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起步年。一年来,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西部大开发统揽经济工作全局,紧紧围绕“三增一稳”和“五个加快”的奋斗目标,调整经济结构,扩张经济总量,经济建设保持了健康、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初步统计,2001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6.44亿元,较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83亿元,同比增长8.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61亿,增长6.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0亿元.增长10.9%。
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由上年29.63:34.22:36.15调整为28.34:34.03:37.63。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继续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各产业之间,尤其是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得到了优化。
二、农业
农业结构得到调整,农业产业化有较大发展,粮食获得丰收,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4%;完成农业增加值17.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8%。农业商品产值达16.49亿元,农产品商品率53.27%。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造林、护林、抚林、退耕还林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34.83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8.20万亩,完成种草面积21.77万亩,其中退耕种草面积3.49万亩。
畜牧生产平稳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4.53万吨,比上年下降4.4%。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9.7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93%;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61台,小型拖拉机11557台,农用载重汽车811台,联合收割机60台;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5.94万吨,比上年增长13.14%;塑料薄膜覆盖面积113万亩,比上年增长2.26%;农村用电量(生产生活用电)达10175万千瓦时,下降8.96%。年末全区耕地面积583.81万亩,比上年下降11.58%。
三、工业和建筑业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效益有较大提高。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78%,其中地县属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34亿元,增长20.15%。辖区内331个国有及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69亿元,增长20.93%,其中地县属企业完成5.27亿元,增长17.03%。限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趋势,国有企业好于集体企业,轻工业好于重工业。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O.88亿元,增长15.7%;集体企业完成2.26亿元,增长11.34%。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34亿元,增长10.48%,轻工业完成1.93亿元,增长26.63%。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86.94,地县属工业企业完成利税总额1.47亿元,增长19.56%;实现利润6522万元,增长37.35%;工业综合效益指数达94.13%,上升7.48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
建筑业持续发展,2001年共完成建筑总产值3.46亿元,实现增加值0.89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7401元/人,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4.9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9.26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在省属项目投资不到位的情况下,地方固定资产投资有较大幅度增长,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1.4亿元,比上年下降28.41%,其中地县完成14.5亿元,比上年增长35%。总投资中基本建设完成11.53亿元,比上年下降47.47%;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67亿元,增长44.5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0.86亿元,下降5.8%;其他投资完成0.65亿元。农网改造、生态县建设、人饮工程等重点项目达到了预期进度。2001年,固定资产投资中完成住宅投资4.12亿元,比上年增长26.38%。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2001年全区共完成客运量896.56万人(次),旅客周转量41732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339万吨,货物周转量72572万吨公里。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共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9亿元,比上年增长17.32%。电讯技术层次进一步提高,城市电话用户达8.26万户,乡村电话用户达3.27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34.97%和57.21%。移动电话用户期末户数4.12万户,比上年增长1.25倍。
六、商贸和市场物价
消费市场运行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5%。分城乡看,城市的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06亿元,比上年增长24.98%;县及县以下为21.09亿元,增长9.62%。
市场物价回升。据平凉市城市物价调查,2001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3.4%,较上年上升7.4个百分点。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
2001年,全区共完成外贸销售总值9348万元,比上年增长14.84%,其中出口创汇额146.5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3倍。
旅游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年区内共接待各类游客59.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境外游客1060人,增长5.0%。旅游产业创造的各种收人达1.71亿元,比上年增长15.4%。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共完成财政收入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9亿元,增长11.0%;全区财政支出10.9亿元,比上年增长33.3%。
金融机构运行平稳。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67.8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2%;各项货款余额达75.51亿元,比上年增长l9.8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4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7%。
保险事业持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达9171万元,增长14.42%。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6044万元,增长17.89%,人身险赔款支出438万元,增长7.09%;财产险保费收入3127万元,增长8.28%,财产险赔款支出1701万元,下降9.18%。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2001年全区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60万人,比上年增长2.36%,其中高级技术人员420人,中级技术人员7019人。全区共安排各类科技项目54项,投入科技经费84.5万元。全年共完成鉴定验收科技成果65项,其中国内领先2项,国内先进8项,省内先进27项。共奖励科技计划项目和自选项目46项,经评定28项获地区科技进步奖,18项获地区科技成果奖,其中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2001年全区共有4509人和3540人被大专以上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录取;有19028人参加各类自学考试,有436人和58人分别取得本、专科和中专段毕业证书。全区共有各类普通、职业中学163所,在校学生11.26万人;小学学校1753所,在校学生28.37万人;幼儿园111所,在园儿童4.7万人;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29%。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1年全区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8个,图书馆7个,文化(群艺)馆8个,电影放映机构219个。广播电视事业进一步加强,区内有广播电台(站)7座,卫星地面收转站644个,差转台50个,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7.03%,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7%,其中乡村级有线电视站218个,小调频广播478个。
卫生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区内有各类医疗机构188个,病床数4358张,增长3.86%;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540人,增长2.76%。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1年,以庆祝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快体育社会化力度,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参加人数达76万人(次)。共举办地级比赛8项6次,组队参加省级正常比赛3项3次,参加全国性比赛2项2次,共获4金、3银、3铜的较好成绩。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与环境保护
2001年末,全区总人口达220.7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6.85‰。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2001年全区在岗职工10.87万人,工资总额9.47亿元,在岗职工年均工资8955元,比上年增长32.06%。据抽样调查,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32元,比上年增长5.27%;农民人均纯收入1443元,比上年增长6.17%。城区自来水供水量1219万吨,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96.4%。
环境保护事业进一步加强。2001年末,全区从事环保工作人员144人,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5项,本年完成投资额235万元。其中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1.11%,下降0.49个百分点;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4.56%,提高58.46个百分点。
注:1、国内生产总值、各增加值均按现行价格计算,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人口资料为2001年全省抽样调查推算数。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起步年。一年来,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西部大开发统揽经济工作全局,紧紧围绕“三增一稳”和“五个加快”的奋斗目标,调整经济结构,扩张经济总量,经济建设保持了健康、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取得了全面进步。一、综合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初步统计,2001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6.44亿元,较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83亿元,同比增长8.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61亿,增长6.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0亿元.增长10.9%。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由上年29.63:34.22:36.15调整为28.34:34.03:37.63。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继续成为全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各产业之间,尤其是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得到了优化。二、农业农业结构得到调整,农业产业化有较大发展,粮食获得丰收,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3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4%;完成农业增加值17.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08%。农业商品产值达16.49亿元,农产品商品率53.27%。 | RAG-ES | 2024-09-10 |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造林、护林、抚林、退耕还林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34.83万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8.20万亩,完成种草面积21.77万亩,其中退耕种草面积3.49万亩。畜牧生产平稳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4.53万吨,比上年下降4.4%。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9.7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93%;拥有大中型拖拉机661台,小型拖拉机11557台,农用载重汽车811台,联合收割机60台;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5.94万吨,比上年增长13.14%;塑料薄膜覆盖面积113万亩,比上年增长2.26%;农村用电量(生产生活用电)达10175万千瓦时,下降8.96%。年末全区耕地面积583.81万亩,比上年下降11.58%。三、工业和建筑业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工业效益有较大提高。全部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3.76亿元,比上年增长20.78%,其中地县属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34亿元,增长20.15%。辖区内331个国有及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69亿元,增长20.93%,其中地县属企业完成5.27亿元,增长17.03%。限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趋势,国有企业好于集体企业,轻工业好于重工业。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O.88亿元,增长15.7%;集体企业完成2.26亿元,增长11.34%。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34亿元,增长10.48%,轻工业完成1.93亿元,增长26.63%。限额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86.94,地县属工业企业完成利税总额1.47亿元,增长19.56%;实现利润6522万元,增长37.35%;工业综合效益指数达94.13%,上升7.48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 | RAG-ES | 2024-09-10 |
建筑业持续发展,2001年共完成建筑总产值3.46亿元,实现增加值0.89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7401元/人,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4.9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9.26万平方米。四、固定资产投资在省属项目投资不到位的情况下,地方固定资产投资有较大幅度增长,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1.4亿元,比上年下降28.41%,其中地县完成14.5亿元,比上年增长35%。总投资中基本建设完成11.53亿元,比上年下降47.47%;更新改造投资完成3.67亿元,增长44.5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0.86亿元,下降5.8%;其他投资完成0.65亿元。农网改造、生态县建设、人饮工程等重点项目达到了预期进度。2001年,固定资产投资中完成住宅投资4.12亿元,比上年增长26.38%。五、交通和邮电业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2001年全区共完成客运量896.56万人(次),旅客周转量41732万人公里,完成货运量1339万吨,货物周转量72572万吨公里。 | RAG-ES | 2024-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