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青龙寺大殿
芦山青龙寺大殿位于四川省芦山县龙门乡政府院内,元至治三年(1323年)建,为四川省内现存少数元代建筑中有准确铭文纪年的古建筑。虽经明、清历次维修,仍基本保持原建时代特色,是研究元代古建和地方佛教文化史的重要实物,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
文化特点
芦山青龙寺大殿,从屋檐之下,梁柱之间,点点滴滴透露出先人对精致生活的追求和勇于创新的探索,是研究元代古建和地方佛教文化史的重要实物。
建筑特点
芦山青龙寺大殿座西向东,歇山式抬梁木结构斗拱建筑,八架像屋四橡前后对乳,用四柱。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平面成正方形,前檐明间补间铺作三朵,中心一朵为溜金至中金檩,再接一挑斡至脊檩;两侧斗拱出五铺作斜拱。次间补间铺作为一朵,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均为五铺作斗拱。后檐柱上,斗拱简约,均以蜀柱替代栌斗承托正心檩,用挑枋实现出檐。屋面举折平缓,角有虾须橡。内柱直径56厘米,素面覆盆式柱础,素面须弥座石台基,垂带踏道。
历史
建筑历史
芦山青龙寺大殿建于元至治三年(1323年),经历700多年岁月洗礼,在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地震后仍然顽强矗立,只是正殿墙体部分有脱落现象,大木构件有一些倾斜。1992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
青龙寺为芦山创建时代较早的寺庙之一,大殿为其现存之唯一建筑。据传曾见大殿内金柱梁上有唐代纪年墨书,但已漫漶无法辩识。现存原寺另一已毁之关帝殿门枕石一对,上有“大元至正九年……青龙寺”等铭刻,现大殿屋瓦亦可见“至元一年”、“至元六年”、“至正十二壬辰年”、“至正十三”等铭记。1992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景点
青龙寺大殿
青龙寺大殿坐西向东,建筑面积234.1平方米,通高9米,平面呈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均15.3米。为歇山顶抬梁式木结构建筑,梁与檩之间有斗拱撑托,檐面施五铺作斗拱9朵,明间补间铺作3朵,次间补间铺作各1朵。大殿台基长宽各约17.2米,高0.9米。
推荐玩法
来到龙门古镇,只见林立的房屋远处,一棵高大的桢楠树,古木参天林荫道间,萦绕着清幽的泥土和山林气息。远远望去,桢楠树处,便是青龙寺大殿。寺庙的前门有一漆黑的木门,木门上用蓝色字体写着“青龙寺大殿”五个大字。推开木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棵高耸入云的桢楠树,后面是一幢古色古香的建筑。大殿坐西向东,歇山式抬梁木结构斗拱建筑,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均为14.95米,通高8.8米,建筑面积234.09平方米。拾级而上,到达正殿,大殿正中,有三幅精美的壁画。前檐明间补间铺作三朵,中心一朵为溜金至中金檩,再接一挑斡至脊檩;两侧斗拱出五铺作斜拱。次间补间铺作为一朵,柱头铺作与补间铺作均为五铺作斗拱。后檐柱上,斗拱简约,均以蜀柱替代栌斗承托正心檩,用挑枋实现出檐。屋面举折平缓,角有虾须椽。内柱直径56厘米,素面覆盆式柱础,素面须弥座石台基,垂带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