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市博物院
共 2361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30 15:59
历史沿革
1984年7月,成立丽江县博物馆,是云南省第一个县级博物馆。
1994年7月,丽江县博物馆更名为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馆。
2004年2月,丽江东巴文化博物馆与原丽江市文物管理所合并组建了丽江市博物院,升格为市级博物院。
2009年,丽江市博物院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2014年10月,丽江市委、市政府提出市博物院整体迁建规划,决定将市博物院整体迁出黑龙潭公园,从金茂(丽江)置业有限公司位于古城区束河街道俄古洛片区4号地块内置换出28亩土地,作为市博物院新馆项目建设用地。
2016年11月,丽江市博物院举行了新馆建设项目奠基仪式。
建筑布局
丽江市博物院主要设有四大展厅,第一展厅主要展示纳西族起源,部分出土文物,和东巴文化名家,及沙盘和丽江民族服饰。
第三展厅主要展示、东巴造纸过程、东巴经书在世界各地的收藏分布和纳西东巴祭风内容和形式。
第四展厅以前展出纳西东巴教神路图和东巴法器及艺术,后因与省外博物馆交流,故展出省外交流第的民族服饰服饰及文化。
博物院有一很大的四合院,院内墙上市场展出丽江书画名家作品。
场馆特色
丽江市博物院内的整个东巴文化展区分“纳西族与东巴文化(序厅)”、“东巴古籍文献”、“东巴教与纳西民俗”、“东巴文化艺术”、“东巴文化发展及研究现状”5个主题,以普及性、学术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展示东巴文化的博大内涵和特殊价值。
一、纳西族与东巴文化。包括:纳西族历史文化概述、地理环境、人文风情、语言文字等,东巴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特殊价值、以东巴文化研究为主的国际纳西学的形成及学科建设情况简介。
二、东巴古籍文献。(1)纳西象形文字。纳西象形文字是东巴古籍文献的主要记录符号。本专题介绍纳西象形文字的分布、文字形态、造字思维、记录语言的方式,在纳西族地区的流传及应用、标音文字(格巴文字)的产生及应用等。通过与其它古典文字(如甲骨文、埃及圣书字、古巴比伦楔形文字、玛雅文字等)的比较,体现纳西象形文字在人类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价值。(2)东巴古籍文献。介绍古籍文献的形式、类别,收藏、保护和研究情况,及其作为世界记忆遗产在历史学、民族学、语言文学、宗教学、哲学、科技、军事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三、东巴教与纳西民俗。介绍纳西族的原始信仰,东巴教的产生和流传,东巴文化中的多元文化因素,东巴祭司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东巴教法器、服饰,东巴祭祀仪式的类别、本质特征,东巴宗教意识在纳西族社会生活习俗中的体现等,并与其他民族的宗教祭仪作比较。
四、东巴文化艺术。介绍东巴绘画(古籍插图、木牌画、纸牌画、神轴画、神路图等)、雕塑(泥偶、木偶、法杖、降魔杵、纸扎人物和动物等)、现代东巴书画和工艺美术,展现东巴文化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风格和魅力。
五、东巴文化的发展现状。介绍传统的东巴文化在当前纳西族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中所占有位置,在丽江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近代东巴文化发展、研究的历史、事件,学者介绍,研究成果等。
丽江市博物院展厅图片
馆藏文物
文化活动
丽江市博物院在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会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将会开展一系列包括主题作品展、非遗活态体验等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参与和保护文化遗产。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
所获荣誉
1993年,丽江县博物馆被授予“全国十大地县级优秀博物馆”称号;
1994年,获得“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称号;
1997年,被列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3年,被丽江市政府授予“纳西东巴古籍文献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先进集体”荣誉;
2009年,获得“丽江市文化宣传第二届先进集体”荣誉;
2012年,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单位”荣誉;
2013年,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2014年,获得“丽江市文明单位”称号;
2015年,获得“云南省文明单位”称号;
2017年,获得“云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优秀集体”荣誉称号。
作用价值
丽江市博物院担负着收藏、整理、研究和宣传历史文物、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保护管理丽江境内文物古迹等多重任务。
丽江市博物院用馆藏文物、相关申遗文件、照片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展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世界记忆遗产东巴古籍文献、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价值与魅力,回顾丽江三项世界遗产申报的历程,展示丽江如何从一个曾经鲜为人知的西南边城一举成为拥有三项世界遗产桂冠之地。
参观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