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2012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12-01-01 00:00

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汝城四化,建设美丽汝城”的发展目标,解放思想,加压奋进,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75595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6828万元,增长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4652万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144115万元,增长16.7%。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1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5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3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286元,增长11.5%。非公经济增加值223609万元,增长12.3%,非公经济实缴税金55920万元,下降4.4%。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448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9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4%,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达100%。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76446人,实现劳务收入59628万元。

二、农业

农业生产保持稳步增长。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7996万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125591万元,增长2.4%;林业产值20276万元,增长8.8%;牧业产值59455万元,增长6.8%,渔业产值929万元,增长6.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45万元,增长9%。全年粮食总产量195259吨,增长1.5%,油料产量6765吨,增长7%;水果28499吨,下降4.3%;蔬菜202609吨,增长5.8%。全年生猪出栏40.27万头,增长33.8%;家禽出笼62.74万羽,增长0.2%;禽蛋产量1675吨,增长1.1%;水产品产量717吨,下降12.6%。全县有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总产值53457万元,增长18%,实现销售收入52420万元,增长20%,实现利税6360万元,增长28.2%。

农业基础设施继续改善。全年完成水利投资3.95亿元,移动土石方213万方,投入劳动工日182万个,治理病险水库19座,修复水利工程580处,新修及加固渠道82km,清淤沟渠410km,河道整治12km,新增蓄引提水量550万方,新增灌溉面积2.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16万亩,改善及恢复灌溉面积2.5万亩,建设乡镇集中供水工程7处。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4.7万千瓦,增长7.1%。

农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全县完善农村公路建设62.81公里,建设农家书屋73家,新建农村沼气池812口,新增通电话自然村3个,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4个,新增通宽带行政村24个,解决1.98万人的农民安全饮水问题,农村危房改造5411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触底回升。2012年,全县工业增加值123812万元,增长1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9%,园区规模工业增长10.8%,非公有制经济增长14.5%。按行业划分,采矿业增长33.9%,制造业下降21.2%,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444543万元,销售产值441154万元,产销率为99.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5558万元,下降15.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钨精矿18819吨,增长38.1%;人造板50011立方米,下降77.6%;水泥173760吨,增长49.6%;钢材97855吨,下降84.2%;铁合金9979吨,增长19.77%。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0840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全县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6316万元,增长76.8%。房屋施工面积7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3.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全县投资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155个,新开工项目81个,已投产项目97个。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1660万元(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36.6%。按产业分,一产业完成26436万元,下降28.7%;二、三产业各完成176902万元、178322万元,分别增长87%、20.7%。其中:城镇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05903万元,增长22.2%;民生工程投资3816万元,增长27.5%;生态环保投资10057万元,下降18.5%;基础产业投资111531万元,增长28.4%;工业投资145112万元,增长53.4%。

重点项目全面推进。全县列入市级重大建设项目91个,启动了为民服务中心1号、2号、3号综合大楼建设、广场丽都商住小区开发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续建项目炎汝高速、卢阳商住步行街开发、城南住宅小区、晟泰生态产业园、中医院整体搬迁等项目。已完成厦蓉高速汝城段、G106线汝城至桂东开山段改造、龙腾国际大酒店、茶山脚钨矿开发、少数民族风情街等重点工程建设。

房地产投资增势趋旺。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8121万元,比上年增长39.4%。商品房销售旺势正强,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47681平方米,增长40.9%,销售额28008万元,增长31.4%。新建城镇廉租房62295平方米,增长122.5%。

五、国内贸易

消费拉动逐步提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180万元,比上年增长15.5%。按城乡分,城镇64625万元,增长17.1%,乡村10555万元,增长7%。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分别为8814万元、55034万元、1744万元、9587万元,分别增长11.8%、16.4%、15.1%、14.5%。全县家电下乡产品累计销售3.38万台(部),实现销售金额9703万元,发放补贴资金1261万元,有力拓展了农村消费市场。

六、对外经济、旅游业

招商引资取得成效2012年,全县直接利用外资3335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7.6%,比上年增长23.4%;内联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17409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0.6%,增长17.8%。完成外贸出口202万美元,增长96.1%。

旅游业加快发展。2012年,全年拥有国家级旅游景区(点)2家,新增国家级AAA旅游景区(点)1家。在首届温泉油菜花节、第四届“红三角”帐篷节和“红三角”文化生态旅游节暨厦蓉高速开通庆典等节会活动的带动下,全年累计接待游客人数达266.21万人次,增长40.1%;旅游总收入12.65亿元,增长48.8%。

七、交通、邮电

交通建设突飞猛进。厦蓉、湘深高速公路汝城段建设强力推进,国道106线扩改工程基本完成,省道324线大中修有序进行。厦蓉高速公路竣工通车,千百年来制约汝城发展的瓶颈将要打破,汝城即将迎来高速时代。全县公路里程1694.033公里,其中国道59.922公里、省道185.525公里、县道288.156公里、通乡公路282.67公里、通村公路801公里、境内高速公路76.76公里。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4436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全年公路客货周转量57420万吨公里,增长20.9%。

邮电事业势头良好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5086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4039万元,增长14.6%;邮政业务总量1047万元,增长15.6%。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4.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8.58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2.35万户,固定电话、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为10.31户/百人、46.78户/百人。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70178万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4300万元,增长15.9%,占总收入的48.9%;上划“两税”30306万元,增长1.1%;上划省级税收5572万元,增长23.8%。各项支出保障有力,财政总支出151860万元,增长19.7%。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分别增长37.8%、61.4%、19.1%、22.5%。

金融存贷规模不断攀升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639334万元,比上年末增长9.7%,比年初新增56270万元。其中城乡储蓄存款477763万元,增长22%,新增86164万元;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262618万元,增长20%,新增43778万元,其中短期贷款110174万元,增长21.9%,新增19790万元。

保险市场健康发展。据统计,全年各项保费收入共12788万元,比上年增长11.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585万元,增长25.2%,人寿险保费收入10203万元,增长8.8%。当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3115万元,增长44.6%,其中:财产险赔款1252万元,增长37.9%,人寿险赔款1864万元,增长49.6%。

九、教育、科技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全县拥有普通中学23所,职业高中学校1所,小学120所,幼儿园93所。在校高中学生3797人,初中生10685人,职业高中学生887人,小学生33101人,在园幼儿数12309人,各类专任教师2932人。全县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7%,辍学率为6.21%;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89%,辍学率为9.89%。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3件,省级先进水平以上科技成果13项,申请专利71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授权专利18件。高新技术企业4家,完成增加值7641万元,总产值28654万元,销售产值28327万元。科技三项经费2619万元,比上年增长60.6%。

质监、气象保障有力。全县全年开展食品质量监督抽查75批次,工业产品质量监督定期抽查52批次,工业品定期抽查合格率98%。新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3个,新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9个。全县年末有各类气象台站1个,自动观测点24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得到发展。2012年,汝城县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个,乡镇文化站1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603件。全年新增藏书3733册,报纸杂志203种,免费接待读者11万余人次,实现了图书馆流通12万余册。免费送戏下乡55场,观众达13万余人次,极大丰富了全县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县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2007公里,有线电视用户3.3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3886户,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达15758户。广播综合覆盖人口30.91万人,覆盖率达93.02%,电视综合覆盖人口31.17万人,覆盖率达93.8%。新建城市光纤小区及光纤入户“三网融合”170户。

卫生事业发展有序发展。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60个,其中:医院3所,卫生院22所。卫生机构床位数1130张,卫生技术人员92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388人,注册护士324人。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为33.51万人,参合率达99.53%。

体育事业蓬勃开展。全县拥有体育场1个,体育馆3座,运动场1个,游泳池3个,各种训练房3个。开展县级群众体育活动36次,市级8次、省级4次,全民健身路径项目1个,健身工程的项目15个。

十一、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保护区面积10646公顷,人工造林面积4867公顷,退耕还林261公顷,封山育林333平方公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39公顷,森林覆盖率68.64%,比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

耕地保护与用地保障得到平衡。全年批准建设用地182.30公顷,建设占用耕地105.38公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16.08公顷。补充耕地28.37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21万公顷。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的矿种达43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7种,煤炭储量28.1万吨,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处。

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监测断面功能区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4.7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64.4分贝。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234吨,二氧化硫排放量313吨。

安全生产形势大有好转。2012年,亿元GDP事故死亡0.21人,每十万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6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又上新台阶。全县总人口39.72万人,其中常住人口为33.32万人,常住城镇人口9.75万人,城镇化率为29.26%。人口出生率为13.75‰,死亡率为6.44‰,人口自然增长率达7.31‰。全县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641人,发放奖励扶助金92.3万元;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对象33人,发放扶助金7.7万元。

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高增速。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55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2995元,比上年增长18.6%,比上年增加47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1年的1:4.82缩小为2012年的1:4.59。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22元,增长14.6%,恩格尔系数为51.27%;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8520元,增长16.6%,恩格尔系数为41.27%。

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完善全县完成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所,完成灾民住房和农村安居房改造5411户,共发放救灾救济款510万元。农村低保覆盖率达9.96%,收养各类人员779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9个,城镇低保对象8152人,月人均补助243元,农村低保对象35661人,月人均补助100元。

社保事业继续扩大。年末全县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18634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8910人,失业保险9872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1947人,生育保险17315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1649人,工伤保险13206人。2012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启动,参保人数184725人,其中16-59岁141862人,60岁以上42863人。全年共征缴社保资金17440万元,增长30.3%。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

4、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生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

时光轴

RAG13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1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汝城四化,建设美丽汝城”的发展目标,解放思想,加压奋进,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综合经济实现较快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75595万元,比上年增长12.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6828万元,增长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4652万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144115万元,增长16.7%。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1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5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3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286元,增长11.5%。非公经济增加值223609万元,增长12.3%,非公经济实缴税金55920万元,下降4.4%。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448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9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4%,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达100%。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76446人,实现劳务收入59628万元。RAG-ES2024-09-11
二、农业农业生产保持稳步增长。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7996万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125591万元,增长2.4%;林业产值20276万元,增长8.8%;牧业产值59455万元,增长6.8%,渔业产值929万元,增长6.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45万元,增长9%。全年粮食总产量195259吨,增长1.5%,油料产量6765吨,增长7%;水果28499吨,下降4.3%;蔬菜202609吨,增长5.8%。全年生猪出栏40.27万头,增长33.8%;家禽出笼62.74万羽,增长0.2%;禽蛋产量1675吨,增长1.1%;水产品产量717吨,下降12.6%。全县有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总产值53457万元,增长18%,实现销售收入52420万元,增长20%,实现利税6360万元,增长28.2%。农业基础设施继续改善。全年完成水利投资3.95亿元,移动土石方213万方,投入劳动工日182万个,治理病险水库19座,修复水利工程580处,新修及加固渠道82km,清淤沟渠410km,河道整治12km,新增蓄引提水量550万方,新增灌溉面积2.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16万亩,改善及恢复灌溉面积2.5万亩,建设乡镇集中供水工程7处。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4.7万千瓦,增长7.1%。RAG-ES2024-09-11
农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全县完善农村公路建设62.81公里,建设农家书屋73家,新建农村沼气池812口,新增通电话自然村3个,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4个,新增通宽带行政村24个,解决1.98万人的农民安全饮水问题,农村危房改造5411户。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触底回升。2012年,全县工业增加值123812万元,增长1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9%,园区规模工业增长10.8%,非公有制经济增长14.5%。按行业划分,采矿业增长33.9%,制造业下降21.2%,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444543万元,销售产值441154万元,产销率为99.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35558万元,下降15.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钨精矿18819吨,增长38.1%;人造板50011立方米,下降77.6%;水泥173760吨,增长49.6%;钢材97855吨,下降84.2%;铁合金9979吨,增长19.77%。RAG-ES2024-09-11
浏览 6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