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嵊泗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2003年,全县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渔业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与优化,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增速高位运行,消费品市场稳定,财政金融形势运行良好,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0%,是近十年来的最高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0亿元,比上年减少4.5%;第二产业增加值8.44亿元,增长73.6%;第三产业增加值8.43亿元,增长12.3%。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1.6:26.3:42.1调整为24.2:37.9:37.9,第二产业比重迅速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95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4.8%。
劳动就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再就业工程成效显著。年末城镇在岗职工7757人,比上年减少4.5%;城乡个私经济从业人员10508人,比上年增长1.8%。全年共安置城镇失业人员407名,其中,失业职工240人。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共50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和产业层次仍处较低水平;渔业“双转”任务较为艰巨,渔民增收缓慢较为突出;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继续扩大;微观经济运行活力不够,企业经济效益较差;城镇就业与再就业压力较大。
二、渔农业
2003年,全县实现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4亿元,比上年减少4.7%。
全县渔业生产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区稳定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两大目标,以渔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克服油价上升、海况不良、非典等不利因素,积极实施捕捞“零增长”政策,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以渔业产业化经营战略为载体,渔业生产已形成捕养结合、多种生产作业并举、近外海全面发展的格局。渔业经济相对平稳。2003年,全县水产品总量24.97万吨,比上年减少0.6%,其中捕捞产量20.93万吨,减少6.7%;养殖产量4.04万吨,增长50.3%。在捕捞产量中,鱼类173716吨,减少7.4%;虾类17062吨,增长9.3%;蟹类8839吨,减少43.9%;头足类5699吨,增长13.4%。在养殖产量中贻贝产量达到39800吨,比上年增长52.6%。全年实现渔业总产值10.3亿元,比上年减少5.0%,其中捕捞产值95857万元,减少6.8%;养殖产值6892万元,增长28.7%。渔业劳均收入15744元,减少10.2%。
渔业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至年末,全县拥有各种机动渔船2340艘,吨位127582吨,功率230415千瓦,其中钢质渔船932艘,新增了2艘过洋性拖网渔船,功率在184千瓦以上的有633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55350千瓦。
农林牧业平稳发展。种植业生产继续加大科技含量的投入和推广应用,全县蔬菜生产稳中略升,全年实现种植业总产值697万元。林业生产以建设生态县和恢复森林资源为目标,继续开展“再造嵊泗绿岛工程”,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00公顷,实现产值202万元。畜牧业生产稳定,荒岛饲养有所突破,畜牧业生产服务功能增强,肉类及畜产品市场得到有力保障,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415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上年的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0233万元,比上年增长29.4%;实现销售产值150776万元,增长3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61438万元,增长4.5%,实现销售产值60038万元,增长14.0%。个私工业依然快速增长,完成个私工业产值6.2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5.0%。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5184万元,比上年增长18.0%。
2003年,全县工业经济以洋山港开发为契机,以扶持三优为抓手,努力克服非典、伊拉克战争和干旱的负面影响,大力推进优势企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加大对工业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对水产加工业的改造,工业行业和产品结构得到极大的优化,资源型工业和非资源型工业均得到大力发展,逐步形成以水产品加工业、石材开采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三大行业为主体的特色工业经济体系,2003年这三大行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比重达87.6%。
工业经济整体运行质量不佳。年销售收入在3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为亏损1763万元,而上年为盈利815万元。十一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考评得分为96.16分,远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比上年减少32.56分。
建筑业迅速发展。2003年,全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9230万元,比上年增长1.7倍。城镇集体三级以上建筑企业全年施工项目37个,完成施工产值10087万元。全年施工房屋面积159787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39911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2003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6705万元,比上年增长1.4倍,其中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投资259866万元,比上年增长2.6倍。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限额以上单位完成投资额302959万元,增长1.6倍;民间投资47100万元,增加23.1%;城乡个私完成投资13763万元,增长13.3%。投资项目按建设性质分其中新建投资298820万元、扩建投资2369万元、改建投资3991万元、迁建投资2061万元,购置9464万元。
全县基础设施投资完成力度加大,全年基础设施投资项目50个,完成投资额274187万元,比上年增长2.0倍。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3750万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622万元,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267230万元,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投资259万元,教育设施投资2265万元,卫生设施投资61万元。
投资结构有较大调整,第一产业投资降幅较大,第三产业投资发展较快。第一、二、三产业分别投资2058万元、17970万元、296677万元,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40.7%,第二产业增长19.9%,第三产业增长1.7倍,占全县投资额的比重分别为0.5%、5.7%和93.8%。
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增长。2003年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4423万元,比上年增长47.8%。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3211万元,比上年增长20.0%。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3.60万平方米,增长20.5%;房屋竣工面积6.45万平方米,增长22.4%;商品房销售面积5.78万平方米,增长48.6%。商品房空置率下降,比上年减少70.3%。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2003年,共安排政府重点实事项目27项。新嵊泗中学、3000吨级/35车位/500吨位的舟桥2号客滚轮、“茂盛二号”高速客轮、五龙会城岙至六井潭公路、泗礁岛青沙石子岙直升飞机停机坪等重大项目相继竣工投产;黄龙黄沙岙至南港公路、李柱山港区建设、云龙路延伸段拆迁改造、县有线电视网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县城旧区改造和新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邮电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11618万元,比上年增长9.3%。
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年末全县已拥有各种机动车2682辆,各种运输船106艘。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292万人,比上年略减0.9%,其中公路202万人,减少1.9%,水运90万人,增长1.4%。全年旅客周转量7310万人公里,比上年减少5.2%,其中公路2002万人公里,减少17.6%;水运5307万人公里,增长0.4%。全年货运量267万吨,比上年增长8.8%,其中公路109万吨,增长1.6%;水运159万吨,增长14.1%。全年货物周转量2180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公路945万吨公里,增长1.9%;水运20865万吨公里,增长14.1%。港口开发不断拓展,深水良港优势日益显现,全年实现港口吞吐量2586.0万吨,增长2.1倍,其中:马迹山港2261.6万吨,增长3.2倍。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490万元,比上年增长29.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包括小灵通)达到35800户,比上年末增长2.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7000户,比上年末增加9000户,增长32.1%。全县电话主线普及率由上年末的36.2线/百人提高到42.0线/百人。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线寻呼已被淘汰,因特网用户迅速普及,年末因特网用户达5600户。
六、内外贸易、物价、旅游
消费品市场保持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455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县的零售额47788万元,增长12.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54045万元,增长12.8%;餐饮业零售额5131万元,减少2.2%;其他经济零售额1279万元,减少10.6%。在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个私经济仍独占鳌头零售额为49849万元,占82.5%,增长9.1%。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业商品销售额45584万元,比上年增长7.5%。
市场交易较为活跃。2003年末,全县商品交易市场12个,实现成交额20803万元,比上年增长1.5%。成交品种丰富,粮食类、干鲜果类、蔬菜类和水产品类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地增长。
外贸出口总额下降。全年实现地方自营出口总额224万美元,比上年减少56.8%。
市场价格水平保持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1.7%,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0.4%。买方市场商品供应充裕,居民消费稳定。
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通过内抓管理,优化环境,外树形象,拓展市场,海岛特色旅游项目不断增加,海岛旅游节目日趋丰富,嵊泗对外知名度逐渐提高,全县旅游市场日益繁荣。2003年共接待游客5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8%,实现旅游收入30084万元,比上年增长18.9%。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3年,全县一般预算财政总收入13278万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865万元,按同口径比增长39.8%。在地方财政收入中,营业税收入5791万元,增长64.8%。全县一般预算地方财政支出25506万元,增长13.2%,其中文教科卫支出6825万元,增长17.7%。
金融业运行状况良好。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6666万元,比年初增加28582万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94264万元,比年初增加12696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21212万元,比年初增加23425万元;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56.65亿元,现金支出57.04亿元。
保险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保费收入4853万元,增长51.1%,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82万元,增长40.3%;人身险保费收入3672万元,增长55.0%。全年保险赔款支出共计545万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积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3年,全县新列县级科技计划14项,星火计划4项。列入省级科技计划8项,列入市级科技计划9项。积极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开展网上技术市场,至2003年底,全县上网加盟企业63家,发布技术难题25项,有4个项目被列入省科技厅网上技术市场计划和创新项目,与大专院校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2份,完成合同交易金额108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教育事业全面推进,中小学义务教育达到“两高”标准。教育布局调整顺利实施,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新嵊泗中学竣工使用,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年普通中学共招生1255人,其中高中招生384人;毕业1154人,其中高中毕业生240人;在校学生3880人,其中高中生1077人。各小学共招生733人,在校学生4991人。全县共有幼儿园24所,在园幼儿1628人。2003年全县高中段入学率为88.0%,比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3?6周岁学前儿童入园率达到94.8%,学前一年(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7.8%,为全市各县区之首。
成人学历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继续加强。2003年,电大在校学生229人,毕业58人。报名参加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23人次,实考3399课次,合格率和实考率分别为54.56%和43.90%,全年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人数58人。年末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学生527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2003年,全县组织各类文艺活动74次,举办各类文艺培训班45次。年末县图书馆藏书总量6.5万册,全年图书流通2.3万人次,出借各种书刊1.2万册次。全县共放映电影82场次,电影观众1.4万人次,放映收入8.5万元。广播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工程部分完工,安装有线电视新用户600户,至年末,全县各有线电视实有用户19600户。目前,县城可接受电视节目24套,大部分乡镇可接收电视节目20套。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科技兴医”战略进一步深入,内涵建设和设备投入进一步加强。抓好医务人员的“三基”业务技能训练,加大横向联系力度,继续抓好县人民医院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建立的儿科联合体,与湖州市中心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并不定期邀请上海市第一医院等专家来我县开展各类妇科门诊,弥补了我县医疗技术的不足。新购置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口无创呼吸机、移动式x光等一批医疗仪器设备,有力地促进了医疗业务技术的拓展。2003年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1个,卫生事业从业人员545人,医疗床位398张。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县共举办县级体育比赛10次,参加市级运动会5次。积极推行《国家体育标准》,中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9.03%,其中优秀率为27.90%;小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8.65%,其中优秀率为26.34%。
十、环境保护
积极开展生态县创建工作,进一步强化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环境监测,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切实做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全面加强对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全年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2份、报告表7份、登记表93份,“三同时”执行率达99.0%。加强城市区域噪声达标区、烟尘控制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建设工作,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和饮用水源水质。全年新建噪声达标区0.35平方公里,烟控区达标率为100.0%,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在优良水平。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加大排污征收力度,全年征收排污费35.04万元。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等系列创绿活动。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2003年末,全县总户数29341户,总人口81908人,其中非农人口26996人。在总人口中,男性40368人,占49.3%,女性41540人,占50.7%。全年出生人口410人,死亡人口619人,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分别为4.96‰和7.49‰,人口自然增长率-2.53‰。全年计划生育合格率为97.51%。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13元,比上年增长7.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6.7%;渔民人均纯收入5462元,增长1.1%,扣除物价因素,基本与上年持平。2003年,全县城镇集体以上单位职工工资总额14773万元,比上年增长8.8%,职工年平均工资17803元,比上年增长15.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2%。全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4264万元,比上年增长15.6%,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1409元,增长17.3%。
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2003年全县共新建各类住宅7.9万平方米,其中城镇6.6万平方米。据抽样调查,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使用面积29.1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6.0平方米。
社会保险事业不断进步。2003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9273人,离退休人员2063人;实际收缴养老保险基金2641万元,养老金收缴率为99.0%;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093万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920人,其中在职职工9616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4212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3986人。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共有敬老院7个,床位135张,收养48人。年末享受伤残抚恤金11人,享受定期抚恤金10人,享受定期补助17人,优待优抚对象130户,优待总金额100万元,低保对象1122人,低保救助资金96.5万元。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一、综合2003年,全县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渔业经济结构得到调整与优化,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增速高位运行,消费品市场稳定,财政金融形势运行良好,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2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0%,是近十年来的最高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0亿元,比上年减少4.5%;第二产业增加值8.44亿元,增长73.6%;第三产业增加值8.43亿元,增长12.3%。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1.6:26.3:42.1调整为24.2:37.9:37.9,第二产业比重迅速提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95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4.8%。劳动就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再就业工程成效显著。年末城镇在岗职工7757人,比上年减少4.5%;城乡个私经济从业人员10508人,比上年增长1.8%。全年共安置城镇失业人员407名,其中,失业职工240人。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共50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 | RAG-ES | 2024-09-12 |
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和产业层次仍处较低水平;渔业“双转”任务较为艰巨,渔民增收缓慢较为突出;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继续扩大;微观经济运行活力不够,企业经济效益较差;城镇就业与再就业压力较大。二、渔农业2003年,全县实现农(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4亿元,比上年减少4.7%。全县渔业生产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区稳定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这两大目标,以渔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克服油价上升、海况不良、非典等不利因素,积极实施捕捞“零增长”政策,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以渔业产业化经营战略为载体,渔业生产已形成捕养结合、多种生产作业并举、近外海全面发展的格局。渔业经济相对平稳。2003年,全县水产品总量24.97万吨,比上年减少0.6%,其中捕捞产量20.93万吨,减少6.7%;养殖产量4.04万吨,增长50.3%。在捕捞产量中,鱼类173716吨,减少7.4%;虾类17062吨,增长9.3%;蟹类8839吨,减少43.9%;头足类5699吨,增长13.4%。在养殖产量中贻贝产量达到39800吨,比上年增长52.6%。全年实现渔业总产值10.3亿元,比上年减少5.0%,其中捕捞产值95857万元,减少6.8%;养殖产值6892万元,增长28.7%。渔业劳均收入15744元,减少10.2%。 | RAG-ES | 2024-09-12 |
渔业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至年末,全县拥有各种机动渔船2340艘,吨位127582吨,功率230415千瓦,其中钢质渔船932艘,新增了2艘过洋性拖网渔船,功率在184千瓦以上的有633艘。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55350千瓦。农林牧业平稳发展。种植业生产继续加大科技含量的投入和推广应用,全县蔬菜生产稳中略升,全年实现种植业总产值697万元。林业生产以建设生态县和恢复森林资源为目标,继续开展“再造嵊泗绿岛工程”,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00公顷,实现产值202万元。畜牧业生产稳定,荒岛饲养有所突破,畜牧业生产服务功能增强,肉类及畜产品市场得到有力保障,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415万元。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持续上年的快速增长态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0233万元,比上年增长29.4%;实现销售产值150776万元,增长3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61438万元,增长4.5%,实现销售产值60038万元,增长14.0%。个私工业依然快速增长,完成个私工业产值6.2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5.0%。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5184万元,比上年增长18.0%。 | RAG-ES | 2024-0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