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窑址

宜兴窑址

共 1772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0:25

历史沿革

宜兴窑址前墅龙窑
西晋(266年-316年),宜兴窑址小窑墩遗址创烧
唐宋(618年-1279年),宜兴窑址小窑墩遗址延烧
唐代(618年-907年),宜兴窑址真武殿窑群创烧
宋代(960年-1279年),宜兴窑址真武殿窑群延烧
明代(1368年-1644年),宜兴窑址前墅龙窑创烧
清代晚期(1820年-1911年),宜兴窑址前进窑始建
民国年间(1912年-1949年),宜兴窑址前进窑进行了扩建
20世纪60年代后期,宜兴窑址前进窑为隧道窑替代
1975年,在普查古窑址过程中,宜兴窑址涧潨窑遗址被发现
1976年5月,南京博物院会同宜兴陶瓷公司对宜兴窑址涧潨窑遗址进行了发掘

遗址特点

宜兴窑址分布广泛,主要包括小窑墩遗址、涧潨窑遗址、真武殿窑群、前墅龙窑、筱王村古窑群、前进窑遗址等

文物遗存

五蝠仿钧釉大罐、六朝青瓷盘口壶
宜兴窑址小窑墩遗址文物为青瓷器,胎质坚致灰白,釉色淡青或青中泛黄,器形主要有、洗、盘、等日用器,以碗、盆、罐、等青瓷器为主,大都为缸、瓮等日用粗陶。宜兴窑址涧潨窑遗址文物以生产民间日常使用的碗、钵、罐、盘(碟)、灯盏为主。宜兴窑址真武殿窑群文物主要为罐、碗、碟、执壶、枕等青瓷日用器,也有少量褐釉瓷器以及碾轮、碾槽等粗砂陶器。宜兴窑址前墅龙窑文物主要以盆、瓮、罐、壶等日用粗陶为主,间烧少量紫砂器。宜兴窑址筱王村古窑群文物主要有四系坛、四系罐、小缸、执壶、瓶、盆等,灰褐色胎。宜兴窑址前进窑遗址文物主要为大缸、盆、酒坛、陶台等

研究价值

前墅龙窑窑门
宜兴窑址在中国古代陶瓷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宜兴窑址古代陶瓷器,烧制历史悠久,器物种类齐全,窑址分布广泛,瓷片堆积丰富。同时,宜兴窑址古代陶瓷器存世较多,不仅为研究宜兴陶瓷历史和陶瓷文化等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实物资料,也对中国南方古代青瓷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保护措施

宜兴窑址前墅龙窑模型
1982年3月,宜兴窑址涧潨窑遗址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6月,宜兴窑址小窑墩遗址被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1月,宜兴窑址筱王村古窑群被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宜兴窑址真武殿窑群被宜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2年10月,宜兴窑址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宜兴窑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1月,宜兴窑址前墅龙窑被宜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宜兴市人民政府制定《宜兴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明确做好宜兴窑址的保护修复等方面工作

历史文化

陶瓷文化
宜兴窑址所在的宜兴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远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便开始烧制陶器。在丁蜀等地发掘出各种商周时期的古陶器皿及残片。紫砂、精陶、均陶、青瓷、美彩陶被誉为陶瓷“五朵金花”。特别是紫砂壶,以其独特的泥质、造型和古朴的自然美感而名扬海内外。明代供春的“供春”壶、时大彬的三足“如意”壶、项圣思的“圣陶杯”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分别珍藏于国家博物馆、无锡博物馆和南京博物馆。宜兴陶器既实用,又具观赏价值。宜兴(紫砂)是被江苏省经贸委认定的江苏省传统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基地
陶窑体系
宜兴窑系是继景德镇窑系等国内8大窑系之后的第9大窑系,且为中国国内以陶器为代表的窑系。“窑系”是建立在“窑”基础上的一个特定文化体系,在中国国内陶瓷界普遍认同的8大“窑系”是近代陶瓷学者根据当时各地窑场产品的工艺特点及社会影响,划分的多个瓷窑体系,但这8大“窑系”均以瓷器为代表。窑系的确立必须有历史、规模、特色、影响、传承。宜兴从新石器中期的夹砂红陶到“五朵金花”等陶器,宜兴的制陶史从未断绝。宜兴境内窑场分布广泛,其中明代前墅龙窑是中国龙窑史上的活化石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宜兴窑址分布于江苏省宜兴市境内。
浏览 2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