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崖寺和陈家洞石窟
云崖寺和陈家洞石窟
共 1945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1:55
历史沿革
云崖寺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平真君初年;陈家洞石窟,开凿于北魏晚期。
陈家洞石窟自北魏创修以来,宋、元、明、清诸代均有修葺。清初以前建有三清宫、大雄寺、玉皇阁、玄帝殿、观音洞、圣母祠、韦驮庵等。清同治年间遭兵燹毁。清光绪中叶后,又曾几度修葺,但终未恢复原貌。
2020年12月15日至2021年2月3日,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队开展了石窟寺田野调查。
建筑格局
主要建筑
云崖寺石窟
云崖寺石窟
6号窟为方形平顶窟,正壁为一佛二菩萨,均为石胎泥塑,表现为释迦游四门的传说,在佛像雕塑的背后,有残存的佛像背光光环壁画。在洞窟在上部墙角,有残存的浮雕楼阁和人物雕塑,四周还有泥塑罗汉、菩萨和天王雕像。
陈家洞石窟
唐代砖塔
石窟峡谷石台上,有一高约8米的六角七级空心楼阁式砖木结构唐代残塔,其风格和西峰肖金塔、西安大雁塔建造风格类似。唐代砖塔建于长10.7米、宽约6米、高4.1米的龟形巨石之上。塔与三巨佛相为映衬,现残存四层半,具有鲜明的盛唐造塔风格。塔为空心楼阁式,塔底呈平面六角形,系砖木结构(其中木构件已朽无存)。现存四层半,残高约8米,外径约5米,内径2.8米,壁厚0.7米。塔的每层出檐较浅,各角均有简单的仿木装饰,每面正中檐下有一朵仿木斗拱,呈六角形角锥体,从其风格来看,砖塔应为唐僖宗文德年间所建。
文物价值
云崖寺石窟6号、7号窟明代泥塑保存较好,被誉为“中国晚期石窟的集大成者”,是中国石窟建造史上大规模开窟造像之风的最后止息地,对研究佛教石窟造像具有重要考古价值;陈家洞石窟是庄浪县保存最完好、最具艺术和文物价值的北魏石刻。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云崖寺和陈家洞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云崖寺和陈家洞石窟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
交通信息
自驾:自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云崖寺和陈家洞石窟,路程约32.8千米,用时约44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