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孟城址

共 1172字,需浏览 3分钟

 ·

2024-05-24 12:11

历史沿革

1962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在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克里孟古城。遗址至今未进行考古发掘,只是多次进行田野调查。
2013年,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文物局对“克里孟古城”进行抢救保护工作。
2019年,克里孟城址保护工程顺利完工。

遗址特点

克里孟城址分东西两城,东窄西宽呈梯形,地势东高西低。城墙由沙土夯筑,残高约2米,有马面,设角楼。墙外土壕沟清晰可见。古城南北约500米、东西约1300米,总面积约75万平方米。古老的哈卜泉河自南向北穿城而过,断面上可见1.5米厚的文化层。东城建筑遗迹较多,地面散落着建筑构件和陶器残片等。东城东部为坡地,东城墙筑于坡顶,建筑群依东城西墙筑成边长160米的方形围院。东城中部,圆形土台犹存,土台依坡而筑,台面平整。西城地势平缓,遗存较少。
克里孟城址

文物遗存

克里孟城址建筑堆积中包含有大量的砖、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构件。城内文化层厚0.4米~0.6米。采集有大口罐、盘口壶、喇叭口壶、宽折沿盆等,均为细泥灰陶,多为素面,个别器物内壁或表面有以压印雷纹、水波纹组成弦纹图案。

历史文化

《后汉书》载:“桓帝时檀石槐乃立庭于弹汗山,歠仇水上,去高柳北三百余里,兵马甚盛,东西皆归焉。”东汉的高柳在今山西阳高县。据此推算,阳高北三百余里,正好是今商都县、察右后旗一带。克里孟是蒙古语,为“城墙”之意。有专家认为,弹汉山即韩勿拉山,歠仇水即哈卜泉河。
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荤粥、鬼方、猃狁等部族在今察右后旗一带游牧、狩猎。秦汉时期克里孟属雁门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北魏拓跋珪所辖。辽朝属西京道。金朝改西京道为西京路都督总管府,属大同府宣宁县辖地。元朝西南归集宁路、北部归兴和路,直属中书省。清朝直属察哈尔都统。

文物价值

克里孟城址的规模和保存的完整性,在阴山北部地区很少见的,它是一座具有鲜卑民族特色的南北朝时期的城址。这对研究内蒙古中南部鲜卑民族历史文化及拓跋鲜卑政权的兴起和发展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
克里孟城址是民族交流、交往、融合的历史见证,对研究民族融合发展、文化历史等具有重要价值。

保护措施

1964年10月,克里孟城址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克里孟城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