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仁寺大殿
昭仁寺大殿
共 993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5-24 09:58
历史沿革
昭仁寺
唐贞观三年(629年)十一月,昭仁寺建成,历代多次重修,原寺已毁,仅存昭仁寺大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在昭仁寺原有的三间配房北侧又增建三间,致使月台缩小。
1975年,对昭仁寺大殿进行了维修保护,建立碑亭。
1976年,昭仁寺大殿修葺。
1982年,长武县在昭仁寺成立文物管理所。
1984年,文物管理所改为。
2002年,由国家文物局批示、陕西省文物局拨款对昭仁寺大殿进行了整体修葺。
建筑特色
结构
特点
昭仁寺大殿,是昭仁寺主体建筑,也是陕西省境内历史最早的一座纯木结构古建筑,为九脊单檐歇山式。
昭仁寺大殿传统说法是一座九梁十八担的三间挑角大殿。其特点是殿内不见立柱,全由四周大梁叠架起,即俗传为八卦悬顶方式拱起来的。梁架结构简练,屋顶举折平缓。整个木构建筑拱斗疏朗,重叠肩架,举折平缓,宽敞方正,风格古朴,结构精巧。虽有历代匠工随意修补,但不失唐宋时期木构建筑特征与风格。
昭仁寺大殿转角、柱头、补间各施斗栱一朵,斗栱结构简单。殿内无柱,也不用七架梁,梁架由4根角梁和4根转角梁架叠的八卦悬顶方式起拱,承托檩条和椽子。其结构方法是4根转角梁各置放在前后檐和两山的柱头斗栱上,在转角梁的中点置立柱承托前后檐下平榑和两山的承椽枋,承椽枋上置平梁,平梁上置蜀柱组成山面梁架。明间两缝平梁则由四根角梁后尾挑托。平梁上置蜀柱和叉手承托上平榑和脊榑,结构精巧,深符力学原理。
昭仁寺大殿
文物遗存
历史文化
文物价值
昭仁寺大殿规模宏伟,保存完好,木构架结构基本未经后世更改,为研究中国早期的建筑技术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比较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文物保护
1978年,昭仁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由县文管所管理。
1988年1月13日,昭仁寺大殿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仁寺大殿
旅游信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