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面对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和严重旱涝灾害等困难,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全面建成小康永州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总量再上台阶。经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1.75亿元、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9.70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447.29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464.76亿元、增长12.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951元,同比增长8.3%。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23.0:38.8:38.2调整为21.5:38.5:40.0,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6%、41.6%、51.8%。
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00.38亿元、增长15.8%,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0.01亿元、增长17.7%;上划中央税收23.98亿元、增长10.6%;上划省级税收6.39亿元、增长15.3%。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地方税收收入39.73亿元、增长19.8%,非税收入30.28亿元、增长15.1%。全市一般预算支出252.94亿元、增长15.0%。
“三化”进程明显加快。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全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79.81亿元、增长10.4%,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2.7%。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39.89亿元、增长11.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9.44亿元、增长11.3%。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2013年,全市城镇化率为41.26%,同比提高1.39个百分点。城区聚集功能增强,全市建成区面积202.0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86.2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常住人口45.45万人、增加1.21万人。城区面貌变化较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取得阶段性成效。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 4177家, 实现销售收入319.17亿元、利润18.43亿元、税金4.41亿元,分别增长45.7%、43.9%、37.8%。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26家。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中国名牌产品2个,新增湖南省著名商标7件,新增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
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其中,城市上涨2.7%,农村上涨2.3%;食品价格上涨4.4%,非食品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2.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7%。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涨多降少,食品类价格上涨4.4%、烟酒类价格上涨3.4%、衣着类价格上涨0.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0%、居住类价格上涨4.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持平、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2%。
二、农业
农业经济增长平稳。全年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446.84亿元,增长2.9%;实现增加值249.7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农业实现增加值137.21亿元,比上年增长0.5%;林业增加值29.11亿元,增长8.0%;牧业增加值66.31亿元,增长4.3%;渔业增加值15.44亿元,增长5.0%。粮食种植面积542.95千公顷、下降1.7%,蔬菜种植面积177.12千公顷、增长7.3%。全市粮食总产量308.67万吨、下降2.7%,油料产量14.31万吨、增长12.5%,烤烟产量4.56万吨、增长8.1%,蔬菜产量510.56万吨、增长7.3%。全年生猪出栏812.63万头、增长1.7%,牛出栏26.44万头、增长5.7%,羊出栏66.88万头、增长5.7%,水产品产量17.54万吨、增长5.0%。
农业建设大力推进。全市完成水利水电建设投入16亿元,完成大小水利工程2.2万处,完成劳动工日927万个,完成土石方1080万立方米;修复水毁工程7193处。完成93座水库除险加固。新增灌溉面积10.26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2.8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3.11万亩。
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全市拥有农业机械88.56万台、增长4.97%;总动力543.09万千瓦、增长5.6%。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4%,提高4.3个百分点。农村土地流转面积453.02万亩、新增149.62万亩。新增农民合作社348家,新增成员2.1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工业实力增强。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90家,规模工业企业达737家。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55.4亿元、增长11.2%。从轻重工业来看,轻工业113.07亿元、增长10.6%,重工业142.33亿元、增长11.7%。按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47.03亿元、增长7.9%,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2.17亿元、增长15.4%, 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31.82亿元、增长3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28.57亿元、增长22.6%,股份合作企业、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分别增长12.5%、5.3%。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90.16亿元、增长12.3%。
运行效益稳步向好。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3.48%,提高9.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79.57亿元、增长19.1%,实现利润31.41亿元、增长14.3%。实现利税90.91亿元、增长14.2%。
园区工业发展加快。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127.34亿元,增长12.3%,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新开发工业园区面积32平方公里,新建标准厂房238万平方米,新入园企业131家。
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中,汽车2.44万辆、增长24.9%;皮鞋7411万双、增长288.2%;中成药5736吨、增长33.9%;大米79368万吨、增长31.3%;精制食用植物油6.03万吨、增长25.4%;水泥929.8万吨、增长14.2%;十种有色金属10.96万吨、增长40.3%; 卷烟158.8亿支、下降27.4%;机制纸及纸板17.79万吨、下降11.9%。
建筑业发展良好。全市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91家,新增2家。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7.48亿元,同比增长10.3%。资质内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30.1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33.7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突破千亿。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4.34亿元,同比增长33.8%。其中,城镇单位完成投资748.37亿元、增长31.0%,非农户投资完成236.0亿元、增长62.2%,房地产投资完成89.97亿元、增长4.5%。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7.58亿元、增长69.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70.0亿元、增长30.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36.76亿元、增长33.3%。
投资项目量增质升。全市在建项目为2432个、增长24.3%,其中新开工项目1831个、增长19.9%,投产项目个数为1747个、增长40.5%。亿元项目个数130个,比上年同期净增44个,实际完成投资230.09亿元、增长75.6%。全市“十百千”工程纳入统计项目库的项目共完成投资660.2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61.5%。涔天河水库、达福鑫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涔天河水库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5.6亿元。
投资结构明显优化。工业投资完成447.22亿元、同比增长34.5%,占全部投资的41.6%;其中工业技改投资277.54亿元、增长27.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53.54亿元、增长44.5%。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09.76亿元、增长40.2%。生态投资50.5亿元、增长116.7%。基础设施投资192.2亿元、增长32.5%。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6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2%。商品房销售额117.18亿元,增长23.8%,其中住宅销售额98.51亿元,增长21.9%。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21.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06.17万平方米,增长24.6%。
五、贸易和旅游
市场消费淡中有旺。全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4.88亿元、增长13.8%。其中,城镇完成326.56亿元、增长14.2%,乡村完成48.32亿元、增长11.6%。住宿和餐饮业增长趋缓,全年营业额10.22亿元、27.32亿元,分别增长8.0%、11.2%。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逐步升级,部分行业增长较好,汽车持续热销,零售额完成24.39亿元、增长39.1%,家用电器类消费额14.25亿元、增长19.8%,金银珠宝类、家俱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19.4%、20.9%、22.6%。
开放承接成效显著。全年全市承接产业转移项目400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13个。新增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12家、总数达到62家,进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10家。实际利用外资62513万美元,增长15.3%。实现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增长55.2%。出口总额4.1亿美元、增长54.7%,其中,机电产品出口1.03亿美元、增长60.6%,农产品出口0.45亿美元、增长18.8%。进口0.4亿美元、增长60.3%,其中,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分别增长62.5%、80.8%。
生态旅游绽放活力。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次为2444.3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6.2亿元,分别增长25.8%、26.7%。全省旅游等级区(点)达16个,4A以上景区4个。柳子景区成功创建4A景区,古舜帝陵创3A已通过验收,零陵干岩头村、宁远路亭村创省特色旅游名村,万喜登农业休闲园等五个景点创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已通过评审,双牌县创省旅游强县进展顺利。全市四星级以下乡村旅游区(点)共66家。蓝山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暨第二届梨花节、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江华首届茶文化旅游节、江华首届“欢乐潇湘·和美永州”民族音乐会、首届永州金洞漂流旅游文化节等大型活动丰富多彩。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力大幅提高。全年货运量10652万吨、同比增长12.4%,货物周转量240.4亿吨公里、增长14.8%。客运量9482万人、增长9.3%,旅客周转量71亿人公里、增长14.5%。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57.8万辆、增长5.5%,新注册汽车6.6万辆、增长0.3%。全市年末汽车保有量18.3万辆、增长18.8%,其中私人汽车15.9万辆、增长19.5%。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2.5万公里,永蓝高速、郴州至宁远高速、S323新田至宁远段、S324蓝山段相继建成通车,厦蓉高速宁远至九疑山连接线、S207国道改造顺利开工,永州至昆明航线开通,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全线铺轨完成,永州步入高铁时代。
邮电业务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5.8亿元、增长9.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3亿元、增长10.6%,电信业务总量23.5亿元、同比增长7.8%。年末全市固定电话37.2万户、下降7.8%,移动电话253.8万户、增长16.3%,固定电话每百人7部,移动电话每百人47.7部。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34.5万户,净增12.4万户。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存贷快速增长。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172.56亿元、增长17.2%;贷款余额554.42亿元、增长19.7%。个人储蓄存款865.33亿元、增长15.6%。中长期贷款412.13亿元、比年初增加76.1亿元,增长22.6%。
保险业平稳运行。全市保险公司23家(其中财产险公司12家,人身险公司11家),县区级支公司(营销服务部)86家,乡镇级营销服务部46家,银行代理机构89个。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296612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7797万元、增长31%,人身险保费收入208815万元、增长18%。全市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97915万元、同比增长49%。
八、教育和科技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2.4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4.9万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7.78万人,初中学校在校学生18.14万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46.4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244人,幼儿园在园儿童20.04万人。全市中职学生申请国家助学金2.15万人次,共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1601万元。各类民办学校62所,在校学生4.64万人。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6.4亿元、增长14.3%。新建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62所,总数达433所。
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全市R&D经费支出 21511万元,比上年增加 4526万元,增长26.7%。全市高新技术企业74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7.69亿元、同比增长 13.9 %。全年申请专利1942件、同比增长34.3%;授权专利822件、同比增长28.1%;发明专利授权84件、同比增长44.8%。签订技术合同46项,成交金额0.34亿元、增长32%。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有线电视用户55.45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7.2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37%。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5.84万场次。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32.57亿元。全年新闻出版业销售收入1.95亿元。
医疗卫生明显改善。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614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86个、新增1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4个、新增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2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2.21万张,增长18.1%。乡镇卫生院193个,床位5086张,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20所。村卫生室51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个。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76.63万人,参保率98.9%。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项目310项次,全市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170万人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5184个,国家乡镇体育示范工程1个。永州籍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世界冠军25个,获亚洲冠军24个,全国冠军71个。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计生工作加强。全市年末户籍人口627.7万人、增长1.2%。常住人口532.66万人、增长1.3%,其中,城镇人口219.78万人、增长4.83%,乡村人口312.88万人、下降1.0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37‰。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26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63元,增长11.1%。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总支出7698元。人均住房面积40.4平方米,恩格尔系数为37.5%,基尼系数0.41。
社会保障稳步提高。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12万人,失业再就业2.6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6.2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38%,比上年下降0.35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5.0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1.48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44.2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24.4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6.19万人,生育保险30.29万人。全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331.24万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1.91万人。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7所。城镇低保人均救助标准260.8元/元/人,农村低保人均救助标准元115.6元/月/人,人均分别比上年提高16.8元、11.6元。农村五保户年分散供养标准2499元/人,年人均提高499元。
为民办实事全面完成。省、市下达为民办实事20个项目任务全面完成,14项超额完成。其中,农村公路建设643.13公里,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数33.94万人,建设新农村示范点13个,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13个,新建沼气8542口,新扩蔬菜专业基地面积17519亩,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57个,农村危房改造12328户,行政村配电网改造工程240个,行政村通宽带138个,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15个。
十一、环境和安全生产
绿色永州大力推进。全市现有国、省公益林面积845万亩,29个国有林场、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湿地公园、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14个县级自然保护区。全年完成造林 72.88万亩,其中,“三边”造林完成10.93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800万株,新建花卉苗木基地4.5万亩。中心城区城郊联村建绿,完成造林2万亩。全市有林地面积1741.85万亩,森林蓄积量5460.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1.03%。创国家森林城市规划通过国家评审。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55%。全年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55%。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12.23万吨标准煤,增长1.69%。
安全生产形势向好。全年生产安全事故56起、死亡38人,分别比上年下降72.8%、37.7%。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359,下降38.3%。煤矿百万吨煤生产安全死亡率为5.882。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58起,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率为2.0,下降7.66%。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常住人口是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的人口。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规定,主要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13年,面对严峻的经济下行压力和严重旱涝灾害等困难,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全面建成小康永州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总量再上台阶。经初步核算,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61.75亿元、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9.70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447.29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464.76亿元、增长12.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951元,同比增长8.3%。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23.0:38.8:38.2调整为21.5:38.5:40.0,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6%、41.6%、51.8%。 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00.38亿元、增长15.8%,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0.01亿元、增长17.7%;上划中央税收23.98亿元、增长10.6%;上划省级税收6.39亿元、增长15.3%。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地方税收收入39.73亿元、增长19.8%,非税收入30.28亿元、增长15.1%。全市一般预算支出252.94亿元、增长15.0%。 “三化”进程明显加快。新型工业化扎实推进,全市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79.81亿元、增长10.4%,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2.7%。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39.89亿元、增长11.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9.44亿元、增长11.3%。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2013年,全市城镇化率为41.26%,同比提高1.39个百分点。城区聚集功能增强,全市建成区面积202.05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86.2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常住人口45.45万人、增加1.21万人。城区面貌变化较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取得阶段性成效。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全市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 4177家, 实现销售收入319.17亿元、利润18.43亿元、税金4.41亿元,分别增长45.7%、43.9%、37.8%。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1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26家。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中国名牌产品2个,新增湖南省著名商标7件,新增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 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其中,城市上涨2.7%,农村上涨2.3%;食品价格上涨4.4%,非食品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2.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5%。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7%。居民消费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同比涨多降少,食品类价格上涨4.4%、烟酒类价格上涨3.4%、衣着类价格上涨0.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0%、居住类价格上涨4.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持平、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2%。 二、农业 农业经济增长平稳。全年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446.84亿元,增长2.9%;实现增加值249.7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农业实现增加值137.21亿元,比上年增长0.5%;林业增加值29.11亿元,增长8.0%;牧业增加值66.31亿元,增长4.3%;渔业增加值15.44亿元,增长5.0%。粮食种植面积542.95千公顷、下降1.7%,蔬菜种植面积177.12千公顷、增长7.3%。全市粮食总产量308.67万吨、下降2.7%,油料产量14.31万吨、增长12.5%,烤烟产量4.56万吨、增长8.1%,蔬菜产量510.56万吨、增长7.3%。全年生猪出栏812.63万头、增长1.7%,牛出栏26.44万头、增长5.7%,羊出栏66.88万头、增长5.7%,水产品产量17.54万吨、增长5.0%。 农业建设大力推进。全市完成水利水电建设投入16亿元,完成大小水利工程2.2万处,完成劳动工日927万个,完成土石方1080万立方米;修复水毁工程7193处。完成93座水库除险加固。新增灌溉面积10.26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42.8万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3.11万亩。 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全市拥有农业机械88.56万台、增长4.97%;总动力543.09万千瓦、增长5.6%。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4%,提高4.3个百分点。农村土地流转面积453.02万亩、新增149.62万亩。新增农民合作社348家,新增成员2.1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工业实力增强。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90家,规模工业企业达737家。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55.4亿元、增长11.2%。从轻重工业来看,轻工业113.07亿元、增长10.6%,重工业142.33亿元、增长11.7%。按经济类型来看,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47.03亿元、增长7.9%,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2.17亿元、增长15.4%, 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131.82亿元、增长3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28.57亿元、增长22.6%,股份合作企业、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分别增长12.5%、5.3%。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90.16亿元、增长12.3%。 运行效益稳步向好。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3.48%,提高9.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779.57亿元、增长19.1%,实现利润31.41亿元、增长14.3%。实现利税90.91亿元、增长14.2%。 园区工业发展加快。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127.34亿元,增长12.3%,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1个百分点。新开发工业园区面积32平方公里,新建标准厂房238万平方米,新入园企业131家。 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中,汽车2.44万辆、增长24.9%;皮鞋7411万双、增长288.2%;中成药5736吨、增长33.9%;大米79368万吨、增长31.3%;精制食用植物油6.03万吨、增长25.4%;水泥929.8万吨、增长14.2%;十种有色金属10.96万吨、增长40.3%; 卷烟158.8亿支、下降27.4%;机制纸及纸板17.79万吨、下降11.9%。 建筑业发展良好。全市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91家,新增2家。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7.48亿元,同比增长10.3%。资质内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30.1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33.77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突破千亿。全市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74.34亿元,同比增长33.8%。其中,城镇单位完成投资748.37亿元、增长31.0%,非农户投资完成236.0亿元、增长62.2%,房地产投资完成89.97亿元、增长4.5%。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7.58亿元、增长69.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70.0亿元、增长30.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536.76亿元、增长33.3%。 投资项目量增质升。全市在建项目为2432个、增长24.3%,其中新开工项目1831个、增长19.9%,投产项目个数为1747个、增长40.5%。亿元项目个数130个,比上年同期净增44个,实际完成投资230.09亿元、增长75.6%。全市“十百千”工程纳入统计项目库的项目共完成投资660.2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61.5%。涔天河水库、达福鑫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涔天河水库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5.6亿元。 投资结构明显优化。工业投资完成447.22亿元、同比增长34.5%,占全部投资的41.6%;其中工业技改投资277.54亿元、增长27.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53.54亿元、增长44.5%。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209.76亿元、增长40.2%。生态投资50.5亿元、增长116.7%。基础设施投资192.2亿元、增长32.5%。 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6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2%。商品房销售额117.18亿元,增长23.8%,其中住宅销售额98.51亿元,增长21.9%。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21.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06.17万平方米,增长24.6%。 五、贸易和旅游 市场消费淡中有旺。全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4.88亿元、增长13.8%。其中,城镇完成326.56亿元、增长14.2%,乡村完成48.32亿元、增长11.6%。住宿和餐饮业增长趋缓,全年营业额10.22亿元、27.32亿元,分别增长8.0%、11.2%。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逐步升级,部分行业增长较好,汽车持续热销,零售额完成24.39亿元、增长39.1%,家用电器类消费额14.25亿元、增长19.8%,金银珠宝类、家俱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19.4%、20.9%、22.6%。 开放承接成效显著。全年全市承接产业转移项目400个,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113个。新增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12家、总数达到62家,进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企业达到10家。实际利用外资62513万美元,增长15.3%。实现进出口总额4.5亿美元、增长55.2%。出口总额4.1亿美元、增长54.7%,其中,机电产品出口1.03亿美元、增长60.6%,农产品出口0.45亿美元、增长18.8%。进口0.4亿美元、增长60.3%,其中,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分别增长62.5%、80.8%。 生态旅游绽放活力。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次为2444.3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6.2亿元,分别增长25.8%、26.7%。全省旅游等级区(点)达16个,4A以上景区4个。柳子景区成功创建4A景区,古舜帝陵创3A已通过验收,零陵干岩头村、宁远路亭村创省特色旅游名村,万喜登农业休闲园等五个景点创五星级乡村旅游区已通过评审,双牌县创省旅游强县进展顺利。全市四星级以下乡村旅游区(点)共66家。蓝山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暨第二届梨花节、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江华首届茶文化旅游节、江华首届“欢乐潇湘·和美永州”民族音乐会、首届永州金洞漂流旅游文化节等大型活动丰富多彩。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力大幅提高。全年货运量10652万吨、同比增长12.4%,货物周转量240.4亿吨公里、增长14.8%。客运量9482万人、增长9.3%,旅客周转量71亿人公里、增长14.5%。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57.8万辆、增长5.5%,新注册汽车6.6万辆、增长0.3%。全市年末汽车保有量18.3万辆、增长18.8%,其中私人汽车15.9万辆、增长19.5%。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2.5万公里,永蓝高速、郴州至宁远高速、S323新田至宁远段、S324蓝山段相继建成通车,厦蓉高速宁远至九疑山连接线、S207国道改造顺利开工,永州至昆明航线开通,湘桂铁路扩能改造全线铺轨完成,永州步入高铁时代。 邮电业务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5.8亿元、增长9.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3亿元、增长10.6%,电信业务总量23.5亿元、同比增长7.8%。年末全市固定电话37.2万户、下降7.8%,移动电话253.8万户、增长16.3%,固定电话每百人7部,移动电话每百人47.7部。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34.5万户,净增12.4万户。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存贷快速增长。全市金融机构各项本外币存款余额1172.56亿元、增长17.2%;贷款余额554.42亿元、增长19.7%。个人储蓄存款865.33亿元、增长15.6%。中长期贷款412.13亿元、比年初增加76.1亿元,增长22.6%。 保险业平稳运行。全市保险公司23家(其中财产险公司12家,人身险公司11家),县区级支公司(营销服务部)86家,乡镇级营销服务部46家,银行代理机构89个。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296612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87797万元、增长31%,人身险保费收入208815万元、增长18%。全市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97915万元、同比增长49%。 八、教育和科技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全市普通高校在校生2.4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4.9万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7.78万人,初中学校在校学生18.14万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46.44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244人,幼儿园在园儿童20.04万人。全市中职学生申请国家助学金2.15万人次,共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1601万元。各类民办学校62所,在校学生4.64万人。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6.4亿元、增长14.3%。新建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62所,总数达433所。 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全市R&D经费支出 21511万元,比上年增加 4526万元,增长26.7%。全市高新技术企业74家,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27.69亿元、同比增长 13.9 %。全年申请专利1942件、同比增长34.3%;授权专利822件、同比增长28.1%;发明专利授权84件、同比增长44.8%。签订技术合同46项,成交金额0.34亿元、增长32%。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2个,博物馆、纪念馆3个。有线电视用户55.45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7.2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37%。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5.84万场次。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32.57亿元。全年新闻出版业销售收入1.95亿元。 医疗卫生明显改善。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614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86个、新增16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4个、新增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2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2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2.21万张,增长18.1%。乡镇卫生院193个,床位5086张,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20所。村卫生室51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个。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476.63万人,参保率98.9%。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项目310项次,全市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170万人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5184个,国家乡镇体育示范工程1个。永州籍运动员参加国际比赛获世界冠军25个,获亚洲冠军24个,全国冠军71个。 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计生工作加强。全市年末户籍人口627.7万人、增长1.2%。常住人口532.66万人、增长1.3%,其中,城镇人口219.78万人、增长4.83%,乡村人口312.88万人、下降1.0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37‰。 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26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63元,增长11.1%。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总支出7698元。人均住房面积40.4平方米,恩格尔系数为37.5%,基尼系数0.41。 社会保障稳步提高。全市新增城镇就业6.12万人,失业再就业2.6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6.2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38%,比上年下降0.35个百分点。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35.0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1.48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44.2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24.4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36.19万人,生育保险30.29万人。全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331.24万人,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1.91万人。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7所。城镇低保人均救助标准260.8元/元/人,农村低保人均救助标准元115.6元/月/人,人均分别比上年提高16.8元、11.6元。农村五保户年分散供养标准2499元/人,年人均提高499元。 为民办实事全面完成。省、市下达为民办实事20个项目任务全面完成,14项超额完成。其中,农村公路建设643.13公里,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数33.94万人,建设新农村示范点13个,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13个,新建沼气8542口,新扩蔬菜专业基地面积17519亩,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57个,农村危房改造12328户,行政村配电网改造工程240个,行政村通宽带138个,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15个。 十一、环境和安全生产 绿色永州大力推进。全市现有国、省公益林面积845万亩,29个国有林场、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湿地公园、4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和14个县级自然保护区。全年完成造林 72.88万亩,其中,“三边”造林完成10.93万亩。完成义务植树1800万株,新建花卉苗木基地4.5万亩。中心城区城郊联村建绿,完成造林2万亩。全市有林地面积1741.85万亩,森林蓄积量5460.2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1.03%。创国家森林城市规划通过国家评审。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55%。全年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55%。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12.23万吨标准煤,增长1.69%。 安全生产形势向好。全年生产安全事故56起、死亡38人,分别比上年下降72.8%、37.7%。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359,下降38.3%。煤矿百万吨煤生产安全死亡率为5.882。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58起,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率为2.0,下降7.66%。 注: 1、本公报所列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常住人口是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的人口。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规定,主要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 RAG-ES | 202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