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码头遗址
共 3135字,需浏览 7分钟
·
2024-05-24 11:21
历史沿革
襄阳修建沿江码头始于春秋时的楚北津和东津,起初为简易的陡坡式土码头,明代从万山至闸口修建了防洪护城的石砌驳岸大堤,将襄阳沿江大堤的土码头改为石砌码头。
历史上樊城受汉水侵蚀和洪水的冲击较襄阳严重许多,沿江驳岸修建困难,直到清道光年间才由知府郑敦允经过艰辛努力,采用新的修建技术和商帮会馆等方面财力的大力支持,完成了从火星观至邵家巷受汉水来洪冲击最大的石砌驳岸和8座沿岸码头的改建工程,将原陡坡式土码头改为条石阶梯式码头,还于部分码头上修建牌楼,第一次从根本上稳固了樊城江岸,因而受到襄阳人民的爱戴,专门为其修建了纪念性的祠堂一一郑公祠。邵家巷以东至迎旭门的码头也在此后陆续被改建或部分被改建为石砌码头,成为襄阳港最繁华的商贸地区。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因修筑樊城汉江防洪大堤和实现码头机械化作业的要求,襄樊部分厂矿、运输企业对火星观、米公祠(今千福码头)、林家巷、望观亭、官码头、兴武街、回龙寺、老龙堤(夫人城)、闸口等旧码头进行了改造。
遗址特点
综述
襄樊码头遗址
襄樊码头遗址分布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城、樊城汉水两岸,是襄樊两城历史时期重要的城市交通设施,襄樊码头的前身为春秋时期设置的具有渡口性质的北津、东津,并随着襄樊商业、交通地位的突显不断完善。襄城码头遗址分布于汉江南岸,从西到东共9座码头;樊城码头分布于汉江北岸,从西到东共22座码头。现保存较好的码头有18座,其中12座分布于樊城南部汉水北岸,6座分布于襄城北部汉水南岸。
樊城码头
樊城沿岸码头分布图
火星馆码头,位于樊城的最西端,是樊城重要的军事据点,因附近旧有火星观而得名。清同治八年(1869年)始建,宽5米,28级。码头为条石驳岸,上游条石刻有“光绪丁西年河工监修”。火星观码头上腮明口长约110米,下腮明口长约100米,矶头坚固雄伟,迎流顶冲,十分险要。岸线位于火星观矶头上下腮明口之间,踏步式,现有石阶33级。
大码头
大码头,位于樊城汉江大道中段米公祠东南侧。码头保存完好。下方呈扇形,凸出于河岸,有石台阶14级,两侧均有条石垒砌的矶头。上方为方形,有21级,顶上两翼各辟六边形高台一座,设拐角石梯六级。原为土坡式码头,清代道光年间改建为阶级突堤式条石码头。
龙口码头,位于樊城汉江大道中段,中州会馆南侧,该码头是重要的商贸集散地。码头原有两座,现仅存一座。龙口码头呈“V”字形,双层踏步式石蹬道,各有17级阶梯,宽约4米。牌坊上为卷棚顶式砖砌门,短檐出翘,造型简谱。码头原为陡坡式土码头,后于清道光年间改为条石码头。
中州码头,位于樊城汉江大道中段,因面对中州会馆而得名。码头上层有条石台阶25级,下层有条石台阶17级。条石驳岸仍可见完整系船孔2件。
公馆门码头,位于樊城汉江大道中段,因临近公馆门而得名。码头占地面积220平方米,由石蹬道和石平台组成,上层石蹬道为扇形;下层石平台同为扇形,长16米,宽2.5米至7.3米,两侧各有石蹬道18级。石蹬道中嵌入阴刻楷书“民不能忘”石匾额一通。原为土码头清道光年间改建为石码头。
林家巷码头,位于樊城汉江大道中段,原林家巷南,是南北商旅货运装卸和两城来往的主要码头。码头由石阶梯和石牌坊组成。石阶梯25期,规整一致,两边遍置石望柱,柱间铁链紧扣。石牌坊为两柱三间式,出檐深邃,坊柱上镂刻山水、人物、花卉等。码头为典型突堤式码头,岸线长达150米。
左家巷码头,位于樊城汉江大道中段,因靠近左家巷而得名。可见石阶梯17级。泊位清晰,条石形态完整,整体保存较好。现存系船孔5处。
邵家巷码头,位于樊城汉江大道中段,因靠近邵家巷而得名。现存码头系清代道光年间重建。据史料记载,码头设计独特,石砌平台,分两边上下,各有石阶梯10余级,一边供人过渡,一遍供装卸货物。
望岘亭码头,位于樊城汉江大道中段,因码头上建有望岘亭而得名。码头布局严谨,下为大平台,两侧筑石台阶三十余级,望柱三十余根,临水处镂雕石龙头两个。平台以上为条石驳岸,以下为块石,后加修泊岸。该码头是樊城码头中较有代表性的码头建筑之一。
官码头,位于樊城汉江大道中段,麻鞋湾南端,是昔日樊城的中心和闹市区,因清代以前是官府专用而得名。现存码头为清末重建,码头设计独特,临街处为一座三开间的石质骑楼,券门净空高约5米,宽约4.5米。码头为单行道,岸线200米,石台阶宽约4米,沿石蹬道而下,水边置一石雕巨龙。
回龙寺码头,位于汉江大道东段。原为陡坡式土码头,清末逐渐改为石阶梯码头。码头建有魁星阁,三层楼阁式建筑,高约14米。现码头仅存石台阶,是襄樊港的综合性装卸码头。
迎旭门码头,位于樊城最东端,是樊城重要的军事据点。码头与清代同治年间所建应旭门矶头连为一体,清代以前为内河航运中心。矶头呈三角形,为樊城东南角城台,上腮长约65米,下腮长约40米,外为樊城护城河,现存清代大尺寸条石所砌矶头和驳岸仍保存完好。
襄城码头
临汉门码头
临汉门码头,位于襄城滨江大道中段,襄城临汉门(小北门)外,又称小北门码头。明正德年间始建青石台阶。码头现有水泥阶梯17级,宽7米,岸线约为150米。现码头东为斜坡式,西为直立式,其中直立式码头正对临汉门。
襄城沿岸码头分布图
官亭码头,位于襄城小北门与大北门之间,原为迎接新上任官员之所。码头为条石直立式,水泥勾缝,岸线长102米,宽约8米,为临汉门码头的辅助性码头。码头斜坡现存残碑一通。
铁桩码头,位于襄城滨江大道中段,因原码头旁有一铁桩而得名。码头呈不规则形,上小下大,面积约350平方米,岸线长约50米,为条石台阶式。码头岸线现存系船孔石3件。
拱宸门码头
拱宸门码头,位于襄城拱宸门(大北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正德年间。长18.3米,宽6米,占地面积为109.8平方米,码头为条石台阶式。共29级,上呈扇形10级,下为直立式19级。码头岸线现存系船孔石3件。
震华门码头
震华门码头,位于襄城震华门外,是历史时期襄阳战役中重要的战时码头,战略地位显著。现存有20世纪60年代候船室和售票厅。
闸口码头,位于襄城滨江大道闸口,西侧靠近汉江大桥。原系顺岸和突堤混合式码头,现部分改为混凝土结构的斜坡式码头,岸线长150米,宽50米,泊位2个。现存石驳岸和矶头各一处。
文物遗存
襄樊码头遗址文物遗存主要以清朝石刻碑、匾额为主。火星馆码头,上游条石刻有“光绪丁西年河工监修”。公馆门码头,石蹬道中嵌入阴刻楷书“民不能忘”石匾额一通。望岘亭码头,两侧筑石台阶三十余级,望柱三十余根,临水处镂雕石龙头两个。官码头,沿石蹬道而下,水边置一石雕巨龙。官亭码头,码头斜坡现存残碑一通。
研究价值
襄樊码头遗址是万里茶道集散路段重要的商贸、交通类遗存,位于茶路水路转运重要交通枢纽城市襄阳,在明清时期的茶叶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见证了襄城军事功能向樊城商贸功能转变的重要过程,也是研究万里茶道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实物遗存。
所获荣誉
2019年3月,襄樊码头遗址作为汉水流域保存的唯一码头群遗存,被列入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保护措施
2019年10月,襄樊码头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襄樊码头遗址位于湖北省、樊城汉水两岸。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北省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襄樊码头遗址,路程约5.4千米,用时约13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