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彼岸寺大殿
舞阳彼岸寺大殿
共 875字,需浏览 2分钟
·
2024-05-24 10:16
历史沿革
舞阳彼岸寺建于元朝至正二年(1342年),石志原文为:“敕建,至正二年岁次巳十月十五日,施主李文,韩礼谨志,重进,重建立”。另外,道光十五年《舞阳县志》载:“普善寺,彼岸寺,文殊寺,寿圣寺俱元至正年建。”
因屡遭兵赛和风雨袭击,建筑大多被毁,现存天王殿和中佛殿(大殿)。
1956年,舞阳县文物普查时,在高寺村学校发现640年前的大结构古代建筑。当地叫高寺,它的正名为彼岸寺。
舞阳彼岸寺大殿
1982年,河南省文物局拨款修缮舞阳彼岸寺。
建筑格局
舞阳彼岸寺大殿立面图
舞阳彼岸寺存中佛殿(大殿)与天王殿,置于同一中轴线上,天王殿为小型悬山顶建筑,中佛殿坐北向南,面阔进深各三间,面阔10.80米,进深8.8米,台基出墙0.16米,单檐九脊歇山顶式,大殿早年均为琉璃瓦件,现已全部拆除换为灰板瓦。灰瓦、正、垂、戗脊、鸱吻等均为陶件,中间宝瓶、走兽亦全部拆除。屋架结构,斗拱,也在后代重建中更换不少,但主要木结构还不失元代建筑风格。大殿共有木柱14根,四周饰斗拱,当心间斗拱上保留有真昂,前排柱子使用减柱造,有明显的侧脚与柱升起,皆为早期特征。
文物遗存
石碑
石碑
石碑嵌入在大殿门东墙壁内,上刻“敕建,至正二年岁次已巳十月十五日,施主李交、韩礼谨志,主持僧重进、重暹建立。”这块碑与众不同的是还刻有一幅佛像,围绕佛像头部又刻光环一周,佛像赤背袒腹,盘足端坐,神态安详,置身于须弥座莲花池中,为其他碑少见。
文物价值
梁架
舞阳彼岸寺大殿,建筑虽历经重修,但木构件仍不失元代特征,是研究元代建筑的宝贵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舞阳彼岸寺大殿
2019年10月7日,舞阳彼岸寺大殿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舞阳彼岸寺大殿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高寺与芦郭村之间。
交通信息
自驾:自河南省漯河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舞阳彼岸寺大殿,路程约38千米,用时约57分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