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沟遗址

火烧沟遗址

共 2219字,需浏览 5分钟

 ·

2024-05-24 11:53

历史沿革

1976年,考古工作者在火烧沟遗址发掘、清理墓葬312座,共有106件铜器出土。墓葬大部分是竖井带台的侧穴墓,以单葬为主,合葬比较少见。
1990年,进行第二次发掘的17座墓葬中有4件铜器出土。

遗址特色

火烧沟遗址主要是墓葬群,而墓葬又分为上、中、下三层。最上面的一层,离地面约有30到100厘米;处在中间的一层,离地面约1到2米;最下面的一层,基本都在2米以下。考古工作者对上、中、下三层墓葬进行了清理,共出土了312座古墓。据考古专家推断和碳同位素测定,处在上面的一层,主要是魏晋墓和汉代墓;处在中间的一层,多数是汉代墓;而最下面的一层,为新石器时代后期的墓葬,距今约3700年左右,约与夏代同时。因此,火烧沟遗址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它的第三层。专家们认为,这一文化遗址基本上属于齐家文化类型,但有些方面又很独特,便因其地名将其命名为“火烧沟文化”。
火烧沟遗址墓葬的形式,大多是竖井带台的侧穴墓,墓坑大多数是东西方向,呈长方形,并且尸骨都是头东脚西,这显然体现了少数民族的一种葬俗。佩戴金银首饰并用其作陪葬品,是火烧沟遗址的一大特点。火烧沟墓葬中有20多座是富有者的墓。这些富人墓除随葬大量的金、银、铜、陶、玉器外,还有大量的动物甚至奴隶。大部分墓葬仅随葬一二件陶器,石质工具和少量的羊头,属于贫困的自由民。这些墓葬形制表明火烧沟文化已出现统治者、自由民和奴隶,社会等级已经有了明确的划分,虽还不能构成完全的奴隶制,但奴隶制确已出现。火烧沟文化已经跨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漫长的野蛮时代基本结束。

文物遗存

综述

火烧沟遗址以墓葬为主,出土文物中彩陶、石器与金银器、铜器共存。同时还发现随葬品中有大量以羊为主的家畜。陶器大多制作精细,造型别致,其中不少属于精品。如人型彩陶罐、人足彩陶罐、鱼形陶埙、鹰嘴壶、三狗方鼎等。特别是鹰嘴方鼎、三狗方鼎造型优美,形象逼真,表现了火烧人高超的智慧和审美能力。一件人形彩陶瓶造型奇妙,为国内所罕见。出土的陶罐质地繁多,图案花纹各异,具有艺术性,富有观赏价值。

陶埙

火烧沟墓葬出土了20多个彩绘陶埙。埙体呈鱼形,以交叉的双条黑线修饰表面,形体玲珑美观。张开的鱼嘴是吹孔,埙体上有三个音孔,能吹宫、角、微、羽四个骨干音,有的埙还能吹出清角,说明当时至少已经有了以宫、羽为主的四音阶调式,陶埙已是较为规范的乐器。
陶埙

人形彩陶瓶

人形彩陶瓶出土于1989年春,高度21厘米,造型精巧。
人形彩陶瓶

双足彩陶罐

火烧沟遗址出土的双足彩陶罐,在中国出土的彩陶中颇具特色。其中一件双足彩陶罐通高10.8厘米,口径5.8厘米,浅褐色,大侈口,短颈,腹部略鼓,口沿至腹部有大双耳环,罐底是人的双足。口内装饰着红色短条纹,腹部是对称的菱形纹,双耳两侧饰竖条带纹,腿和足有曲折纹饰。
双足彩陶罐

彩陶杯

火烧沟遗址出土的羊头柄彩陶杯造型别致。彩陶杯是方形,高5厘米,下小上大,底内收后设圈足,杯一面有柄,成面部朝上的羊头形,其角弯于内侧。如果从柄面观察,则其左侧面绘双手纹,右侧面绘方折回纹,对面外侧绘正倒三角形和凹形纹。

彩陶方鼎

火烧沟彩陶方鼎通高25厘米,四角各有一高足。鼎上有盖,盖上塑3只犬,犬竖立双耳,圆睁双眼,呈狂吠状。彩陶方鼎造型独特,所塑犬形象生动。
彩陶方鼎

四坝文化石权杖头

1976年火烧沟遗址出土的四坝文化石权杖头(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800年)。直径6厘米,高5厘米,孔径1.7厘米。
四坝文化石权杖头

文物价值

火烧沟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锄、刀、斧、镰、锤和磨盘等农具,这些农具大多数是石制器具,也有不少铜制器具,说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工具已有较大进步。在许多陶器和棺木中,贮存着粟粒和植物种子。在部分墓坑中,还出土了制作精美的彩陶方杯、人形陶罐等酒器。酿酒业的出现,是农业有相当发展的标志,这说明在当时的玉门已经有了较为发达的原始种植业。
火烧沟遗址的墓葬中,用大量的羊作为随葬品,出土了大量的羊头、羊骨,并伴有猪骨、牛骨、马骨和狗骨。其中第277号墓葬用羊多达44头。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玉门的畜牧业是相当发达的,而且是最主要的经济门类。
火烧沟文化具有典型的羌戎民族风格,它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技术水平远远超出了晚它几百年的辛店文化和寺洼文化。对于这一现象,史学界至今难审其详。据各种资料推断,火烧沟文化极有可能与商朝文化有过密切的接触或交往。从非常统一的葬向来看, 火烧沟人的祖先可能最初居住于离商人不远的秦陇一带, 他们学会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和金、银、铜冶炼、铸造技术,很早就摒弃了传统的游牧习惯。后来,因故迁徙到火烧沟后,继承了这一-先进文化,并与商朝继续保持着交往。如出土的陶柱足方鼎,与商代铜方鼎相似,出土的铜镜与齐家文化铜镜和商代妇好墓铜镜相似,足以证明了这种交往的存在。火烧沟文化最终被骟马文化所继承。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火烧沟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火烧沟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清泉乡火烧沟村东。

交通信息

自驾前往火烧沟遗址:从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出发,路程大约759.8千米,约需8小时1分钟到达。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