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王城遗址
尧王城遗址
共 2276字,需浏览 5分钟
·
-0001-11-30 00:00
历史沿革
尧王城遗址发掘
1934年,尧王城遗址被发现。
1978年秋至1979年春,临沂地区文管会在尧王城遗址进行了试掘。
1992年秋至1993年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日照市文化局对尧王城遗址进行了勘探和发掘,发掘面积800余平方米。
1998年,山东省考古研究所、日照市文化局配合同三高速公路工程对尧王城遗址的外围进行了勘探,发现了城墙的线索。
2004年9月,“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组织了37人的考察团对尧王城遗址进行了考察。
2012年11月,中国社科院、山东省东方考古研究所等联合对尧王城遗址进行了第三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尧王城的城墙遗址,确定了尧王城的具体规模。
2022年9月至2022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工作队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对涉建区域进行主动发掘,此次发掘共揭露墓葬6座、房址8座、灰坑31座、水井2口,时代涵盖大汶口晚期、龙山、汉三个时期,以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为主。
遗址特点
尧王城遗址尸骨
尧王城遗址东西长约630米,南北长约825米,公布面积约为52万平方米,中美联合考古队调查后认为,该遗址面积比面积还要大,是亚洲中最大的都城。遗址中心部分高出周围地面4—5米,自古至今一直被称为“尧王城”。
尧王城遗址文化层厚度一般为2—3米,最厚处可达6米。地层堆积以龙山文化层为主,兼有大汶口、岳石、商、周、汉等时代。作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尧王城遗址是一处由过渡到时期的龙山文化遗址,是一个较早发展起来的聚落,属山东龙山文化尧王城类型。
文物遗存
尧王城遗址发现井清理出了21座房屋建筑。房址由墙基、灶址、门道、门坎、居住面组成,大都保存比较好。按形状可分为方形和长方形,从建筑形式上大致可以分为台基(土台)式和地面式建筑两种。此外,还发现很多零星的柱洞,直径在10厘米—25厘米的柱洞最多,50厘米—80厘米之间的柱洞最少。一部分柱洞外侧还发现有倾斜的柱洞,其作用是为了支撑大的立标或墙体。另外,在台基式和土坯式这两种形式的房屋地基中发现有奠基石。有的在东西两面墙的外侧近墙根的相对位置各立一块,有的在墙体之内放置使用过的大砺石,有的在门道的对过放置完整的石铸,石锛均顺向平放埋藏墙基之内。尧王城遗址西北角发现有规律的黄粘土夯土带。该夯土带位于遗址西北角,走向为绕遗址西北角成弧形向西南和东南。为城墙或大型台基建筑。
研究价值
尧王城遗址没有随葬品的墓葬占有最高比例,随葬品少的次之,随葬品多的则更少。这些现象说明,当时不仅私有制已经产生,而且已有了贫富分化、阶级已经产生。尧王城先民已经具有多种身份,社会分工已经出现,已经从事农牧业、手工业和统治者人群。
尧王城遗址发掘发现的土台式、土坯式建筑形式和建设奠基,是中国龙山文化时期的首次发现。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造房不仅规划布局十分考究,而且房屋建造具有十分突出的特色、风格和技术,这对研究中国建筑形式、技术的继承与发展,研究中国建筑史提供了资料,具有重要的意义。尧王城遗址先民把砺石(磨石)和石锛作为奠基石埋藏在墙体外侧或内侧,开创了中国建筑工程奠基之先河。夯筑技术和土坯错缝技术的运用,柱洞底部夯实或垫石头等方面,都显示出尧王城先民建筑技术上的卓越成就。住房已采用多种防潮技术。门道大多开在南面,也有东向和西向两种情况,预示着当时尧王城先民在建筑中可能已采用东西厢房的布置方式。
保护措施
1977年,尧王城遗址被山东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
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0月12日,两城镇遗址(含尧王城遗址)入选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十四五”时期大遗址”名单。
旅游信息
相关荣誉
2021年10月,该项目入选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文物局)主办,山东省考古学会承办的“山东百年百项重要考古发现”。
2022年4月,被列入第一批山东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