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2009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刺激经济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冷静应对金融危机,围绕“建设一个中心,打造五个汝城”的发展目标,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实现了全县经济增长速度稳步回升、增长动力逐步走强的格局,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化,健康、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初步测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04728万元,同比增长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307万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0933万元,同比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83488万元,同比增长11%。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9.97:32.16:37.87调整为29.46:29.76:40.78,服务业在县域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全县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708元,同比增长6.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土地生产要素制约依然存在;节能减排的压力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比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随着国家对农民的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到位,农民生产积极性稳步提高,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908万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农业产值71132万元,增长0.3%;林业产值7328万元,增长31.7%;牧业产值21460万元,增长3.8%,渔业产值616万元,增长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72万元,增长24.1%。全年粮食总产量198380吨,比上年增长4%,油料产量5338吨,增长12.3%;水果23139吨,增长7.9%。全年牲猪出栏17.1万头,增长0.8%;家禽出笼56.67万羽,增长1.2%;禽蛋产量1456吨,增长38%;水产品产量775吨,与上年持平。
农业基础建设巩固提高。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100处,共投入资金4600万元,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00公顷。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5.8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1%。
新农村建设有序开展。全县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4540万元,其中投入示范村1910万元。完成通村公路56条180.5公里。投资622.5万元,完成安全饮水工程35处,解决了14034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沼气池1566口。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34户76700平方米。“三清六改一化”步伐明显加快。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投资4200万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70个,有序推进34个行政村的扶贫开发。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复苏进程加快。工业经济扭转了2007年4季度以来增长速度持续下滑的局面,逐步走出生产困境。2009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52538万元,较上年增长6.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34906万元,下降1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6186万元,增长7.6%,实现利润总额3609万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5870万元,同比增长28.2%。按行业划分,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9516万元、20390万元、6280万元,采矿业下降7.5%,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28%、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34906万元,下降12.2%,产销率为92.96%。
工业经济效益好转。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9.74%,比上年升25.4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8.47%;总资产贡献率20.51%,比同期降低4.5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2.92%,上升0.6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28次,降低0.21次。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398万元,同比增长24.1%。全县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6027万元,同比增长29%,实现利润502.9万元,同比增长150.7%,建筑施工面积101884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2639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飞跃增长。全县大力开展“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突出抓好了“双百工程”和“城建十大工程”项目,增强项目推进合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亿元(不含高速),比上年增长107.4%。其中,城镇投资15.8亿元,增长163.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9.8%,比上年提高16.6个百分点;农村投资4亿元,增长15.1%。非公经济固定资产投资12.3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0.8%。
房地产投资持续活跃。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527万元,比上年增长56.4%。商品房销售旺势正强,商品房销售面积66567平方米,增长38.4%,销售额6731万元,增长19.1%。
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已争取到位项目82个,到位项目资金4.39亿元,其中项目贷款1.91亿元。其中:厦蓉和岳汝高速公路、106国道扩改工程、行政中心南移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稳中趋旺。国家扩大消费一揽子政策取得了积极效果,汽车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汽车燃油税调整、节能产品补贴等措施有效地激发居民消费,并充分发挥节日刺激消费、带动产业的积极作用,消费品市场持续走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03万元,比上年增长13.1%。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5213万元,增长10.5%;餐饮和住宿业零售额10140万元,增长15.4%;其他行业6550万元,增长30.1%。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和“家电下乡”工程,累计发展农家店145家、家电销售补贴网点78个,拓展了农村消费市场。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9年,全县合同引进外资项目4个,直接利用外资2005万美元,超年任务的0.25%,同比增长34.6%;利用内资达100289万元,比上年增长29.9%。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邮电业不断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9609万元,同比增长4.5%。
交通建设步伐加快。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推进。厦蓉高速公路汝城段完成投资24.96亿元,完成总投资计划的40.9%。岳汝高速公路汝城段已正式动工建设。106国道县城至广东桥段(含城区段)扩改工程,全面峻工,畅通了汝城对外联系的经济要道。投资2807万元全面完成了延铁、三九、暖凉、沙濠等联网公路建设,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全县公路总里程为1675.5公里,增长6.9%,比上年新增108公里。完成通村公路180.5公里、路网30.9公里。
邮电通信行业持续成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698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4396万元,增长10.3%;邮政业务总量1302万元,增长18.8%。
旅游业较快发展。以“打造中国温泉之乡,生态文化山城”为发展目标,旅游功能设施得到完善,旅游发展环境得到优化,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累计接待游客人数达53.05万人次,增长9.8%;旅游总收入2.69亿元,增长10.4%。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收节支效果显著。全年财政总收入24316万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300万元,增长27.4%,占总收入54.7%;上划中央“两税”完成9890万元,同比增长33.3%;上划“两个所得税”完成1126万元,同比下降45.6%。财政支出69112万元,增长18.9%。
金融存贷款增势较强。金融业务运行情况良好,存贷款余额同步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00942万元,比上年增加71039万元,增长27.3%。其中城乡储蓄存款268742万元,增长18.4%,比上年增加41815万元,人均储蓄存款7174元,比上年增加1081元;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167070万元,比上年增长29.13%,比上年增加37693万元,其中短期贷款78001万元,增长62.71%,比上年增加30062万元。
保险业趋向收缩。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各项保费收入共6498万元,同比下降4.7%。其中:财产险收入1503万元,人寿险收入4994万元,分别比同期下降7.8%、3.7%。当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1650万元,同比下降5.4%,其中:财产险支出1013万元,同比下降31.8%,人寿险支出637万元,同比增长1.4倍。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服务能力和教育质量持续提高。全县拥有普通中学23所,职业高中学校2所,小学122所,幼儿园60所,共有在校高中学生4631人、初中生10058人,职业高中学生888人、小学生28513人,在园幼儿数8518人(含农村学前班);各类专任教师2906人。中小学教育全面实现了”普九”目标,全县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9%。高考再创佳绩,二本以上上线853人,稳居全市前三名。成功承办了全市第十五届中小学生运动会。
科技创新效果明显。全县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26项,培育农业新品种7个,开发工业新产品4个,完成市级科技成果鉴定2项,取得省级先进水平以上科技成果6项,申请专利37件,同比增长63.64%,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6件。4家高新企业完成增加值10316万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22.3%。全县财政投入科技经费1088万元,比上年增长37%。
九、文化、广播电视、卫生
文化事业取得新成绩。2009年,汝城县图书馆新增读书4500多册,流通人次9.8万人次,图书流通11.5万册次。深入开展了送戏下乡活动,演出50多场次。投资64万元建成32家“农家书屋”。
广播电视事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县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1962公里,其中自建干线总长1910公里。有线电视用户2.86万户,比去年增加0.25万户,同比增长9.6%,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00户,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达1.4万户,增长1.2%。广播电视综合覆盖人口34.5万人,覆盖率达92.1%。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所。卫生机构床位数811张,卫生技术人员70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339人,注册护士192人,药剂人员43人,检验人员25人。全县23个乡镇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人数为305631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5.64%。
十、人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37.46万人,增长0.59%。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3.84万人,农业人口33.6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002人,死亡人口1845人,自然增长率为8.34‰,计划生育率为85.77%。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总人口中,农村人口26.94万人,城镇人口10.5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28.09%。
再就业基本稳定。全面落实就业优惠政策,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307人,完成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900户。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1276人,扶持创业人数359人。职业培训7946人,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15人。
民政事业再上新台阶。深入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县低保对象11430户,18669人;发放救灾救济款1558万元。全年办理结婚登记3713对,离婚385对,依法办理收养登记28件。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参加企业及机关事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分别达25333人、20913人、9417人、16279人、6133人,分别新增参保人数2352人、2511人、736人、2004人、3672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41609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达10215万元。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9年,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4137元,比上年增加3804元,同比增长1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97元,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1902元,同比增长12.95%,比上年增加218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91元,比上年增长26.3%,恩格尔系数为49.1%;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6073元,同比增长5%,恩格尔系数为39.64%。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事业持续发展。全年抓好了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取缔了三强水泥厂等3个企业,对云龙矿业等14家企业实行了停产治理,对巨源矿业、龙丰生态等12家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全年削减二氧化硫85.34吨、化学需氧量71.35吨,全面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6%。
安全形势明显好转。2009年,亿元GDP事故死亡率0.048人,每十万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率为0.111人,煤炭百万吨事故死亡率为0。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汝城县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09年,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国家刺激经济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冷静应对金融危机,围绕“建设一个中心,打造五个汝城”的发展目标,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实现了全县经济增长速度稳步回升、增长动力逐步走强的格局,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化,健康、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一、综合 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初步测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04728万元,同比增长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0307万元,同比增长2.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0933万元,同比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83488万元,同比增长11%。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29.97:32.16:37.87调整为29.46:29.76:40.78,服务业在县域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全县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708元,同比增长6.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土地生产要素制约依然存在;节能减排的压力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比较困难。 二、农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随着国家对农民的粮食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到位,农民生产积极性稳步提高,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908万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农业产值71132万元,增长0.3%;林业产值7328万元,增长31.7%;牧业产值21460万元,增长3.8%,渔业产值616万元,增长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72万元,增长24.1%。全年粮食总产量198380吨,比上年增长4%,油料产量5338吨,增长12.3%;水果23139吨,增长7.9%。全年牲猪出栏17.1万头,增长0.8%;家禽出笼56.67万羽,增长1.2%;禽蛋产量1456吨,增长38%;水产品产量775吨,与上年持平。 农业基础建设巩固提高。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100处,共投入资金4600万元,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00公顷。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5.8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1%。 新农村建设有序开展。全县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4540万元,其中投入示范村1910万元。完成通村公路56条180.5公里。投资622.5万元,完成安全饮水工程35处,解决了14034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沼气池1566口。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34户76700平方米。“三清六改一化”步伐明显加快。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投资4200万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170个,有序推进34个行政村的扶贫开发。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复苏进程加快。工业经济扭转了2007年4季度以来增长速度持续下滑的局面,逐步走出生产困境。2009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52538万元,较上年增长6.9%。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34906万元,下降1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6186万元,增长7.6%,实现利润总额3609万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5870万元,同比增长28.2%。按行业划分,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完成增加值19516万元、20390万元、6280万元,采矿业下降7.5%,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28%、3.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134906万元,下降12.2%,产销率为92.96%。 工业经济效益好转。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9.74%,比上年升25.4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8.47%;总资产贡献率20.51%,比同期降低4.53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2.92%,上升0.6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28次,降低0.21次。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8398万元,同比增长24.1%。全县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6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6027万元,同比增长29%,实现利润502.9万元,同比增长150.7%,建筑施工面积101884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82639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飞跃增长。全县大力开展“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突出抓好了“双百工程”和“城建十大工程”项目,增强项目推进合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亿元(不含高速),比上年增长107.4%。其中,城镇投资15.8亿元,增长163.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9.8%,比上年提高16.6个百分点;农村投资4亿元,增长15.1%。非公经济固定资产投资12.34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0.8%。 房地产投资持续活跃。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527万元,比上年增长56.4%。商品房销售旺势正强,商品房销售面积66567平方米,增长38.4%,销售额6731万元,增长19.1%。 重点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已争取到位项目82个,到位项目资金4.39亿元,其中项目贷款1.91亿元。其中:厦蓉和岳汝高速公路、106国道扩改工程、行政中心南移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稳中趋旺。国家扩大消费一揽子政策取得了积极效果,汽车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汽车燃油税调整、节能产品补贴等措施有效地激发居民消费,并充分发挥节日刺激消费、带动产业的积极作用,消费品市场持续走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903万元,比上年增长13.1%。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5213万元,增长10.5%;餐饮和住宿业零售额10140万元,增长15.4%;其他行业6550万元,增长30.1%。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和“家电下乡”工程,累计发展农家店145家、家电销售补贴网点78个,拓展了农村消费市场。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9年,全县合同引进外资项目4个,直接利用外资2005万美元,超年任务的0.25%,同比增长34.6%;利用内资达100289万元,比上年增长29.9%。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邮电业不断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9609万元,同比增长4.5%。 交通建设步伐加快。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推进。厦蓉高速公路汝城段完成投资24.96亿元,完成总投资计划的40.9%。岳汝高速公路汝城段已正式动工建设。106国道县城至广东桥段(含城区段)扩改工程,全面峻工,畅通了汝城对外联系的经济要道。投资2807万元全面完成了延铁、三九、暖凉、沙濠等联网公路建设,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全县公路总里程为1675.5公里,增长6.9%,比上年新增108公里。完成通村公路180.5公里、路网30.9公里。 邮电通信行业持续成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5698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4396万元,增长10.3%;邮政业务总量1302万元,增长18.8%。 旅游业较快发展。以“打造中国温泉之乡,生态文化山城”为发展目标,旅游功能设施得到完善,旅游发展环境得到优化,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累计接待游客人数达53.05万人次,增长9.8%;旅游总收入2.69亿元,增长10.4%。 七、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收节支效果显著。全年财政总收入24316万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300万元,增长27.4%,占总收入54.7%;上划中央“两税”完成9890万元,同比增长33.3%;上划“两个所得税”完成1126万元,同比下降45.6%。财政支出69112万元,增长18.9%。 金融存贷款增势较强。金融业务运行情况良好,存贷款余额同步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00942万元,比上年增加71039万元,增长27.3%。其中城乡储蓄存款268742万元,增长18.4%,比上年增加41815万元,人均储蓄存款7174元,比上年增加1081元;金融机构年末贷款余额167070万元,比上年增长29.13%,比上年增加37693万元,其中短期贷款78001万元,增长62.71%,比上年增加30062万元。 保险业趋向收缩。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各项保费收入共6498万元,同比下降4.7%。其中:财产险收入1503万元,人寿险收入4994万元,分别比同期下降7.8%、3.7%。当年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1650万元,同比下降5.4%,其中:财产险支出1013万元,同比下降31.8%,人寿险支出637万元,同比增长1.4倍。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服务能力和教育质量持续提高。全县拥有普通中学23所,职业高中学校2所,小学122所,幼儿园60所,共有在校高中学生4631人、初中生10058人,职业高中学生888人、小学生28513人,在园幼儿数8518人(含农村学前班);各类专任教师2906人。中小学教育全面实现了”普九”目标,全县小学正常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9%。高考再创佳绩,二本以上上线853人,稳居全市前三名。成功承办了全市第十五届中小学生运动会。 科技创新效果明显。全县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26项,培育农业新品种7个,开发工业新产品4个,完成市级科技成果鉴定2项,取得省级先进水平以上科技成果6项,申请专利37件,同比增长63.64%,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6件。4家高新企业完成增加值10316万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22.3%。全县财政投入科技经费1088万元,比上年增长37%。 九、文化、广播电视、卫生 文化事业取得新成绩。2009年,汝城县图书馆新增读书4500多册,流通人次9.8万人次,图书流通11.5万册次。深入开展了送戏下乡活动,演出50多场次。投资64万元建成32家“农家书屋”。 广播电视事业平稳发展。年末全县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1962公里,其中自建干线总长1910公里。有线电视用户2.86万户,比去年增加0.25万户,同比增长9.6%,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00户,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达1.4万户,增长1.2%。广播电视综合覆盖人口34.5万人,覆盖率达92.1%。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县共有卫生机构4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4所。卫生机构床位数811张,卫生技术人员70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助理医师339人,注册护士192人,药剂人员43人,检验人员25人。全县23个乡镇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参合人数为305631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5.64%。 十、人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末,全县总人口37.46万人,增长0.59%。总人口中,非农业人口3.84万人,农业人口33.62万人;全年出生人口5002人,死亡人口1845人,自然增长率为8.34‰,计划生育率为85.77%。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总人口中,农村人口26.94万人,城镇人口10.52万人,城镇化水平达28.09%。 再就业基本稳定。全面落实就业优惠政策,新增城镇就业人数2307人,完成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900户。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1276人,扶持创业人数359人。职业培训7946人,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15人。 民政事业再上新台阶。深入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全县低保对象11430户,18669人;发放救灾救济款1558万元。全年办理结婚登记3713对,离婚385对,依法办理收养登记28件。 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参加企业及机关事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分别达25333人、20913人、9417人、16279人、6133人,分别新增参保人数2352人、2511人、736人、2004人、3672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41609人。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达10215万元。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09年,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4137元,比上年增加3804元,同比增长18.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97元,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1902元,同比增长12.95%,比上年增加218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91元,比上年增长26.3%,恩格尔系数为49.1%;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6073元,同比增长5%,恩格尔系数为39.64%。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事业持续发展。全年抓好了工业污染源达标工作,取缔了三强水泥厂等3个企业,对云龙矿业等14家企业实行了停产治理,对巨源矿业、龙丰生态等12家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全年削减二氧化硫85.34吨、化学需氧量71.35吨,全面完成了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6%。 安全形势明显好转。2009年,亿元GDP事故死亡率0.048人,每十万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率为0.111人,煤炭百万吨事故死亡率为0。 | RAG-ES | 202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