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统计局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常德市

共 7190字,需浏览 15分钟

 ·

2003-01-01 00:00

常德市统计局关于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是很不平常的一年,常德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众志成城,抗击“非典”,同心协力,大战旱涝灾害,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劳务经济和民营经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还不合理,制造业整体实力较弱;农村和农业投资不足,农民收入增长较缓;就业压力较大,本地居民充分就业依然难以实现;体制、机制改革尚待取得全局性突破。

    一、综合 

    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内在活力不断增强。全年GDP为486.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71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97.68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173.19亿元,增长10.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为8108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6:40.0:34.4调整为23.8∶40.6∶35.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增长29.0%,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快9.1个百分点。全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121万人,增长11.0%,劳务总收入43.29亿元,增长8.4%。
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新进展。工业保持快速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  15.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7%,推动经济增长5.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3.06%,比上年高16.5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4.36亿元,增长33.0%。以杨树、柑桔为主水果、蔬菜、水产、畜牧“五个百万亩工程”的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农产品商品率为68.6%。城市化进程迈出新步伐,城市化水平为30.3%,比上年高1.0个百分点;市区建成区面积为55.9平方公里,已拥有61万人口城市规模,中心城区聚集、辐射、带动功能进一步加强。
物价总水平适度回升。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8%,比上年高0.2个百分点,8大类指数4升4降:食品类上涨2.6%,医疗保健类上涨8.8%,居住类上涨2.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类下降4.2%,交通及通讯类下降3.6%,衣着类下降3.5%,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0.4%;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0.05%。

    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依法治市积极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加大,从严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全市社会治安形势稳定。农村税费改革政策进一步落实,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 

    二、农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求发展,见成效。全市粮食总产量245.11万吨,增长3.6%;油料33.73万吨,增长9.8%;棉花8.81万吨,增长6.9%;烟叶5950吨,增长19.5%;蔬菜162.58万吨,增长5.0%;水果71.72万吨,增长18.4%;出栏肉猪513.25万头,增长4.9%;出笼家禽11109.67万羽,增长5.3%;出栏牛15.97万头,下降9.9%;出栏羊228.36万只,增长13.3%;禽蛋31.40万吨,增长3.5%;水产品27.28万吨,增长5.0%。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5.61千公顷,增加1.9%,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9.3%。稻谷播种面积384.49千公顷,减少6.0%,其中优质稻播种面积所占比重为35.0%,比上年高2.6个百分点。油料播种面积为232.19千公顷,减少5.0%;棉花播种面积为63.08千公顷,增长8.3%;烟叶播种面积3.64千公顷,增长20.5%;蔬菜播种面积81.51千公顷,增长4.9%。畜牧业稳定发展,全年畜牧业增加值37.11亿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31.2%。农、林、牧、渔比例为51.0∶2.6∶31.2∶12.5。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年治水治理、山丘区基建、除险加固项目共完成土方5895万立方米,石方223万立方米,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8.59千公顷。全市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1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79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253.67万千瓦,增长2.4%。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8.64万吨,增长4.4%;农村用电量6.45亿千瓦小时,增长4.2%。新增造林面积42.04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6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5.25亿元,增长19.9%。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加值73.24亿元,增长17.1%;重工业增加值32.01亿元,增长27.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58.12亿元,增长10.3%;大中型企业增加值57.81亿元,增长12.7%。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原煤99.12万吨,下降0.8%;发电量51.03亿千瓦小时,增长24.5%;水泥436.32万吨,增长3.1%;机制纸及纸板19.23万吨,增长28.0%;汽车5623辆,增长12.3%;纱6.77万吨,增长33.7%。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22.75亿元,增长20.7%;产品销售率为100.2%,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建筑业在规范中发展,招投标管理、建筑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91家,全年施工项目2044个,其中招投标项目1392个,占68.1%,竣工项目1473个;建筑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7.61亿元,增长15.0%。实现利润0.97亿元,增长11.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08.4万平方米,增长1.6倍;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60.1万平方米,增长2.1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1.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国有经济投资54.56亿元;非国有经济投资67.29亿元。按投向分,基本建设投资43.49亿元,增长6.3%;更新改造投资19.11亿元,增长28.7%;房地产开发投资14.67亿元,增长18.7%。地方项目投资54.89亿元,增长20.3%;中央项目投资10.40亿元,下降13.7%。年内新开工项目515个,全部投产项目455个。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常张、常吉高速公路、桃源沅水大桥开工,洞庭湖二期治理工程、临岗公路和皂市水库工程进展顺利。工业投入力度加大。在国有及其他经济投资中,全部工业完成投资29.90亿元,其中工业技改投资14.11亿元。支柱产业和优势企业的发展,有力推进建设工业常德的进程。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全年铁路货物运输447.7万吨;公路货物运输33.96亿吨公里,增长28.0%;水路货物运输14.81亿吨公里,增长13.0%;民航货物运输25.9吨,下降10.7%。公路客运40.54亿人公里,增长6.8%;水路客运0.14亿人公里,减少11.0%;民航客运44818人,增长49.8%。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05亿元,增长12.3%,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61亿元,与上年持平,电信业务总量12.44亿元,增长14.1%。局用交换机总容量104.10万门,增加3.1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数95.69万户,增长12.3%;移动电话用户58.62万户,增长33.2%。全市电话普及率为16.8%,比上年高2.1个百分点。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益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城市36.64亿元,增长11.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34.12亿元,增长11.7%;餐饮业18.02亿元,增长8.7%;其他行业4.11亿元,下降14.3%。以汽车、通讯器材等为代表的新兴消费引领消费市场快速增长。

    七、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取得新成绩。全年进出口总额为888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出口6562万美元,增长56.8%;进口2326万美元,降低31.1%。一般贸易进出口额为6874万美元,增长35.3%;加工贸易进出口额1753万美元,增长1.2倍。

    招商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协议利用外资14113万美元,增长48.5%;实际利用外资10642万美元,增长75.9%。实际利用内资34.9亿元,增长60.0%。

    对外经济合作大幅增长。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的合同金额1110万美元,增长10.0%;营业额310万美元%,增长15.0%。

    旅游业稳步发展。充分挖掘区域旅游资源,加快创建“四个城市”,以千年古城为依托、洞庭水乡为特色、湘西沅澧风光为重点、德文化为内涵、现代旅游为补充的系列旅游项目,加快十大景区开发。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7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6亿元,增长3.2%。年末拥有星级旅游宾馆25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6家。 

    八、财政、金融、保险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预算支出正常,重点支出保障得力。全年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9.22亿元,同比增长16.1%,一般预算支出为35.29亿元,同比增长14.3%,收入增长速度首次快于支出的增长速度。上划中央两税4.05亿元,同比增长14.4%。各项税收入库57.71亿元,同比增长16.4%。

    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1.64亿元,新增39.02亿元,同比少增2.8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6.31亿元,新增33.44亿元,同比多增2.59亿元;企业存款余额42.53亿元,新增2.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55.98亿元,新增13.21亿元,同比多增2.0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8.74亿元,新增7.62亿元,同比多增2.79亿元,其中基建和技改贷款两项减少0.64亿元。 

    证券市场融资功能不断增强。年末全市共有境内上市公司2家,股票市价总值29.12亿元。 

    社会保险红红火火,居民保险意识逐渐加强。2003年新增人寿保险公司2家,全市已有8家保险公司。年末全市保费收入达到7.37亿元,其中寿险收入5.2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0.65亿元,财产险收入1.48亿元,已决赔款1.55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攻关取得新的突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试产项目2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个,国家星火计划4个,获省部级一般科技项目45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4项。拥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9个,完成产品认证企业32个,法定计量机构9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3万件,气象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7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3.58亿元,增长34.0%。

    普通高等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全市普通高等学校1所,本年招生4401人,增长9.1%,在校学生12384人,增长7.0%,毕业生2617人,增长149%。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日趋合理,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市有中等职业学校59所,招生24936人,增长18.3%,在校学生53796人,增长16.7%;毕业生10819人,124%。中小学教育稳步发展。全市普通高中学校54所,招生40043人,增长9.1%,在校学生99277人,增长18.5%;普通初中学校276所,招生89235人,下降17.9%;在校学生293786人,下降3.2%,毕业生88086人,增长10.9%。普通小学1588所,减少144所;招生49706人,下降10.3%;在校学生377299人,下降8.9%;毕业生89433人,下降18.8%。特殊学校3所,招生74人;在校学生710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市艺术表演团体10个,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0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9个。 

    广播电视事业日益繁荣。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 座,广播节目53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103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2%;有线电视用户30.6万户,增加0.3万户。

    新闻出版事业稳步发展。出版报纸3种,总印数2516万份;出版各种杂志11万册;各种图书19万册。

    卫生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加快。年末全市医疗卫生机构329家,卫生机构床位数12135张,卫生技术人员10546万人,执业(助理)医师6864人,护师、护士4276人。全市乡镇卫生院215家,拥有床位数3742张。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比重为95%。非典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全市没有发生一例原发病例,更无二代病例发生。 

    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改观。全市拥有体育场地297个。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获得冠军1个,金牌1枚。全民健身的群众性体育运动进一步普及。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环保监测站加强标准化、自动化建设。建成烟尘控制区16个,面积118.8平方公里,增长50.9%;环境噪声达标区8个,面积75.1平方公里,增长49.3%。新上一批清洁燃料、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城市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地表水按功能区达标,大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有自然环境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1个,自然环境保护区面积12.4万公顷,增长7.1%,占国土总面积的6.8%。河、湖、空气、重点污染源的监测继续加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为600.1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94万人,其中市镇人口136.07万人,乡村人口464.0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3‰,下降0.9个千分点;死亡率为4.6‰;自然增长率为2.6‰,降低0.4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1元,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50元,增长8.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4元,增加226元。 城乡居民的消费方式、消费渠道和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464元,增长12.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2211元,增长3.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9.8%。 

    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47.70万人,其中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14.2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9.12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2.16万人;领取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人数11.36万人次。大病医疗救助方案、法律援助政策等措施进一步增强了对社会困难群体的保障,拥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床位3013张。构建以推进社区为载体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取得成效,拥有2361个各种社区服务设施,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28个。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常德市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常德市统计局 供稿]

2003

浏览 59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