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09-01-01 00:00

巴中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巴中调查队

200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组织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两个加快”、省政府《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的决策部署,抢抓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巴中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奋力落实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和“两个强力推进”的战略部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迎来了巴中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开创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增长加快。实现GDP23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增速比上年加快2.0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75.76亿元、69.63亿元和92.93亿元,分别增长4.7%、30.1%和10.6%,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 8.2 %、50.7 %、41.1%。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7548元,同比增加845元。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了企业增效、财税增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7.0%。完成国税税收收入4.31亿元,完成地税税收收入5.91亿元,分别增长16.9%和23.7%,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达到 4.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37亿元,增长20.2%。

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4.9:26.4:38.7变化为31.8:29.2:39.0。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1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升2.8个、0.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支撑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半壁河山”。年末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7.62万人、注册资金达到32.03亿元,全年上缴税金7.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6.51亿元,增长17.2%,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53.0 %,提高0.8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9.8 %;其中:一、二、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分别达到28.47亿元、46.49亿元、51.55亿元,分别增长5.8 %、28.7%和12.8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中的民营经济份额分别为37.6%、66.8%、55.5%。

消费价格平缓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1%。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基础薄弱、总量较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支柱产业缺乏;地方财力薄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融资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和公共公益事业投入不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部分群众生活困难,贫困人口仍然较多,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农 业

农业产业培育加快,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启动农业特色产业园区10个,投入建设资金1000万元以上,经济作物专业合作组织达36个,初步构建了农民与企业和市场的纽带,推动了优质粮油、茶叶、蔬菜、食用菌、金银花、蚕桑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园区建设。建林产品基地3万亩,其中:核桃1万亩,工业原料林2万亩,落实奖励资金150万元。建生猪产业园区25个、肉牛产业园区7个、肉羊产业园区3个、小家禽产业园区12个,专业合作社192个,规模养殖面达35.0%,品种改良面达78.0%。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 125.20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农业产值46.47亿元,增长 4.7%;林业产值4.99亿元,增长5.8 %,畜牧业产值64.05亿元,增长4.7 %;渔业产值7.24亿元,增长8.8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5亿元,增长6.8 %。

粮油产量持续稳定增长。200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 176.36 万吨,增产4.4 %,其中:小麦31.99万吨,增产 0.3 %;稻谷50.04 万吨,减产0.3 %;玉米56.01 万吨,增产11.5%;豆类 2.90 万吨,减产1.7 %;薯类34.94 万吨,增产5.4 %。油料产量达到12.01 万吨,增产5.2 %,其中:油菜籽10.55万吨、花生 1.36 万吨,分别增产5.2 %、5.6 %。

林业成片造林18.10 万亩,累计退耕还林52.60万亩,全年兑现退耕还林资金10447 万元,引进退耕还林专项建设资金6474万元。

畜牧产业全面发展。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1.2%,成为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肉类总产量达到44.68万吨,增长4.4 %。出栏生猪517.08 万头,增长3.6 % ;出栏肉用牛31.4万头,增长3.3 %;出栏羊107.72万只,增长3.9 %;出栏家禽1528.84万只,增长5.0 %;年末生猪存栏330.53 万头、牛存栏52.47 万头、羊存栏76.07万只,分别增长2.6 %、3.3 %、3.4 %。

水产养殖面积年末达到16.88万亩,增长9.1%;水产品产量达到4.35 万吨,增长6.3 %。

扶贫工作有力推进。投入财政性扶贫资金12733.50万元,对73个重点贫困村进行了扶持建设,建培训基地22 个、培训人员 4212人、安置就业 4001人。改善了9.40 万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年末贫困人口减少到28.94万人。

劳务开发成效显著。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13.36 万人,增长1.7 %;实现劳务收入68.70 亿元,增长32.6 %。

农业基础建设继续加强,生产条件和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改善和提高。“六库”建设进展顺利,通江县二郎庙水库建设如期完成了投资建设任务;平昌县牛角坑水库干渠二期工程已启动建设;平昌县双桥水库可行性研究报告已于4月顺利通过;南江县红鱼洞、巴州区天星桥水库、通江县湾潭河水库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全年投入农田水利建设资金1.40亿元,水利工程完成劳动工日1291万个,共动工各类水利工程6515处,完工6461处,新增蓄水能力 150万立方米,解决了16.0万人的饮水困难,自来水通村率达到38.0%。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土10.02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0 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 1.72 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17.10 万千瓦,增长4.6%;农用排灌动力机械达到27.39万千瓦,增长5.1%。农村用电量达到2.09 亿千瓦时,增长12.6 %,电通村率达到100.0 %。

三、工业与建筑业

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建成工业园区(集中区)8个,入园企业139户,全年实现总产值75.20亿元,增长53.6%。

全社会工业实现增加值43.83 亿元,增长31.9 %,工业占国民经济中的份额提高到18.4 %,对GDP的贡献率达34.9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9.01亿元,增长33.1%。

重工业发展快于轻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 24.88亿元,增长28.9 %;重工业实现增加值 14.13 亿元,增长40.9 %。

各种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企业增长33.8%、集体企业增长12.3%、有限责任公司增长 26.3 %,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37.20亿元,增长33.2 %。

中型企业带动增强。12户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8.00亿元,增长22.4 %,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6.1%。

优势企业贡献突出。46 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增加值23.17亿元,增长29.7 %,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达到57.6 %。

重点行业支撑明显。在规模以上工业占绝对优势的重点行业增加值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4.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33.0%、食品制造业增长53.9%、饮料制造业增长19.1%、纺织业增长28.4%、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27.1%。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铁矿石(原矿量)增长101.7 %、原煤增长37.1 %、发电量增长97.9 %、水泥增长133.1%、鲜冷藏冻肉增长74.9%、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60.5 %、白酒增长53.3 %、瓶(罐)装饮用水增长2.7%、丝增长114.3%、丝织品增长60.1%。

工业效益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112.77亿元,增长52.5 %。利润总额达到2.16亿元,增长17.0%;利税总额达到 6.81亿元,增长34.9 %。流动资产周转率提高 6.72 次、劳动生产率提高 26.3%、产品销售率达到97.7%,新产品产值率提高1.3个百分点,综合效益指数上升到 249.7%,提高28.9个百分点。

建筑业快速增长。92 户资质等级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 90.89亿元,比上年增长59.9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10.17万平方米,增长7.8 %,竣工面积 338.93 万平方米,下降15.3 %,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67.76 万平方米,下降11.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强力推进项目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抢抓灾后重建、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大力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全年在建施工项目704个,比上年增加251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83个,增加179 个;项目投资额完成136.82亿元,增长71.5%,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7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6.22亿元,增长65.1%。

项目投资完成额中,500万元以上项目施工个数达572个、投资额达134.51亿元,增长72.2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99.51亿元,增长65.9%,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53.4%,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35.7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22.67亿元,增长51.0 %。

全社会投资完成额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2.85亿元,增长17.1%;农户投资26.55 亿元,增长97.2%。第一产业投资16.81亿元,增长72.8%;第二产业投资41.81亿元,增长60.6 %;第三产业投资127.60 亿元,增长70.0%。

五、交通、邮政与信息传输

交通建设捷报频传。交通建设施工项目23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99 亿元,增长56.7%。“六路”建设项目巴中段总投资达316.0亿元,已完成投资27.0亿元。乐(坝)巴(中)铁路全面完工,巴(中)广(元)高速公路基本形成通车能力,巴(中)南(部)、巴(中)达(州)、巴(中)陕(西)高速公路和巴达铁路全面开工。地方重点交通建设项目实施顺利,二级路网建设项目完成投资 2.0亿元,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33 亿元。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0852.87公里,其中:省道672.15公里、县道1561.92公里、乡道2270.78公里、专用公路55.36公里、村道6292.67公里。公路通车里程中,等级公路达到7818.01公里,占总里程的比重提高到72.0%,其中:二级公路 507.38公里、三级公路416.83公里,四级公路 6893.8公里。

运输行业稳步发展,邮政业务大幅增加。年末机动车辆拥有量达到163719辆,其中汽车40146辆。全年旅客和货运周转量分别达到25.33亿人公里和25.69亿吨公里,分别增长21.8%和 21.3%。邮政业务总量(2000价)达到 17107 .0万元,增长23.6 %。

通信条件继续完善。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24.56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31.0部/百人。固定电话用户41.45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35.4部/百户,其中:城镇41.9部/百户,乡村32.9部/百户,固定电话通村率达100%。全年实现电信主营业务收入8.17亿元,比上年增长15.4%。

六、国内贸易与对外经济

消费需求持续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94.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 %。分城乡看,城市和县城零售额增长18.1%,县以下零售额增长19.8%。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17.6 %,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增长26.3%,其它行业零售额增长23.0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集体经济零售额分别增21.2%、29.4%,个体私营经济、股份制和其它经济分别实现零售额74.01亿元、15.11亿元,分别增长20.4 %、9.9%,非公有制经济市场份额提高到93.8%。

对外经济成效显著。招商引资履约项目 78 个(含上年部分签约项目),其中:国内省际间项目履约 68 个,省内市州间项目履约10个。到位资金20.21亿元,其中:国内省际间项目到位资金17.87亿元,省内市州间项目到位资金 2.33 亿元。引进到位国外资金63.70万美元,增长24.9%.外贸进出口总额4380万美元,其中:出口 3840万美元,增长7.8%,进口540万美元。外派劳务 823人次,增长8.3%,外派劳务收入1000万美元。

七、金融业

金融存贷款同步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92.86亿元,比年初净增55.09亿元,增长23.2%;贷款余额102.69亿元,净增19.30亿元,增长23.1%。贷款总量中,中长期贷款36.58亿元,增长57.6%;短期贷款66.11亿元,增长10.7%,其中:农业贷款30.00亿元,增长6.2%;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3.97亿元,增长1.2倍。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53.13亿元,增长20.3%;现金支出535.17亿元,增长18.5%。

保险事业发展加快。各类财产险保费收入2.33亿元,比上年增长31.2%。财产险承担的风险保额804.36亿元,已决赔案42451件,赔款及给付金额11502.71万元。年末实有寿险参保人数178.52万人,下降12.6 %,保费收入5.53亿元,增长20.3 %,已决赔案8684件,赔付金额4558.33万元。

八、教育与科技

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普九”成果巩固提升。年末有幼儿园 191 所,在园幼儿6.80万人,幼儿入园率达到70.0%。有特殊教育学校4所,招收新生31人,在校学生222人,毕业学生28人。

年末有普通小学254所、村校及教学点1896个,招收新生5.40 万人,在校学生36.30万人,毕业学生6.40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达到99.97%,小学辍学率0.5%,小学五年巩固率达到98.1%。

年末有普通初中学校159所,招收新生6.90万人,在校学生20.20万人,毕业学生5.90万人。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达到99.98%,初中辍学率仅1.1%,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0.1%,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7.1%。

年末有普通高中学校39所,招收新生 2.30万人,在校学生7.0万人,毕业学生2.00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61.0%,高中辍学率下降到2.3%,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上升到60.9%。

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年末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7所,招收新生2.40万人,在校学生4.60万人,毕业学生1.50万人。有各类职业技术培训机构 509个、教学班(点)793个,注册学生9.30万人,结业学生9.80万人。

民办教育有序发展。年末有各类民办学校271所,其中:幼儿园188所,入园幼儿1.80万人,在园幼儿2.9万人,离园幼儿1.4万人;普通小学45所、教学点3个,招收新生1803人,在校学生1.10万人,毕业学生1855人;普通初中11所,招收新生2734 人,在校学生8111人,毕业学生2464人;普通高中6所,招收新生2105人,在校学生5304人,毕业学生1563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1所,招收新生8346人,在校学生1.90万人,毕业6718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2 个,教学班(点)24个,注册学生892人,结业学生560人。

科技事业深入推进。发展科技创新企业16家、乡村科技信息服务站66 个,选派科技特派员 333 人,建科技专家大院 11个。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15项,取得科技成果43项,科技成果转化52项。申请专利131件,授权专利56件,实施专利95件。

九、环境管理、资源保护与安全生产

节能降耗取得成效。万元GDP综合能耗比去年下降5.8%,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10.6%。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72户重点监测单位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8.6%、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7.9%、粉尘排放达标率为98.7 %、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8.2%,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处置率达到99.7 %。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3分贝,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4.8分贝,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类别为Ⅲ类。

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54.5%,比上年提高 0.5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总体好转。全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137起,比上年下降45.0 %;死亡115人,下降29.4%;直接经济损失321.69万元,下降 0.4%。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48人,下降31.1%。

十、卫生、文化与体育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卫生安全应急能力提高。年末有卫生机构726个,床位8932张,卫生技术人员779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6468人、注册护士1768人、药剂人员 413人、检验人员299 人。全年门诊诊疗830.98万人次,住院诊疗入院 34.71万人、出院 34.45万人,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达到77.9%和20.5%。

年末有村卫生室2384个,执业(助理)医师998人、乡村医生4627人,全年诊疗453.08万人次,孕产妇检查 2.84万人次、接生3.25万人,儿童疫苗接种24.0万人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实施顺利,县级行政区划覆盖率为100%,覆盖农业人口317.46万人,参合人数291.76万人,农民参合率提高到91.7%,提高1.6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4.8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1%,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到39.24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35.4%,光纤电视通村率达到74.5%。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44.3台、彩色电视机117.3台、摄像机1.7架、组合音响26.0套、照相机25.0部,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2.7台、彩色电视机94.7台、影碟机31.4台、照相机0.6部。

竞技体育取得新的进步。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运动会 104次,参赛运动员36.0万人次,获省以上各类奖牌 37枚。

十一、人口与劳动就业

年末总人口达到401.18万人。农业人口328.97万人,非农业人口72.21万人;城镇人口 117.55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29.3%。人口出生率为8.8‰、死亡率为5.4 ‰、自然增长率为3.4 ‰。

劳动就业形势稳定,社会从业渠道呈多元化格局。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3.67万人,比年初增长3.0%,其中:在岗职工13.13万人,增长1.3%;城镇个体经营户从业人员9.97万人,增长12.9 %。全年领取《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1373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4947人。实有登记失业人数11892人,比年初增9.9%;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3%。全社会从业人员达到201.09万人,增长1.9 %,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14.11万人,减少0.6%;第二产业从业人员28.78万人,增长2.4%;第三产业从业人员58.20万人,增长7.3 %。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比例演变为56.8 :14.3 :28.9,与上年的58.3:14.2:27.5相比,第一产业从业比重下降1.5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上升0.1个、1.4个百分点。

十二、人民生活

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8元,比上年增长13.8 %;农民人均纯收入3318元,增长9.9 %。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9.29亿元,比年初净增28.79亿元,增长16.9%;人均储蓄存款余额4984元,增加626元,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8945元,比上年增长22.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3298元,增长19.6%。

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扶危济困投入增加。年末实有社会养老保险参保20.31万人,发放养老金10.37亿元;医疗保险参保39.80万人,发放基本医疗保险金1.67亿元;生育保险参保6.14万人,发放生育保险费159万元;工伤保险参保6.07万人,发放工伤保险费1125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8.58万人,失业金发放1037人、206.0 万元。全年抚恤、补助优抚对象4.51万人,抚恤、补助金额13897万元。优待优抚对象1.19万户,优待总金额371.10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88万人,保障支出17593.90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8.01万人,保障线救济费24490万元;五保户供养人数5982人,五保户救济费 1076.10万元。城乡医疗救助12.11万人次,医疗救助支出5245.80万元。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支出3554.60万元。

十三、扩权试点县经济

通江县、南江县、平昌县是全省扩权试点县,辖区面积9735平方公里,年末总人口257.93万人。全年农业稳步发展,工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经济社会呈现出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GDP达到148.18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0.61亿元,增长4.7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0.3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68亿元,增长29.0%,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贡献率达53.0 %,居三次产业之首。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1.89 亿元,增长10.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6.7%,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37.0:28.2:34.8调整为34.2:30.8:35.0,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 2.6个、0.2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质量提高,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4亿元,增长2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7.02亿元,增长29.7%。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8.93亿元,增长17.0%,占GDP的比重为53.3 %,提高1.2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提高到62.2%。

农业稳步发展,畜牧业较快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84.45亿元,增长4.1 %。粮油生产稳定增产,粮食产量116.26万吨,增产4.5%;油料产量达8.54万吨,增长5.7 %。出栏生猪346.79万头,增长3.7 %;出栏肉牛23.89万头,增长3.1 %;出栏羊92.62万头,增长4.0 %;出栏家禽1032.60万只,增长5.0 %;肉类总产量30.65万吨,增长4.5%。

工业加快发展,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工业实现增加值31.96亿元,增长31.9%,工业占GDP的比重达到21.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9.45亿元,增长48.6%;实现利润20563.20万元,增长17.2 %。

投资大幅增长,交通、邮电通信发展较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28.33亿元,比上年增长 67.3 %。年末各类营运机动车达11770辆,增长25.2%.全年客运量达2269万人、货运量达 4130万吨,分别增长22.3 %和24.4 %。年末拥有固定电话 29.38万部、移动电话62.80万户,分别增长8.7%、38.0%。

消费品零售市场快速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45亿元,增长19.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4.70亿元,增长1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68元,增长14.2 %。农民人均纯收入3243元,增长10.1%。

注:1、公报中GDP 、三次产业增加值、各行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公报中所有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巴中统计年鉴-2010》为准。

时光轴

RAG19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巴中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巴中调查队200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组织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省委“两个加快”、省政府《关于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的决策部署,抢抓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巴中加快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奋力落实市委“实施四大战略,推进五个突破,打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和“两个强力推进”的战略部署,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迎来了巴中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开创了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一、综 合国民经济增长加快。实现GDP238.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增速比上年加快2.0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75.76亿元、69.63亿元和92.93亿元,分别增长4.7%、30.1%和10.6%,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 8.2 %、50.7 %、41.1%。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达到7548元,同比增加845元。RAG-ES2024-09-10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实现了企业增效、财税增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17.0%。完成国税税收收入4.31亿元,完成地税税收收入5.91亿元,分别增长16.9%和23.7%,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达到 4.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37亿元,增长20.2%。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4.9:26.4:38.7变化为31.8:29.2:39.0。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1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提升2.8个、0.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支撑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半壁河山”。年末民营经济从业人员达到17.62万人、注册资金达到32.03亿元,全年上缴税金7.9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 %。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6.51亿元,增长17.2%,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到53.0 %,提高0.8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9.8 %;其中:一、二、三产业民营经济增加值分别达到28.47亿元、46.49亿元、51.55亿元,分别增长5.8 %、28.7%和12.8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中的民营经济份额分别为37.6%、66.8%、55.5%。RAG-ES2024-09-10
消费价格平缓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1%。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基础薄弱、总量较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支柱产业缺乏;地方财力薄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融资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和公共公益事业投入不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部分群众生活困难,贫困人口仍然较多,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二、农 业农业产业培育加快,产业园区初具规模,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启动农业特色产业园区10个,投入建设资金1000万元以上,经济作物专业合作组织达36个,初步构建了农民与企业和市场的纽带,推动了优质粮油、茶叶、蔬菜、食用菌、金银花、蚕桑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和园区建设。建林产品基地3万亩,其中:核桃1万亩,工业原料林2万亩,落实奖励资金150万元。建生猪产业园区25个、肉牛产业园区7个、肉羊产业园区3个、小家禽产业园区12个,专业合作社192个,规模养殖面达35.0%,品种改良面达78.0%。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 125.20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农业产值46.47亿元,增长 4.7%;林业产值4.99亿元,增长5.8 %,畜牧业产值64.05亿元,增长4.7 %;渔业产值7.24亿元,增长8.8 %;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5亿元,增长6.8 %。RAG-ES2024-09-10
浏览 73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