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庙及石刻

共 1648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0:23

信息

物质文化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窟
江苏省
及石刻 I-131

简介

四大宋碑特指至今保存在内的“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和“”碑,简称为“天,地,人,城”四大宋碑。均为南宋刻石,1961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大宋碑中的“天文图”,“帝王绍运图”,“”,其作者是南宋黄裳。“平江图”,是在南宋苏州知府李寿明主持下完成的。前三石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由黄裳描绘,淳熙七年(1247年)苏州著名刻工王致远刊石。此三图是黄裳为嘉王(后来的宁宗)邸翊善(侍从讲授)所进,后来王致远从四川得来,带回苏州刊刻。
“平江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石刻平面图。宋朝的苏州被称为平江府,平江图也就是苏州地图的祖本。从“平江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宋代的苏州和今日的苏州位置大致相仿,它们都位于一望无际的太湖之滨,周围环绕着吴凇江、娄江、大运河、石湖以及阳澄湖等等。呈长方形,四周筑有高大的砖砌城墙,并设有城门,外为大运河所环抱,内有护城壕。城区内最大的特点,就是安排了水陆相并行的两套交通系统。杜荀鹤在《》中说苏州是“家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从《平江图》中我们可以数到七条河流纵贯南北,十四条横越东西。与之相平行的还有二十条大街,当然最著名的就是这条卧龙街,也就是今日的人民路。居民区则建在街与河之间,这就形成了前门是街,后门是河的吴中特色。

详细介绍

苏州文庙及石刻
中国南宋天文、地理图等碑石。在江苏省苏州市人民路三元坊北文庙内。文庙始建于北宋景元年(1034),现存建筑除大殿为明正德元年(1506)重建外,大部系清同治三年(1864)重建,戟门内保存着宋代线刻的、天文图碑、地理图碑和帝王绍运图碑,是研究古代科技史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江图碑刻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因碑刻年代久远,有模糊不清处,1917 年曾加以深刻。碑高 2.84米,宽1.4米。碑首雕交龙图案,正中刻“平江图”3字。碑身刻南宋平江城(今苏州)平面图。四边分刻东、西、南、北 4字,图内建筑采用平面和立体相结合的方法绘制,未按比例,只是大体位置近似。城墙外环绕护城河。城内纵向河道 6条,横向14条。城内街道多与河道平行,主要干道南北向5条,东西向4条,还有很多支道,相互交错连接成若干大小不等的街坊城正中是平江府、平江军城内的教坊、官衙、宅第、寺庙、园林、行市、书院、仓库、古迹以及桥梁等建筑,亦都按其位置描绘。另外还将城外的一些名胜古迹用示意的方法绘制出来。是中国最早最详细的城市地图。  天文图碑系南宋绍熙元年(1190)为教学绘制,淳七年(1247)摹刻上石。碑高 1.9米,宽1.08米,碑额刻“天文图” 3字,碑分上、下两部分,上为星图、下为释文。星图分天体、地体、北极、南极、赤道、日、黄道、月、白道、经星、、天仪、十二次、,记载1440颗星,是中国现存较早较系统亦较准确的星图石刻。
苏州文庙及石刻

天地人三图碑

苏州文庙及石刻
地理图碑和帝王绍运图碑刻于南宋淳七年(1247)。地理图中地名外加长方线框,水名外加椭圆框以醒目。 山脉作立体状,并在长城以北标有一片森林符号,是当时的一幅总舆图。此图由黄裳绘制,王致远上石。帝王绍运图刊刻了中国自黄帝至宋理宗历代王朝更替的图表。后3座碑,俗称“天地人”三图碑。
浏览 7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