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宫遗址

甘泉宫遗址

共 1605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09:59

历史沿革

秦始皇梁武帝村建成前殿。秦二世时扩建而为林光宫。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在其旁建宫并以甘泉山名称甘泉宫、又名云阳宫。
甘泉宫遗址

遗址特点

综述

甘泉宫遗址的宫城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约148.6万平方米。宫城均为夯筑土墙。南墙总长1948米,现存长816米,残高2.5米,基宽约8米,夯层厚4~10厘米;西墙总长890米,现存长610米,残高1-4.5米,基宽7米,夯层厚7~12厘米,夯窝径7厘米;北墙总长1950米,现存长600米,残高2~5米,夯层厚7~12厘米;东墙总长880米,现存长120米,残高约1米。宫墙西南角、西北角各有角楼台基一座,为圆形夯土台基,残高分别为2米、4米,顶径约7米余。西南北三面墙中部各辟一门。城内东北部有圆形夯土台基2处,还发现墙基、柱洞、陶水管道和陶窑等遗迹50余处。

城墙残迹

其它建筑遗迹

文物遗存

甘泉宫遗址砖瓦建筑材料到处都有,遗址以外二、三千米的地方,也散存有砖瓦残片。凉武帝村一带,建筑材料有的埋人地下深达2米。因未进行科学发掘,文物多系村民交送,县文化馆在调查中采集到一部分,主要有陶质建筑材料的铺地砖、空心砖、条砖和子母砖,画象砖,瓦有板瓦、简瓦,园形文字、图案瓦当两类,也有少量半瓦当。生活用具的铜镌斗,戳印、弩机、矢镞和构件等。铁器发现有铲、镢和夯头。

历史文化

据史书记载,甘泉宫所在地是“黄帝以来祭天圜邱之处”,是黄帝升仙的地方。又记“匈奴祭天处,本云阳甘泉山下,秦夺其地”。黄帝祭祀神灵,朝诸侯的万灵明庭就在甘泉。秦代在此造林光宫,汉代于其旁起甘泉宫。《汉书•郊祀志》记载,武帝因齐人李少翁言,“作甘泉宫遗址,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鬼神,而置祭具以祭天神。”这些记述表明古代祭天神非常隆重,他是传说黄帝,秦、汉帝王在甘泉宫的重要活动之一。
古代重视甘泉宫遗址,秦、汉两朝在此营建宫室,是因为甘泉一带在古代以地势险要闻名。范睢《战国策》中记述:“大王之国,北有甘泉,谷口。”甘泉山是屏障咸阳的前哨。秦始皇为了防御侮,在甘泉宫遗址筑林光宫,又从甘泉至内蒙九原修直道,以利军备。甘泉宫遗址山高气爽,是避暑胜地。而秦始皇到甘泉林光宫,不仅是为了避暑,更有威慑匈奴的安边作用。
西汉时期,甘泉宫遗址的规模仅次于长安未央宫。史书记载甘泉宫在汉武帝建元中增广后,“周回十九里一百二十步,有宫十二台十一”(关中记)。另有记载说甘泉宫遗址“宫殿楼观略与建章相比,百官皆有邸舍”(括地志)。宫的宏伟壮观由此可见了。《汉书•郊祀志》记载汉代皇帝到甘泉宫:“高祖时五来,文帝二十六来,武帝二十六来,武帝七十五来,宣帝二十五来,初元元年以来亦二十来。”《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年(646年)曾到甘泉宫。秦汉下降至唐,帝王们往返于甘泉宫遗址,是因为有许多重大朝政决策安排在这里进行,如朝见诸侯,宴飧外国使臣等,而防外侮,安边始终是重要活动内容。

保护措施

1992年4月,甘泉宫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泉宫遗址的保护范围:其重点保护区为宫内各遗址和城墙;一般保护区为东城墙周围外延250米,西城墙周围外延100米,北城墙周围外延200米,南城墙周围外延30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南城墙周围外延500米,北城墙周围外延300米,东西城墙和一般保护区相同。
1996年11月20日,甘泉宫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