长3.5%;全年实现茶叶产量27009吨,比上年减少566吨,下降2.1%。年末药材实有面积10.2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21千公顷,增长10.4%,药材产量28341吨,比上年增加1204吨,增长4.4%;蔬菜产量达到116501吨,比上年增长1.3%;板栗产量4147吨,比上年增长6.5%;全县年末桑园面积1689公顷,比上年减少20公顷,下降1.2%,蚕茧产量965吨,比上年减少134吨,下降12.1%。 | RAG-ES | 2024-09-12 |
林、牧、渔业在调整中发展。全年造林面积233公顷,比上年减少480公顷,下降67.3%。全县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3803公顷,森林覆盖率65.42%。全年出栏肉猪20.51万头,比上年基本持平;大牲畜出栏7540头,比上年增加240头,增长3.3%;羊出栏122298只,比上年增加12075只,增长11.0%;家禽出笼179.50万只,比上年增长1.0%。全年水产品产量7620吨,比上年增加474吨,增长6.6%。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由2010年的82个(统计口径为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核减到2011年的31个(统计口径为年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10694万元,比上年增长35.2%。据市反馈资料,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增加值8.41亿元,可比价增长速度达23.7%。产品销售率达到96.5%。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8514万元,比上年增长30.4%;实现利税总额32630万元,比上年增长34.7%,其中利润总额16939万元,比上年增长35.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65.7%。 | RAG-ES | 2024-0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