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
共 1033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1:52
历史沿革
汉元狩至元鼎时期(前121—前111年),汉得酒泉之地,至此置玉石障,驻兵把守,故称玉门关。
元封三年(前108年),自酒泉列亭障至玉门,并筑小方盘城于玉门西界,是西极最后一障,由玉门侯官守之,受酒泉玉门都尉统辖。
太初四年(前101年)之后,敦煌已置郡,天汉元至二年,敦煌已设都尉,玉门关由玉门县城西迁至敦煌西北的小方盘城。玉门都尉归敦煌郡。并重新划分侯、燧管理区,增设都尉区。
隋末唐初,为避开鬼魅碛,通西域者多走新北道,玉门关第三次徙至晋昌城北六十里之葫芦河上(今安西县双塔堡附近,现已为双塔水库所淹没),以后便声息不闻。但延至五代及宋、元、明、清各代,人们仍流传着最古的玉门关遗迹,是在肃州西七十里的石关峡(玉石障)。
1906—1916年,英国人斯坦因两次对境内汉代烽燧遗址进行考察、编号,获汉代简牍700余枚。
1944年,中央研究院、和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合组西北科学考察团历史考古组,调查了南湖、遗址及其以东的汉代烽燧遗址。
文物遗存
玉门关遗址区东起仓亭燧、西至显明燧、南至南三墩。玉门关遗址的遗存主要包括小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遗址、汉长城及烽燧遗址,在长约45公里、宽约0.5公里的区域内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呈线性分布。遗址内共有城堡2座、烽燧20座、汉代长城遗址18段,总长度近40余公里。核心区以小方盘城遗址为中心。
保护措施
1963年,甘肃省公布小方盘城、及长城烽燧遗址为省级保护单位,树立了保护标志。1981年重新树立石刻保护标志,并于小方盘城遗址设专人负责保护工作。
1979年,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敦煌市博物馆在距玉门关西11公里处发掘了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出土各类文物337件,获得简牍1217枚。
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玉门关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中的一处遗址点入选《》。
2020年,酒泉市人民政府通过《玉门关遗址保护管理办法》。2020年11月24日,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长城重要点段。
旅游信息
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位于敦煌市西北90公里的戈壁滩上。其中河仓城(俗称“大方盘”)西距玉门关10公里,坐落在疏勒河南岸高地上。长城烽燧位于玉门关北,东西走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