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甫却克古城遗址
共 3037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4-05-24 12:15
历史沿革
拉甫却克古城遗址挖掘现场
2019年4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密市文物局与兰州大学、西北大学、中科院遥感所等合作,对白杨河流域进行考古调查时,在拉甫却克古城附近新发现了佛寺、仓储等建筑遗址,并在古城西北发现了唐宋时期的墓地,尤其是第一次在哈密发现了典型中原汉式风格斜坡墓道砖室墓。同年9月至10月,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遗址特点
地理环境
拉甫却克古城遗址位置图
拉甫却克古城遗址地处东天山南麓、白杨河中游东岸,建筑于一处雅丹台地上。台地整体北高南低,附近多已修建房屋或开垦为农田,种植大枣、葡萄、桑、杏等。
古城
遗迹与遗物
遗址西墙、马面、角楼、南门墩
古城修筑于雅丹台地之上,平面大致呈长方形,南北314~352米、东西107~130米。方向为北偏东20度。雅丹周缘因流水冲蚀等原因下陷,再经人为修缮,形成陡立墙体,落差约2~4米。中部被一条东北—西南向冲沟分割为两部。城内建筑采用减地留墙法修筑基底,上部土坯或夯筑。北部保存稍好,保留有城墙、马面及部分城内建筑;南部村庄、田地错落分布,建筑基本被毁,仅见南门墩、东墙南段和角楼。
城墙,保存有西墙北段、东墙南段和北墙大部。从古城西北角墙体看,墙体上、下建筑方式均有所不同,下部为减地留墙法保留的生土基底,宽4.7米、高2.8米;上部土坯砌筑,分为两层,下层土坯砌筑部分,夹筑起加固作用的草束,宽2.1米、高0.6米,上层土坯砌筑部分宽1.9米、高1.75米。土坯尺寸为长40厘米、宽19厘米、厚10厘米。东墙均为夯筑而成,断续分布,总长79米。从剖面看,墙体上、下层分筑,底部宽3.9米、高1.7米,上部宽1.9米、高1.4米。
马面,依城墙夯筑,覆斗状,上小下大,残存3座。北墙中部、西墙北部各1,东墙1座。北墙马面底边长5.6米,残高3.6米。西墙北段马面南北5.4米、东西5.5米、高4.1米,内部开凿有一间近现代屋室。东墙处马面南北长3.7米、东西宽2米、高2.6米。
角楼,1座,位于东墙中部。生土基底,上部夯筑,夯筑部分又分为上下两层。西侧壁面内弧,内弧壁面用草拌泥涂抹光滑,似是连接有建筑,其后又用土坯填塞加固。底边长8~12米,高约12米。顶建女墙,具有瞭望功用。
南门墩,位于古城西南角,是一处生土墩台,东西长8.5米、宽约2米、高约5.3米。生土墩台北侧壁面残存8个近现代开凿的壁龛及一条烟道。据传,清代、民国时于此处进出古城,故被认为是南门墩,现墩台西侧仍有道路可以通行。生土墩周边为村落,房屋密集分布。
拉甫却克古城遗址马面、城内遗物
城内建筑,古城内部因后期建筑房屋、取土肥田、开垦耕地等破坏严重,建筑仅存西北部略完整,余处沟壑纵横。城内建筑可分为8组,多采用“减地留墙法”修筑生土基底,其上再夯筑或土坯砌筑。城内东北角及古城东北角外侧见数十座近现代墓葬。
年代
根据在古城西北墙体、内部建筑等处采集的7个测年样品的检测结果,古城年代区间在590~1121年,集中在唐初和唐中期,高昌回鹘时期沿用并修缮。测年数据与文献记载基本一致。
墓葬
墓葬均修建于一处原生黄土高台上,平面大致呈南北向长方形,南北约150米、东西约73米,高约3.5米。高台中部有一条东北—西南向冲沟,将台地分隔为南北两部。
开元通宝
在墓地北区,共清理出斜坡墓道墓19座,包括二座砖室墓。清理出竖穴偏室墓19座,地面葬21座。斜坡墓道墓和竖穴偏室墓均未发现地面建筑。斜坡墓道墓的墓葬多数呈南北向,墓室开凿于墓道北侧,个别呈东西向;墓道口部用土坯封闭。因墓葬多数被盗扰,封门都很不完整。墓葬多呈长方形墓室,平顶、直壁,在墓底西侧或北侧留有生土二层台。墓葬内有单人葬、双人合葬及多人多次葬,以仰身直肢葬为主。随葬器物有开元通宝、五铢、陶灯、陶罐等。偏室墓分为两类:一类墓道呈长方形,长宽比例小;另一类墓道呈南北向长圆形或椭圆形,长宽比例大。偏室均开凿于墓室西壁,均用土坯封闭。以单人仰身直肢一次葬为主。墓道呈长方形者,以男性墓为主,随葬陶罐,少有其他器物。墓道呈南北向长圆形或椭圆形的偏室墓以女性墓为主,随葬器物多样,有铜镜、漆盒、开元通宝、萨珊波斯银币、陶罐等。最奇怪的是地面葬。它们或借用早期的建筑基底埋葬人骨,或用土坯直接在原地面修筑长方形墓室埋葬人骨。这类墓葬多数被盗扰。从发掘情况看,此类墓葬流行合葬。随葬品有铜耳环、开元通宝等。
佛寺
古城西边,考古团队发现一座巨大的佛寺。佛寺分为两区,保存有佛殿、洞窟、僧房窟、佛塔等遗迹。一区以佛像崇拜为中心,二区以佛塔崇拜为中心。从佛寺建筑工艺、布局、残存壁画及位置看,应是与拉甫却克古城年代相当,是依附于拉甫却克古城的建筑。
仓储
古城西北边300多米的高台地上,发现一排排圆形的地坑整齐排列,较有规律。高台呈南北向长方形,四壁陡立,南侧开凿出上下的门道。地表见50余座圆形窖穴,于原地面下挖而成,较为密集。窖穴大者3~5米,小者不足1米,深浅也不一。发现有青砖、木炭、土坯等遗物,初步判断应为仓储。
窑址
古城以北崖壁处有一处窑址,总长3.9米,宽2.4米,深3.1米,下挖于生土中,主要由操作间、火膛、窑室、烟道4部分组成。窑室位于火膛之上,属于半地穴式结构,是竖穴式陶窑的一种变异。类似的窑址仅在唐代吐鲁番高昌故城、且末来利勒克遗址有发现,而生土立柱式结构的陶窑在新疆尚属首次发现。尤其是长方形立柱,主要起承重作用,上部使用土坯或其他耐火材料进行棚架,然后放置陶器进行烧制,一方面可以让陶坯受热均匀,另一方面烧制的器物相对较多。陶窑出土陶片3000余件,并无完整器物,根据器形判断,这座陶窑的时代应属唐代。
文物遗存
综述
拉甫却克古城遗址鸡嘴陶壶
拉甫却克古城遗址城内曾大规模的取土肥田、开垦耕地,地层基本破坏殆尽,调查时遗物较少,种类单一,主要为夹砂灰陶片,少量夹砂褐陶,可辨器形有罐、瓮等。2019年,拉甫却克古城遗址墓葬区发掘出土了陶器、五铢钱、开元通宝、十二生肖铜镜、东罗马金币、波斯银币、红宝石戒指等文物。
十二生肖铜镜
拉甫却克古城遗址十二生肖铜镜
十二生肖铜镜呈圆形,直径16.9厘米,厚1.2厘米,重543克。该镜中心为圆座圆钮,以钮为中心用弦分为三区。内区浮雕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个神兽,中区以顺时针方向浮雕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动物,外区为一种锯齿纹。
龙虎纹铜镜
拉甫却克古城遗址龙虎纹铜镜
“上方作竟”龙虎纹铜镜。镜上铸有“上方作竟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刻治今守悉皆在等28个汉字。铭文大致意思是,制镜匠人自诩技术高超及吉祥祝福语。
研究价值
拉甫却克古城遗址遗迹、遗物丰富,为研究古代哈密城市聚落营建与东西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材料。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拉甫却克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拉甫却克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博斯坦村内。
交通信息
自驾: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伊州区人民政府开车前往拉甫却克古城遗址,路程约54.4千米,用时约1小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