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峰摩崖
共 2520字,需浏览 6分钟
·
2024-05-24 11:31
历史沿革
秀峰寺,始建于南唐,毁于太平天国时期,寺虽毁,但秀峰一名却沿用下来。
唐宋以来,秀峰摩崖留下了大量石刻。
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年)十二月,时年47岁的黄庭坚应庐山广鉴禅师之请,书《七佛偈》,刻石于秀峰寺读书台。
元代泰定二年(1325年),立元代铁线观音像碑。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三月,秀峰开先寺举行大典时,康熙皇帝将自己临摹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所书的《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赐给开先寺,由巡抚将诗稿送至寺中,并刻之于石,建亭保护。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题写了“秀峰寺”三个大字,从此开先寺便改名为秀峰寺。时为皇太子的雍正皇帝也赠送了“洒松雪”的墨迹。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韩国爱国人士李宁斋先生手书“笑啼岩”石刻。1995年8月,韩国民间文化交流访华团前往秀峰,将此石刻拓片,带回韩国。
1982年,当地文物部门的全面普查,在秀峰约1.7平方千米的范围内,石刻达到182通。
文物特点
秀峰摩崖位于九江市星子县庐山南麓,此地原有秀峰寺,始建于南唐,毁于太平天国时期,寺虽毁,但秀峰一名却沿用下来。秀峰有唐代至民国时期的石刻和碑铭,其中有:唐颜真卿书《大唐中兴颂碑》;宋黄庭坚“七佛偈”;宋米芾所书“青玉峡”“第一山”;明王守仁书《纪功碑》等。秀峰摩崖按地理分布,可分为三大部分:龙潭石刻、读书台石刻、聪明泉石刻。其中龙潭石刻最多,达133通;读书台石刻28通;聪明泉石刻21通。
文物遗存
龙潭石刻
读书台石刻
读书台石刻在距龙潭石刻东北约150米处,分布于读书台上、下的题刻有二十八通,主要有唐代书写的所作的《大唐中兴颂》,宋代的《七佛偈》,明代的《纪功碑》,明代文学家徐岱的《游开先》,清代康熙帝临摹宋代米芾手书、江淹作词的《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等。
元代铁线观音像碑,位于秀峰寺佛殿的遗址上,是元代泰定二年(1325年)所立。此碑原在“小山门”外,刻画在整块大青石上,画像的作者是元代画家姜月镜。像高1丈3尺,宽8尺,画中的观音体态丰满,端坐在莲花座上。因作者采用中国画中传统的铁线描画法,故此像又称“铁线观音”。画像右上方有开先寺住持的题款。
聪明泉石刻
黄庭坚题刻 聪明泉
聪明泉石刻分布于读书台石刻偏东约30米处,有石刻21通,主要有宋黄庭坚的“聪明泉”,明“游开先”及民国时期国民党海军将领林东周“游秀峰”诗等等摩崖题刻。黄庭坚书“聪明泉”,刻在泉眼的井壁上,黄庭坚题刻的“聪”字右边并不是一个“总”字,而是由“公”“心”两字组成,意味着喝了这口泉水,人不仅聪明,而且有善良、大公无私之心。
文物价值
秀峰摩崖保留了历史上众多名人题迹,有着较高的政治、军事、宗教、民俗等方面的历史研究价值,其题刻本身也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书法底蕴。
保护措施
遗址碑
2006年5月,秀峰摩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秀峰摩崖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内。
交通信息
自驾:自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秀峰摩崖,路程约6.7千米,用时约18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