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12-01-01 00:00

201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加速年”活动,深入推进“八项工程”建设,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促和谐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在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经济运行
【综合】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69.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6.4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100.8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742.7亿元,增长11.6%。全市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1∶54.5∶42.4调整为3.2∶52.9∶43.9,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85039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13472美元。
财政收入增势平稳。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9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增值税25%及营改增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入库51.6亿元、83.8亿元和19.9亿元,分别增长6.2%、13.1%和3.8%,企业所得税40.7亿元,下降7.7%。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91.22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教育支出66.11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66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8.61亿元,医疗卫生支出22.7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4%、14.6%、11.5%和15.7%。
【农业与农村经济】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55.65千公顷,比上年下降2.4%。粮食总产量114.8万吨,比上年下降0.4%。粮食单产达到491.7公斤,比上年增加10.6公斤,水稻单产633.7公斤,比上年增加5.8公斤,蝉联全省“十连冠”。全市蔬菜播种面积41.13万亩、产量89.2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1%、8.6%;出栏生猪88.58万头,家禽4941万羽。花木产业提升工程成效显著,全市新增设施花木3.5万亩,总面积达36.4万亩,总产值达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6%、22%,实现花木基地面积、花木产能、经济总量的“三提升”。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2012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 万吨 114.8 -0.4
油料总产量 万吨 3.77 17.6
肉类产量 万吨 14.32 6.9
其中∶禽肉产量 万吨 7.45 4.7
水产品产量 万吨 18.12 5.7
禽蛋产量 万吨 3.36 -1.7
茶叶产量 3502 1.5
水果产量 万吨 11.7 25.9
牛奶产量 万吨 2.4 27.1

农业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全市高标准农田比重达58.69%,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占比达20.53%,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3%,全市优质农产品基地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90%,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98.5%,持证农业劳动力占比达29.6%,工商登记农户入社率超过94.7%,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超过73.16%。农业系统全年实施市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43项,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56个、新技术72项。全市新增1家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2家省级青虾良种繁育场。优质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武运粳23号的育成与推广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4.5%。
农业生态显著改善。绿化造林6.7万亩,新创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标准化绿化示范村85个,林木覆盖率达24.01%。天目湖通过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批准。开展“江之情、湖之恋、河之爱”系列放鱼活动,投放鱼苗2550万尾,水域生态持续改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积极成果,全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5.52%。创成3个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全市农游景点接待游客突破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5亿元。
【工业】工业生产稳中有进。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031.3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轻工业1730.6亿元,增长12.8%;重工业7300.7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完成产值5932亿元,增长17.4%,其中私营企业5354.9亿元,增长17.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2809.6亿元,增长3.6%。重点行业平稳运行,机械、冶金、化工、纺织服装、电子行业全年完成产值3424.8亿元、2142.1亿元、1239.2亿元、787.1亿元和38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7%、9.3%、28.7%、12.4%和18.1%。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5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9.4%,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企业经济效益低位开局、逐步向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980.3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利税、利润703.4亿元、428.2亿元,同比增长4%、0.8%。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0.4%,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产品销售率为97.9%。
重点企业支撑良好。2012年,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1292家,超10亿元企业达124家,分别比上年增加55家和7家,超100亿元企业8家,其中,华润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和常州市盛洲铜业有限公司产值首次超100亿元。全市产值排位前50强企业共完成产值3456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支撑作用良好。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2012年 比上年
增长%
太阳能电池 兆瓦 3164 45.9
单晶硅 千克 378946 -67.1
变压器万 千伏安 14451 10.2
减速机 万台 571963 10.0
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对 千米 40160 -71.0
电力电缆 千米 649441 81.6
电子元件 亿只 272 200.1
牛仔布 万米 4569.1 13.1
服装 万件 45454 14.2
水泥 万吨 2662 14.1
生铁 万吨 974 19.3
粗钢 万吨 1130 7.9
钢材 万吨 1327 13.5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58.9 1.8
化学药品原药 9290 79.4

【建筑业】建筑行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1071.7亿元,比上年增长19.1%;施工面积8765.1万平方米,增长14.5%;竣工面积3067.9万平方米,增长8.3%。建筑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6.3万元/人,比上年提高5.6%。
【国内贸易】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3.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4%。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293.2亿元,增长14.1%;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0.2亿元,增长17.5%。城乡市场呈现同步发展态势,城镇地区实现零售额1319.4亿元,增长14.3%;乡村地区实现零售额94亿元,增长15.2%。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家俱类、金银珠宝类和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较快,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27.1%、21.3%、24%、20.2%和19%。
商品市场繁荣兴旺。全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59家,商品成交额1890.8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全市有7家市场年成交额突破百亿元,分别是江苏凌家塘市场、江苏长江塑料化工交易市场、江苏湖塘纺织城、常州市武进汽车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常州市武进夏溪花木市场发展有限公司、常州钢材现货交易市场、常州淮都金属城有限公司,成交额分别达到234.07亿元、214.65亿元、204.21亿元、118.13亿元、115.61亿元、110.54亿元和110亿元。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交通运能稳步提升。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6542万人,比上年增长12.3%,公路旅客周转量102.6亿人公里。全年完成货运量17794万吨,增长15.2%,其中公路货运量16075万吨,水路货运量1719万吨;货物周转量133.5亿吨公里,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104.7亿吨公里,水路货物周转量28.7亿吨公里。铁路客运量(含常州、戚墅堰、常州北站)1099.7万人,其中常州北站客运量119.1万人。常州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达到107.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5%,跻身全国中等机场行列;货物吞吐量1.1万吨,增长32.2%;起降航班22367架次,其中运输起降11384架次。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8998万吨,其中常州长江港货物吞吐量2666万吨。年末全市机动车拥有量达95.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8.3%;民用汽车拥有量72.7万辆,比上年末增长29.8%,其中私人汽车54万辆,增长24.3%。
通信行业平稳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收入6.7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发送函件1.1亿件,特快专递506.2万件,分别增长14%、23.8%。全年通信业务收入59.2亿元,比上年增长9.9%。年末本地网电话用户161.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19.4万户,其中3G用户达到87.9万户;互联网用户数达127.9万户,比年初增长22.2%,其中宽带网用户117.4万户,增长25.9%。
【金融保险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604.9亿元,比年初增加702.9亿元,增长14.3%;贷款余额3832.8亿元,比年初增加426.5亿元,增长12.5%。各项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2095.4亿元,比年初增长13.9%,其中个人贷款及透支211.7亿元,增长26.1%,单位经营贷款1669.9亿元,增长13.3%;中长期贷款1618.7亿元,比年初增长9.2%,其中个人贷款641.5亿元,增长11.4%,单位经营贷款138.6亿元,增长43.5%。全市新增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2家、科技支行4家,成立村镇银行1家。

中华恐龙园魔幻雨林4D过山车 (旅游局 供稿)

  保险业务平稳增长。截至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61家,比上年增加4家,其中寿险公司35家,产险公司26家。全年实现保费总收入109.4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其中寿险75.6亿元,增长18.3%,财产险33.8亿元,增长13.7%;全年保险赔款支出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7.7%,其中寿险2.2亿元,比上年增长8.7%,财产险19亿元,比上年增长30.4%;寿险其他各类给付支出8.8亿元,比上年增长1.9%。
证券交易持续低迷。全市24个证券营业部全年证券交易总额3493.8亿元,比上年下降27.8%,其中债券成交额102.9亿元,比上年增加96.1亿元,股票、基金分别成交3338.2亿元、52.7亿元,分别下降30.2%和0.5%。截至年底,全市资金账户62.6万户,增长17%,持有A股股票市值301.8亿元,增长3%。
企业上市稳步推进。年内新增2家上市企业,其中裕兴股份登陆深圳创业板,募集资金8.4亿元;新城发展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募集资金16.5亿元。截至年底,全市企业上市股票34只,共筹集资金276.7亿元,比上年增长9.9%。
【旅游业】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20.34亿元,旅游接待总人数4003.84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2.2%、17.7%。全市接待国内游客3958.2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90.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8%和23.1%;接待入境游客45.5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7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3%和12.6%。中华恐龙园魔幻雨林4D过山车、春秋淹城旅游区百灵水世界、环球动漫嬉戏谷中华龙塔、南山竹海二期历史文化区,天宁宝塔因缘果报殿等一批旅游新项目提档升级,为全市旅游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截至年底,全市共有国家5A级旅游区1家,国家4A级旅游区12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7家,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15家,江苏省工业旅游点3家,江苏省自驾游基地6家。旅行社发展到120家,其中2家旅行社进入全省旅行社20强,1家旅行社进入全国旅行社100强;星级酒店发展到65家,其中五星级酒店6家,四星级酒店26家。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第一产业完成投资5.8亿元,比上年下降42.1%,第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534亿元和1220.4亿元,分别增长18.4%和18.1%。工业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投资1526亿元,增长18%,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5.2%,高于上年0.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中,设备购置投资845.7亿元,增长18.2%。
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放缓。列统房地产开发企业全年完成投资597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住宅完成投资416.1亿元,增长3.3%,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达到69.7%;商业营业用房完成投资89.4亿元,增长8.3%;办公楼投资21.8亿元,下降23%。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4314.4万平方米,增长9.9%,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100.2万平方米,下降24.2%。
二、改革开放
【民营经济】民营经济稳步发展。民营经济全年完成增加值266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6%,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6.8%提高到67.1%;上缴税收385.18亿元,比上年增长6.2%,在全市税收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为62.4%。截至年底,全市共有个体工商户18.3万户,从业人员35.2万人,注册资金86亿元,其中年内新增个体工商户3.5万户,注册资金25.2亿元。全市私营企业累计达到8万户,雇工人数114.2万人,注册资金2504.1亿元,其中年内新增私营企业9778户,注册资金224.6亿元。
【开放型经济】对外贸易克难求进。全年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29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出口199.6亿美元,增长3.1%;进口90.7亿美元,下降2.2%。全年机电产品出口105.5亿美元,增长2.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9.7亿美元,下降3.2%,其中光伏产品出口比上年减少14.8亿美元。新兴国家和地区出口比重有所上升,全市对东盟、拉美、俄罗斯、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分别增长19.5%、17.3%、12.1%和7.1%。
外资引进质量提高。全年注册外资实际到账33.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1%;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5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2%。外资大项目有所增加,全年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44个(其中制造业项目28个),比上年度增加1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4个,比上年度增加2个。全市新增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6个,其中德国蒂森克虏伯、瑞士ABB首次在我市投资。博世力士乐、普利司通自行车等6家世界500强企业年内实现增资。投资性公司和功能性机构建设有所突破,香港瑞声集团在我市投资设立的瑞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注册资本达1亿美元,成为继光宝科技之后落户我市的第二家投资性公司。

殷村职教园区建设启动仪式(教育局 供稿)

  对外合作不断深化。全年新签外经合同额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完成外经营业额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1%。截至年底,全市拥有服务外包企业405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全年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额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1%,执行额2.9亿美元,增长16.1%;完成服务外包离岸合同额2.6亿美元,增长15.9%,离岸执行额2.2亿美元,增长10.7%。
【开发区建设】开发区经济平稳运行。全市开发区当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3.9亿元,其中工业投入954.5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96.2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4.4亿元,工业产品销售收入7869.2亿元。开发区利用外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显现,全市开发区当年完成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45.1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28亿美元,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41个,占全市的93.2%,其中制造业项目27个,占全市的96.4%。
【外事】外事活动日益活跃。全年接待外宾138批945人次,其中副部长以上团组7批79人次;接待来常考察访问的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37批278人次,接待来访外国记者19批78人次。年内与比利时罗莫尔市正式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至年底,已有16个外国城市与我市结为友好城市,友好城市年内来访团组36批289人次,组织24个团组160人次出访友好城市。在“2012全国百城论坛”和“2012中国国际友好城市大会”上,我市分别荣获“友城战略发展奖”和“国际友好交流与合作奖”。
三、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全年政府科技经费投入19.33亿元,比上年增长39.4%。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8家,累计达797家;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51项,获得经费支持4.9亿元;成功举办“5.18”展洽会,组织产学研重大活动13次,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316项。全年完成专利申请39391件,同比增长68.4%,其中发明专利10123件;专利授权1537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188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上年的4.77件增加到7.59件。常州高新区、武进高新区成为首批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武进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
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着力加快创新载体建设,“一核八园”入库企业932家,全年营业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增长44.8%。科教城研发机构总数达101家,高科技创业企业达635家,各类研发人才超过1.5万人。全年新增“两站三中心”150家,累计775家。企业创新力度加大,全市有620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建有研发机构,覆盖率超过90%。孵化器、加速器建设加快,常州生物医药孵化器全面启用,常州创意产业基地获得全省唯一、全国地级市唯一首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授牌。全市市级以上孵化器、加速器累计达64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0家,省级孵化器22家,省级加速器2家。产学研用结合更显特色,成功举办“5.18”展洽会,签约34个重大项目,其中16个重大产业化项目的技术合同总金额达2.39亿元。
创新人才加快集聚。截至年底,共有396个领军人才签约我市创新创业。全市累计引进领军人才1200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108名,省“双创”145名,形成了“搭建平台,引进人才,孵化企业,培育产业”的良好创新创业氛围。成立常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加强企业家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设立专项培训科技企业家,共组织2批115名高企负责人参加市科技型企业家培训班。
【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扎实推进。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617所,在校学生73.59万人,教职工5.26万人,其中专任教师4.13万人。学前教育加快发展,全市新建扩建幼儿园32所,公办幼儿园比例提高,占比达75%以上,市级以上优质园占比率、就读率分别达80%、90%以上。各辖市、区全面建立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制度。义务教育更加均衡,热点普通高中统招名额分配到各初中的比例达70%,全市公办学校吸纳流动就业人员随迁子女比例达88.91%,义务教育阶段省优质学校占比达84.2%、就读率达86.7%。实施高中质量提升工程,启动创新人才培养实验项目及课程基地建设,遴选、确定4所学校6个项目为市级普通高中创新人才培养项目,高考本二上线率56.34%(含体育、艺术)(其中市区63.11%),较上年提高近6个百分点。推进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殷村职教园开工建设,参加省技能大赛获一等奖54个(31个为项目一等奖第一名),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增至5所,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增至20个,职业学校单招高考和本专科录取率全省十三连冠。加强终身教育服务,有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区、实验区各1个,国家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街道)增至7个,省级社区培训学院和社区教育实验区实现全覆盖,省级社区教育中心增至22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乡镇(街道)增至8个,命名10个市民终身学习服务基地,市级标准化成人教育中心校增至24所,市级标准化村民(居民)学校增至103所。推进教育信息化,确定市“e学习”项目学校40所,13所学校成为省“e学习”试点校。切实加大帮困助学力度,落实政府政策资助2.23亿元,接受社会捐赠735万元。推进教育国际化,天合国际学校顺利招生,确定首批常州市国际理解教育试点学校25所。

 原创舞剧《格桑花·茉莉花》(文广新局 供稿)

【文化事业】精品创作卓有成效。原创舞剧《格桑花·茉莉花》荣获剧目金奖,并包揽7个单项奖。电影《秋之白华》、儿童剧《留守小孩》和广播剧《君子史良》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市滑稽剧团创排的《飞扬少年》成功入选第九届全国儿童剧展演;市锡剧院大型原创交响锡剧《天涯歌女》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市曲艺团首部常州方言长篇评话《常州白泰官》获得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文学奖。
文化服务扎实推进。常州市图书馆建成全省首家电视图书馆,覆盖终端用户突破100万户。各类免费开放公益文化单位全年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展览超过500场。全年送戏300场,送电影超过1万场,城市“15分钟公共文化圈”、农村“十里文化圈”更加完善。“智慧社区”第一批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惠及市民10万户。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稳步推进,全市共有1080家印刷企业、894家书报刊发行企业、351家音像制品经营单位,印刷行业年产值超过70亿元,实现电影票房近两亿元。作品版权登记增长30%以上,总计超过700件。全市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均为100%,全市数字电视用户达到109万户,比上年增长2.1%,《常州日报》《常州晚报》年发行量分别达3083.2万份和3516.3万份。
文物保护成效明显。在武进太湖湾成功发掘钱一本墓,象墩遗址发掘和环太湖艺术城地块考古勘探顺利推进。截至年底,全市拥有不可移动文物167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5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3处,历史建筑48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全力推进。
【卫生事业】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128个,拥有总床位20497张,卫生技术人员2.53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094人、注册护士10192人,全市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39人、总床位4.37张。新农合保障水平得到提升,参合率100%,人均筹资标准达360元,比2011年提高55元。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达76.13%,住院实际补偿比达51.98%。全面推进门诊总额预付制改革,3个地区推进住院费用混合支付方式改革。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按人均45元补助标准落实专项经费,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7大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开展。基层卫生服务不断强化,新创省示范乡镇卫生院6家、国家和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1家。基础建设顺利推进,一院综合病房大楼封顶,二院(阳湖院区)投入使用,四院(新北院区)投入试运行,儿童医院病房楼交付使用,七院门急诊病房综合楼完成外装。
【体育事业】体育事业继续发展。年内全市承办国际级比赛7项、国家级比赛14项、省级比赛19项。常州籍运动员全年在重大比赛中获得40项冠军,其中世界冠军2项,亚洲冠军3项,全国冠军35项。全民健身扎实推进,全市新增社区健身活动场所83个,比上年增加20个,城市社区“十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初见成效,连续16年获得全国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年发行体育彩票13.2亿元,比上年增长22.1%。
四、人口、民生与社会保障
【人口与就业】人口规模基本稳定。截至年末,全市户籍人口达364.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5%。户籍人口中,男性181.6万人,增长0.4%,男女性别比为99.1∶100;60岁以上人口达77.2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21.2%。年末全市暂住人口15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6.5%。全市计划生育率达98.9%,节育率达86.7%,独生子女率为77.4%;全市人口出生率9.4‰,人口死亡率7.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
就业创业扎实推进。全年新增就业10.5万人,援助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10532人,及时援助城乡零就业家庭,常州籍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特困家庭毕业生100%就业。扶持创业6875人,带动就业4125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7%。成功创建8个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入选“全国创业先进城市”。2012年新安置就业残疾人1271人。
【人民生活】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87元,比上年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9%;人均消费性支出20519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人均食品消费7406元,增长9.6%,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1%,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16737元,比上年增长12.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027元,增长7.3%,居民恩格尔系数36.1%,比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截至年末,全市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73.3亿元,比年初增加315.9亿元,增长14.6%。

 

 慈善救助款物发放仪式(民政局 供稿)

2012年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表
年人均可支配
收入分组
各组比重
(%)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2000元以下 7.5 8058
12000-18000元 13.1 15332
18000-24000元 20.2 20901
24000-30000元 18.1 26661
30000-36000元 11.4 32616
36000-48000元 14.1 40859
48000-60000元 6.3 53501
60000元以上 9.4 113925

住房保障工作积极推进。2012年全市新开工各类保障房25103套(户),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房)13414套,经济适用住房869套,限价商品房3566套,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安置住房7254套。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7371套(户),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房)3575套,经济适用住房859套,限价商品房1515套,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安置住房1422套。年内新增廉租住房租金补贴家庭642户。全市共安排1775户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家庭,其中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家庭375户,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家庭1400户。
【市场物价】物价水平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02.5。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六涨二跌”,其中食品类上涨4.9%、烟酒类上涨3.3%、衣着类上涨1.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7.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居住类上涨2.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0.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6%。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全市企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分别扩面净增6.32万人、7.99万人、6.18万人、11.04万人、6.56万人。截至年末,共有121.13万人参加企业养老保险,比上年末增长6.49%;95.9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增长7.92%;162.87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增长7.29%。五大保险基金总收入153.33亿元,比上年增长29.3%;支出114.94亿元,增长22.8%。市区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水平提高至1849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110元/月。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在89.3%和70.5%。
【社会福利与救济】社会救助不断完善。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机构178个,比上年增加86个。养老床位数达24678张,收养人数达17442人。全市28628户、52526人纳入低保范围,其中城镇低保对象10035户、18287人,农村低保对象18593户、34239人,累计发放保障金1.4亿元。全市共有28786人得到医疗救助,比上年增加13204人;救助金额达2300万元。全年发行福利彩票10.6亿元,增长14.3%。法律援助工作不断完善,全年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3633件,比上年增长27.5%,接受各类法律咨询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
慈善救助深入展开。全市各级慈善会共发放各类救助金1.16亿元,8万人次困难群众从中受益。其中,市慈善总会(含4分会)全年发放各类慈善救助金4439.25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33万余人次,全年助老、助孤、助学、助困、助残、助医活动分别发放救助金77.2万元、79.48万元、196.54万元、326.96万元、74.95万元、933.86万元。市慈善总会“大病关爱——常州慈善救助”项目获得全国民政系统为民服务优秀服务品牌。
五、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全年完成交通建设投资74.3亿元,年内新增高速公路里程20.2公里,改扩建国省公路41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10公里、桥梁111座;完成各类水利建设土方1497.1万立方米,恢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平方公里;完成农村水利建设投资4.3亿元。泰州大桥南接线工程建成通车,常溧高速公路启动建设,“三纵三横”路网建设进度加快,大明路、劳动东路东段等已完成通车,龙城大道隧道、玉龙路等建设工程加快实施。江边污水厂三期扩建、魏村自来水厂装机备用工程完工投运。花博会主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现代传媒中心建设、青果巷改造工程等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准。新城建设加快实施,凤凰新城、钟楼新城等城市新片区建设全面推进,东大门建设工程顺利推进。
【公用事业】公交线网不断完善。截至年底,市区公交线路197条,公交营运车辆2590辆。市区新增、更新公交车辆200辆,新增、优化线路47条,全年公交客运量41190万人次,市区公交日均客流量达到120万人次,城市公交分担率达到26.35%。金坛、武进19个镇的镇村公交顺利开通,镇村公交线路累计达到213条,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
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全年全社会用电量351.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6%,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2.2亿千瓦时,增长14.8%。城区供水总量2.74亿立方米,其中居民生活用水1.11亿立方米,供水普及率100%。年末城区天然气用户达50.2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1%,城市燃气普及率达99.7%。城区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64.5万吨,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5%。年底城区路灯总数17.3万盏,比上年末增长5.9%。全年生活垃圾清运量91.4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六、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文明扎实推进。全面启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河道水环境整治和水源地建设保护工作得到加强,三条入太湖河道和主要湖泊水质进一步好转,完成41条黑臭河道整治,全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7天。着力推进城乡生态协调发展,年内8个镇通过国家级生态镇核查验收,新建省级生态街道2个,省级生态村23个。
【城市绿化】绿化水平不断提升。年末建成区绿地面积达7072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1759公顷,分别比上年末增长6.4%和3.3%;城区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2.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21%,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地率38.59%,比上年提高0.19个百分点。荷园廉政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工程年内完工,武进中国花博会主展区常州园建设工程进场施工,丁塘河湿地公园、凤凰公园、新区新龙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顺利推进。实施花都花城建设工程,年内完成机场路、中吴大道景观提升和月季种植工程。积极推进农村村庄环境整治工程,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
注∶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除注明按可比价格计算外,均按现行价格计算。

时光轴

RAG10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12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加速年”活动,深入推进“八项工程”建设,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促和谐等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在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经济运行 【综合】产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969.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26.4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100.8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742.7亿元,增长11.6%。全市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1∶54.5∶42.4调整为3.2∶52.9∶43.9,服务业增加值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85039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13472美元。 财政收入增势平稳。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9亿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增值税25%及营改增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入库51.6亿元、83.8亿元和19.9亿元,分别增长6.2%、13.1%和3.8%,企业所得税40.7亿元,下降7.7%。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91.22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教育支出66.11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1.66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8.61亿元,医疗卫生支出22.7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4%、14.6%、11.5%和15.7%。 【农业与农村经济】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55.65千公顷,比上年下降2.4%。粮食总产量114.8万吨,比上年下降0.4%。粮食单产达到491.7公斤,比上年增加10.6公斤,水稻单产633.7公斤,比上年增加5.8公斤,蝉联全省“十连冠”。全市蔬菜播种面积41.13万亩、产量89.2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1%、8.6%;出栏生猪88.58万头,家禽4941万羽。花木产业提升工程成效显著,全市新增设施花木3.5万亩,总面积达36.4万亩,总产值达2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6%、22%,实现花木基地面积、花木产能、经济总量的“三提升”。RAG-ES2024-09-11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单位 2012年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量 万吨 114.8 -0.4 油料总产量 万吨 3.77 17.6 肉类产量 万吨 14.32 6.9 其中∶禽肉产量 万吨 7.45 4.7 水产品产量 万吨 18.12 5.7 禽蛋产量 万吨 3.36 -1.7 茶叶产量 吨 3502 1.5 水果产量 万吨 11.7 25.9 牛奶产量 万吨 2.4 27.1 RAG-ES2024-09-11
农业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全市高标准农田比重达58.69%,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占比达20.53%,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3%,全市优质农产品基地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90%,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98.5%,持证农业劳动力占比达29.6%,工商登记农户入社率超过94.7%,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超过73.16%。农业系统全年实施市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43项,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56个、新技术72项。全市新增1家国家级生猪核心育种场、2家省级青虾良种繁育场。优质高产多抗粳稻新品种——武运粳23号的育成与推广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4.5%。 农业生态显著改善。绿化造林6.7万亩,新创省级村庄绿化示范村、标准化绿化示范村85个,林木覆盖率达24.01%。天目湖通过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批准。开展“江之情、湖之恋、河之爱”系列放鱼活动,投放鱼苗2550万尾,水域生态持续改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积极成果,全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5.52%。创成3个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全市农游景点接待游客突破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5亿元。 【工业】工业生产稳中有进。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9031.3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轻工业1730.6亿元,增长12.8%;重工业7300.7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完成产值5932亿元,增长17.4%,其中私营企业5354.9亿元,增长17.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2809.6亿元,增长3.6%。重点行业平稳运行,机械、冶金、化工、纺织服装、电子行业全年完成产值3424.8亿元、2142.1亿元、1239.2亿元、787.1亿元和38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7%、9.3%、28.7%、12.4%和18.1%。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555.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9.4%,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企业经济效益低位开局、逐步向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980.3亿元,同比增长11.9%,实现利税、利润703.4亿元、428.2亿元,同比增长4%、0.8%。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0.4%,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产品销售率为97.9%。 重点企业支撑良好。2012年,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1292家,超10亿元企业达124家,分别比上年增加55家和7家,超100亿元企业8家,其中,华润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和常州市盛洲铜业有限公司产值首次超100亿元。全市产值排位前50强企业共完成产值3456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支撑作用良好。RAG-ES2024-09-11
浏览 75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