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公戒师和尚塔
共 1032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0:20
历史沿革
金明昌四年(1193年),秀公戒师和尚圆寂后,其弟子广全、广尔、善超、善惠等建造此塔。
金明昌五年(1194年)八月,历时九个月告竣,名曰“秀公戒师和尚塔”,又称“普照寺塔”。
2021年12月29日,驻马店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普照寺遗址开展修复工作,对普照寺塔(秀公戒师和尚塔)塔身进行清理保护。
秀公戒师和尚塔
建筑格局
秀公戒师和尚塔为六角七层楼阁式砖塔,通高15.31米,石质塔刹。下部为塔基,高1.86米,用31层砖垒砌而成,塔基边长2.6米。每层塔顶部用砖砌出普柏柿,上置斗拱,承托各层塔檐。塔壁错缝平直,各级檐层砖磨仿木斗拱。二级南面设塔门,塔门上嵌塔铭;三级北面设望窗;四级、七级均设壁龛。底座周长13.8米,塔身逐级内收,顶部装石制仿法轮塔尖。塔顶用七层砖反垒砌而成,上承石质塔刹。石质六边形刹座上承三重相轮及刹尖,刹杆固定在第七层藻井顶部木板上,上部穿入刹座、相轮及刹尖。
文物遗存
秀公戒师和尚塔二级南面设塔门,塔门上嵌塔铭载:“金明昌五年甲寅八月......”,铭文中记述了金代高僧秀公戒师和尚“心田皎净”,毕生追求“旷达玄妙”的僧侣生涯与坎坷人生。还记述了金代僧人办的抚恤收养机构谢塘福胜院,从一个侧面使后世了解到金王朝在南宋政权和蒙舌政权的夹击下,历年战争,青壮年多被迫应征从军的社会状况。残酷的战争使中原地区人口锐减、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少年失父、老年丧子的悲惨状况比比皆是,可谓老无所养,孤寡充盈。秀公戒师和尚办谢塘福胜院,表现了他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他令人钦佩的品行。这对金代佛教的研究无疑起着弥补的作用。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秀公戒师和尚塔外有多处砖刻花卉及佛像,形态各异,种类繁多,雕刻精致,题记清晰,时代特征明显,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该塔塔基为六边形,层层收敛,斗拱形态各异,但又浑然一体,设计巧妙,形象丰富,是一组匠心独具的艺术佳作,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保护措施
2013年3月5日,秀公戒师和尚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