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武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合创作 · 2012-01-01 00:00

2012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县”建设为总揽,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牢牢把握“埋头苦干、创先争优”的总要求,紧紧抓住“五个年五大会战”的工作重点,攻坚克难,奋勇实干,实现了“稳增长、促和谐”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2012年,全县GDP为81910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3986元,比上年增长12.1%,比去年增长2666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043万元,同比增长4.4 %;第二产业增加值424871万元,同比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293193万元,增长13.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56653万元,增长14.2%,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68.0%。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2%、57.1%和38.7%,分别拉动GDP增长0.5、7.3和5.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13.4:51.8:34.8变为12.3:51.9:35.8。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24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24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1%,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6125人。

二、农业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7.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10.79亿元、林业产值0.72亿元、牧业产值5.53亿元、渔业产值0.2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5亿元,分别增长4.9%、6.0%、5.5%、12.3%和4.0%。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3.12千公顷,同比增长1.24%,粮食总产量12.51万吨,增长1.6%。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4.99千公顷,水稻产量8.89万吨,增长0.69%。蔬菜种植面积6.98千公顷,增长2.4%,蔬菜产量20.08万吨,增长1.68%。优质稻种植面积14.99千公顷,占水稻面积比重100%。年末果园面积4.97千公顷,水果产量4.98万吨。全年出栏生猪26.81万头,增长6.4%;出栏牛0.50万头,增长4.8%;出栏羊6.41万只,增长1.7%;出笼家禽438.01万羽,增长3.8%;肉类总产量27590.7吨,增长4.8 %,其中猪肉产量19340 吨,增长5.3%。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县拥有1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全年实现企业总产值68926万元,增长27.8%;带动基地总产值46180万元,增长21.8%。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03家,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市级示范合作社6家,县级示范合作社24家,合作社成员总数12686人。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全县共兴建各类水利工程6210处,投入劳动工日681.1万个,移动土石方810万方,投入各类水利建设资金2.47亿元。全县共新增灌溉面积0.65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6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2万亩,增加蓄引提水量120万方。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7.75万千瓦。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干线公路建设20.18公里,农村公路建设32.3公里;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1.5万人。农村危房改造1307户,建设农家书屋60家,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7个,乡镇邮政所建设16个,新增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15个。新建农村沼气池702口。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398873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8096万元,比上年增长23.6%(折算系数后增幅为16.4%)。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5551万元,同比增长21.7%,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12545万元,同比增长 23.7%;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200618万元,增长29.0%;大中型企业增加值83413万元,增长20.2%;园区工业完成增加值93399万元,增长19.9%,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40.9%;电子信息设备等高技术行业类增加值完成3639万元,增长123.2%,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6%;高耗能工业增加值20563万元,下降10.7%,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9.0%。全县规模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3户。在规模企业中,采矿业完成增加值186753万元,同比增长28.2%,其中煤炭采掘业完成增加值63125万元,增长19.8%,有色金属采掘业完成增加值120440万元,增长32.0%;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9122万元,增长4.5%,其中有色金属冶炼业完成增加值13273万元,下降25.1%;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业完成2222万元,同比增长35.2%。原煤120.6万吨,增长20.1%;锡精矿折含量18759吨,增长21.6%;钨精矿折含量2074吨,下降2.6%;铅精矿折含量18249吨,增长16.5%;锌精矿折含量17582吨,增长12.4%;锡锭3103吨,下降6.6%;发电量7045万千瓦小时,增长28.3%。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52373万元,增长30.4%。

新型工业化强力推进。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7%,对GDP的贡献率为54.3%,拉动GDP增长6.95个百分点。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5998万元,增长13.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16万平方米,增长65.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4.76万平方米,增长83.0%。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强劲。全县固定资产投资573434万元,增长35.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4694万元,增长171.0%。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201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328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城镇175733万元,增长17.5%;乡村26595万元,增长5.3%。分行业看,批发业32841万元,增长13.3%;零售业152079万元,增长16.1%;住宿业6732万元,增长15.4%;餐饮业10676万元,增长17.7%。

六、对外经济贸易与旅游

外经外贸取得新进展。2012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为50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外贸出口481万美元,同比增长23.7%。全年引进内资17.58亿元,同比增长18.0%。实际利用外资3328万美元,增长21.5%。外派劳务157人。

全年接待各类旅游者10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亿元,比上年增长17%。

七、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2012年,全社会客货运周转量46184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6.3%。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209万元,增长17.6%,电信业务总量16976万元,增长13.8%。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税收入质量明显提高。2012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84426万元,同口径增长20.28%。其中上划中央收入30925万元,同口径增长16.09%;上划省级收入5608万元,增长27.07%;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7893万元,同口径增长22.37%。完成税收收入总量59373万元,其中工商税收收入56445万元。税收总量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70.33%,地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56.73%。全县完成支出143519万元,同比增长7.0%,基本公共管理与服务支出16503万元,同比增长19.6%。

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743910万元,同比增长14.2%,比年初增加92699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8398万元,同比增长14.9%,比年初增加77579万元。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5266万元,同比增长38.8%,比年初增加60174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26695万元,同比增长38.2%,比年初增加35034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88572万元,同比增长39.6%,比年初增加25140万元。另外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5906.5万元,农发行发放贷款35617万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18亿元,同比下降11.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2所,中心城区新增义务教育学位0.4万个。全县普通小学186所,其中教学点120所,普通中学14所,幼儿园36所,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1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2%。全县现有小学生41913人,初中10475人,高中2763人,职业中专学生603人,在园幼儿数10738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2990人,其中幼儿园专任教师245人,小学专任教师1828人,中学专任教师819人,中职专任教师100人。

科技工作有新突破。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46亿元,按现价计算,增长37.5%。全年专利申请150件,增长29.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 5 件。专利授权58件,增长31.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乡镇文化站22个。全年完成60家农家书屋的建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对群众开放。送戏下乡63场。

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全年共采编完成新闻稿件2400余条。《舜峰大视野》40期,《岁月写真》42期,专题12个。拥有电视台1座,调频转播发射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数3.61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03%,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03%。年末有线电视入户率36.84%,城网新增干线25千米、农网主、支干线52千米。全年发展有线电视用户 1660余户,其中城网1100余户,农网560余户。

卫生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加快。全县卫生医疗机构共有29个(不包括村卫生室、医务室和诊所)。其中医院6个,卫生院22个,妇幼保健院1 所。卫生技术人员993人,医院、卫生院实有床位数959张。大力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264859人,参合率为100%。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拥有运动场2个,开展全民建设项目12项次,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2.4万人次。在参加省级比赛获奖牌9块,获得金牌5块。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12年,全县有环保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20人;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3.6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面积3.6平方公里。城区空气质量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监测断面功能区达标率100%,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47.2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67.3分贝。

安全生产形势趋向好转。2012年全县发生安全事故39起,共死亡3人,亿元GDP事故死亡率为0.037;工矿商贸事故0起,死亡0人,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事故死亡人数0人;其中煤矿事故死亡0人,百万吨煤矿死亡率0,道路交通事故死亡3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0.3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县年末总人口38.02万人,年末常住人口34.28万人,农村人口22.75万人,城镇人口11.53万人,城镇化率33.63%。全县人口出生率12.35‰,死亡率3.58‰,人口自然增长率8.77‰。

2012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66元,增长13.5%;其中人均工薪收入11126元,增长14.6%,经营净收入4531元,增长31.0%,财产性收入854元,增长21.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102元,增长18.7%,其中工资性收入4846元,增长33.5%;家庭经营收入1508元,下降1.43%。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684元,增长18.5%;其中食品消费支出4128元,增长11.7%;衣着消费支出1506元,增长23.7%;人均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1587元,同比增长2.7%;人均交通通信支出1132元,同比增长19.9%;人均家庭设备用品支出1341元,同比增长35.5%;人均居住支出1507元,同比增长65.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5%,人均住房面积32.25平方米。在农村居民总支出中,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634.8元,同比增长25.3%;其中食品消费支出2257.5元,增长3.9%,衣着消费支出347元,增长26.5%,居住消费支出1273元,增长85.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1%;人均住房面积31.23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2012年,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438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742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1682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021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3913人。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97人。全日制月最低工资标准870元,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9元。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237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103元。全年发放救灾救济款395万元。年末全县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30张,收养各类人员96人。完成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个。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医疗卫生机构数不含乡村卫生室。

4、保险数据仅包括人寿、财险、人民人寿、中华财险,不包括代办点数据。

时光轴

RAG10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12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县”建设为总揽,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牢牢把握“埋头苦干、创先争优”的总要求,紧紧抓住“五个年五大会战”的工作重点,攻坚克难,奋勇实干,实现了“稳增长、促和谐”的预期目标。一、综合2012年,全县GDP为81910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3986元,比上年增长12.1%,比去年增长2666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1043万元,同比增长4.4 %;第二产业增加值424871万元,同比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293193万元,增长13.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56653万元,增长14.2%,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68.0%。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4.2%、57.1%和38.7%,分别拉动GDP增长0.5、7.3和5.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13.4:51.8:34.8变为12.3:51.9:35.8。RAG-ES2024-09-11
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24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24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1%,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6125人。二、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7.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10.79亿元、林业产值0.72亿元、牧业产值5.53亿元、渔业产值0.2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5亿元,分别增长4.9%、6.0%、5.5%、12.3%和4.0%。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3.12千公顷,同比增长1.24%,粮食总产量12.51万吨,增长1.6%。其中,稻谷种植面积14.99千公顷,水稻产量8.89万吨,增长0.69%。蔬菜种植面积6.98千公顷,增长2.4%,蔬菜产量20.08万吨,增长1.68%。优质稻种植面积14.99千公顷,占水稻面积比重100%。年末果园面积4.97千公顷,水果产量4.98万吨。全年出栏生猪26.81万头,增长6.4%;出栏牛0.50万头,增长4.8%;出栏羊6.41万只,增长1.7%;出笼家禽438.01万羽,增长3.8%;肉类总产量27590.7吨,增长4.8 %,其中猪肉产量19340 吨,增长5.3%。RAG-ES2024-09-11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县拥有1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全年实现企业总产值68926万元,增长27.8%;带动基地总产值46180万元,增长21.8%。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03家,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市级示范合作社6家,县级示范合作社24家,合作社成员总数12686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全县共兴建各类水利工程6210处,投入劳动工日681.1万个,移动土石方810万方,投入各类水利建设资金2.47亿元。全县共新增灌溉面积0.65万亩,恢复灌溉面积0.6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52万亩,增加蓄引提水量120万方。 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7.75万千瓦。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干线公路建设20.18公里,农村公路建设32.3公里;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1.5万人。农村危房改造1307户,建设农家书屋60家,新增通电话自然村17个,乡镇邮政所建设16个,新增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15个。新建农村沼气池702口。RAG-ES2024-09-11
浏览 68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