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
共 1230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0:42
历史沿革
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僧守净就崖造“西方三圣”高浮雕坐像,同年依山始建南天寺。明弘治六年(1493年),观世音菩萨造像旁刻“心”字(中间一点刻于斜勾下方)。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吴英撰并书《南天禅寺碑记》。乾隆四十年(1775年),廊庑立有《重修岱山石佛南天禅寺碑记》。同治七年(1868年),崖壁立许有济《重修南天寺碑》。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泉州知府李增霨题“崧岳降神”。
建筑特点
南天寺石佛造像位于南天寺大殿内,系利用崖壁巨岩雕刻的“西方三圣”高浮雕坐像。石雕像通高6.9米,像背有圆形头光,结跏趺坐于莲座之上,坐像高4.6米,宽3米,莲座高1.8米,座下饰高0.5米之水波纹和唐草纹,雕像间距0.5米。阿弥陀佛居中,头饰螺发,胸饰“卍”徽,手结弥陀定印;后崖璧上浮雕2根蟠龙柱。左边为观世音菩萨,后有圆形背光,头戴花冠,花冠正中浮雕一小尊坐佛,面露慈祥,双眼微睁,身饰天衣,右手持净瓶,左手上举施说法印。右边为大势至菩萨,后有圆形背光,头戴繁丽花冠,花冠正中浮雕一个净瓶,面露微笑,帛带飘逸,线条疏密有致,左手执佛经,右手施手印,胸部饰璎珞。两侧还有浅浮雕护法神,表情严肃。
南天寺石佛造像
大殿内观世音菩萨造像旁有一刻的“心”字(中间一点刻于斜勾下方),高1.2米,宽0.4米,其下有偈语“放下全无事,提起万般生”。“心”字左侧崖壁刻有重修碑刻一方,系吴英撰并书的《南天禅寺碑记》。大殿左侧崖壁上有许有济《重修南天寺碑》。另寺宇廊庑立有《重修岱山石佛南天禅寺碑记》。
文物遗存
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遗存有崖凿造佛像3尊:中阿弥陀佛,东观音,西势至。寺附近山崖上有摩崖石刻共5处。一、楷书“泉南佛国”,字径1.7米,南宋泉州知府王十朋题。二、“崧岳降神”,字径1.6米,清光绪末年泉州知府李增霨题。三、“宝藏”,字径高0.7米,宽0.5米。
摩崖石刻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南天寺石佛造像肃穆端庄、气宇轩昂,是宗教与人性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宋代泉州地区娴熟的石雕技术水平,有着丰富的艺术、人文、历史及社会价值,在福建佛教石窟造像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保护措施
1985年,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3日,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以造像为中心,向东延伸85米,向西延伸102米,向南延伸192米,向北延伸212米。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