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寺经幢

安国寺经幢

共 1097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0:34

历史沿革

安国寺经幢原位于安国寺大殿前庭院之中,呈东、西、南三角鼎立:其分别建于唐会昌二年(842年),会吕四年(844年)和咸通六年(865年),已有千余年历史。

建筑格局

安国寺经幢三座经幢均为石砌,其中以咸通六年建经幢最为精巧,平面呈八边形,高约7米。基座为须弥座形式,座上置弊石、两层短柱、栏杆及仰莲等。再上以仰莲承托幢身,幢身之上有华盖、腰檐、仰莲、宝珠等。腰檐仿木构,檐下雕斗拱,出檐深远,翼角起翘,角鼎立。其中南座经幢最为精巧,高约7米,从底座到顶端都是八边形,共19层。会吕二年建的经幢高5.8米,基座为须弥座,上有两层短柱、磐石交叠;第一层短柱浮雕蟠龙,第二层黄壶门式龛4个,四角浮雕力土像,做肩扛幢身状。幢身之上有覆莲、短柱、仰莲、流云及宝珠等。会昌四年经幢高6.2米,基座为须弥座,上亦为两层短柱、磐石交叠;第一层短柱凿壶门式众4个,四角浮雕力士像,第二层浮雕蟠龙。幢身之上有磐石、短柱、流云及宝珠等。三座经幢幢身皆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题记。

文物遗存

安国寺经幢座身镌刻有“九山八海”及束腰浮雕蟠龙等图案,座幢以仰莲承托幢身,周围勾栏、腰檐、斗拱等均为石构仿木构,出檐深远,翼角起翘,勾头滴水,真实体现唐代木构建筑的特色,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石构仿木构经幢。

历史文化

安国寺俗称北寺,为海宁丛林之首。建于唐开元元年(713年),初名镇国海昌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改名安国寺,即俗称北寺。相传唐宣宗李忱一落发于此,法号琼俊。方志中有:“安国寺,唐悟空禅师倡导之地,宣宗龙潜时尝为近侍。既登极,累诏不起,今舍利塔在焉。”明末清初大学者黄宗羲曾在此讲学,请业者甚众。寺旧有:高阁晴云、长廊夕照、桧林月色、轮藏金声、方广灵踪、悟空遗迹、华鲸夜吼、莲沼秋红等八景。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九日为庙会,有游北寺街之举。可惜安国寺现仅存尊胜幢、系龙幢等三座唐代石经幢和罗汉堂石碑。

文物价值

安国寺经幢三经幢雕刻精巧,艺术价值高,是佛教艺术的代表作。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25日,安国寺经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址

安国寺经幢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盐官镇。

交通

乘车前往安国寺经幢:区的公交车,大部分采用金龙中巴(无空调),全部,单一票价1元,班次间隔5~10分钟。
自驾前往安国寺经幢:、沪杭复线快速干道横贯全境。嘉兴市区有西、北两个主要长途汽车站,两站之间有20路公交车相连。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