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 年,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克服各种自然灾害和世界经济危机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继续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着力抓环境”的工作方略,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着力加快和谐黄冈建设步伐,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运行态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
一、综 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0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增幅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GDP增长速度首次同时超过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比全国和全省分别高6个和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58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204.23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203.94亿元,增长16.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2.05:33.99:33.9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001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8%。
就业保持总体稳定。当年新增城镇就业6.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帮助“4050”人员再就业1.3万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7%,低于年度控制目标0.43个百分点。
价格上涨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6.42%,涨幅比上年提高1.96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8.02%、农村上涨5.12%;食品类价格上涨13.89%、居住类上涨7.9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8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6%、交通和通讯类上涨0.21%,衣着服装类价格下降1.92%。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加快发展。农业增加值10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按第二次农业普查公布数据口径计算,现价比较,下同);林业增加值4.88亿元,增长46.9%;牧业增加值57.07亿元,增长44.3%;渔业增加值27亿元,增长36.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47亿元,增长1.9%。
主要农作物产量稳定增长。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到304万吨,比上年增长8.79%。其中,小麦20.37万吨,增长2.3%;稻谷263.16万吨,增长6.9%。棉花7.18万吨,增长12.3%;油料43.4万吨,增长10.8%;蚕茧0.7万吨,增长15.8%;茶叶2.73万吨,增长22.7%;板栗6.37万吨,增长18.3%;水果7.5万吨,增长19.7%;蔬菜218.47万吨,增长10.1%。
畜牧业生产强势增长。全市畜牧业总产值96.9亿元,增长41.5%;牲猪出栏344.3万头,增47.58万头,增长16.0%;猪肉产量26.22万吨,增长16.1%。家禽出笼3121.99万只,增817.53万只,增长35.5%;禽肉产量7.93万吨,增长76.9%。牛23.39万头,增3.36万头,增长16.8%;牛肉产量3.48万吨,增长18.0%。全市各类畜禽养殖小区247个。
水产品产量大幅增加。渔业总产值42.91亿元,增长29.9%。水产品产量35.3万吨,增长25.2%。特色水产品小龙虾养殖势头强劲,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30.67万亩,总产量3万吨,增长79.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速度明显加快。全市工业增加值163.8亿元,增长26.2%,比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市经济总量的贡献率达到38.8%。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3家,比上年净增203家,实现增加值141.3亿元,增长30.6%。其中,国有经济完成增加值10.9亿元,增长14.01%;集体经济2.6亿元,增长65.3%;股份制经济95.8亿元,增长50.3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完成增加值12.8亿元,增长43.5%。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轻工业完成增加值57.97亿元,增长18.96%;重工业83.33亿元,增长40.97%。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增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7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2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增加值30亿元,高新技术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1.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8.2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321.52亿元,增长62.5%;实现利润和利税12.04亿元和22.22亿元,分别增长20%和29.6%。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0.5亿元,增长26.1%。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96亿元,增长26.5%。建筑单位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7.97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3.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70.85亿元,增长43.5%,比上年提高9.5个百分点,增幅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其中,城镇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15.81亿元,增长51.4%;农村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0.86亿元,增长23.7%;私人投资完成24.18亿元,比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市计划投资额50万元以上的项目中,一产业累计完成投资额16.03亿元,增长69.6%,增幅加快36.3个百分点。其中,畜牧业完成投资6.48亿元,增长1.55倍,渔业投资增长3.1倍,林业投资增长46%,农林牧渔服务业投资增长30.7%。二产业投资额145.37亿元,增长40.2%;三产业投资额185.27亿元,增长53.9%。从项目分类情况看,生态环境建设、农业水利设施、社会发展、先进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现代服务业等六大类项目投资均保持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85%、81.9%、67.9%、50.4%、40.4%和36.6%。
新开工项目继续增加。全市50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和新开工项目分别为2168个和1860个,分别增加732个和689个,增速分别为51%和58%,其中投资规模在500万元以上的在建施工项目共1415个,比上年增加533个,增长60.4%。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市计划总投资额过亿元的大型骨干项目共84个,比上年净增加11个,亿元项目完成投资136.2亿元,增长46.1%,亿元项目对全年全社会总投资的贡献率高达38.3%。
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全国房地产市场低迷的影响,房地产开发增长势头明显减弱。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7.4亿元,增长17.3%,增幅比上年回落了74.4个百分点。全市商品房屋施工面积277.67万平方米,增长1.8%。商品房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分别为118.32万平方米和127.58万平方米,比上年分别下降15.4%和17.6%。商品房销售额17.9亿元,增长4.3%。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1404元/平方米,比上年末上升295元/平方米,上涨幅度为26.6%。商品房屋空置面积1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8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增长势头强劲。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2.3亿元,增长26.21%。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其中,批发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1.49亿元,增长18.07%,拉动零售总额增长3.5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192.65亿元,增长28.71%,拉动零售额增长19.2个百分点;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1.25亿元,增长25.75%,拉动零售总额增长2.9个百分点。
城乡市场全面繁荣。城市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5.22亿元,增长27.2%,增幅提高4.3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27.05亿元,增长25.1%,提高1.01个百分点。
旅游业继续升温。全市星级宾馆饭店33个,比上年增加5个。其中,东源大酒店荣膺四星级酒店,填补了我市高等级酒店空白。全市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85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25.5亿元,分别增长15.8%和15.9%;接待入境游客1.2万人次,创汇200万美元,增长7%和10%。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逆势增长。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年对外贸易增势呈高开低走态势。全年进出口总额5.53亿美元,增长34.36%。其中,进口0.59亿美元,增长17.2%;出口4.95亿美元,增长36.7%,增幅比上年回落38.5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平稳增长。当年新批外资企业15家,比上年减少34.8%。合同外资金额1.43亿美元,增长83.6%。实际利用外资1.34亿美元,增长13.6%。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年交通运输邮电业完成增加值26.4亿元,增长17.8%。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84万公里,比上年增加1277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7.3万辆。货物量6730吨,货物周转量40.23万吨公里,客运量2797万人,旅客周转量43.78万人公里。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7.4亿元,其中邮政2.92亿元,电信14.48亿元。邮政营业网点169个,邮路总长度2034公里。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1.7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87.6万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收入59.6亿元,增长31.7%。增幅提高 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6.2亿元,比上年增长31.5%。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52.4%。,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税收占GDP比重5.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地方工商税收11.3亿元,增长34%,拉动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3个百分点。财政支出达到121.7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02.3亿元,比上年增长37.3%。教育支出24.7亿元,增长47.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8亿元,增长37.6%;医疗卫生支出7.1亿元,增长56.1%;环保支出2亿元,增长207.6%;农林水事务支出13.2亿元,增长35.8%。
金融保持平稳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35.13亿元,比年初增加136.8亿元,同比多增78亿元,增长26.9%,增幅提高14.21个百分点;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64.22亿元,比年初增加86.91亿元,增长2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52.5亿元,比年初增加34.4亿元,同比少增3.12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市商业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22.2亿元,比上年增长77.9%;各项赔付和给付支出13.4亿元,增长186.3%。
八、教育、卫生和科技事业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素质教育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均衡发展。全市幼儿园294所,入园幼儿5.69万人,在园幼儿7.64万人;全市小学1496所,在校小学生53.81万人,小学生入学率99.98%;初中294所,在校学生40.06万人;高中80所,在校学生18.31万人;中等专业学校48所,在校学生11.68万人;大学4所,在校大学生3.1万人。
各类文化事业协调发展。全市建有文化馆11个,群艺馆1个,总建筑面积3.08万平方米;公共图书馆12个,总建筑面积2.83万平方米,藏书总数为131万册;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1个,文博单位17个,总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文物藏品总计11。7万件;有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1个,城关电影院18个;县级以上新华书店11个。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工程”和“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进展顺利,数字电视实现整体转换。全市广播覆盖率96.68%,电视覆盖率96.42%。首次投资拍摄的电影《黎明行动》在全国公开上映。文化惠民工程进展顺利,建成标准农家书屋628个,新建和扩建乡镇文化站33个。
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全省拥有卫生机构930个,其中,医院47所,卫生院158所, 卫生防疫机构178所,妇幼保健机构11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3089张,卫生技术人员2.1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0.91万人。卫生体系建设卓有成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平均参合率达到90.9%,比2006年有显著提高。积极开展“问题奶粉”患儿救治工作,手足口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防控能力显著提高。
体育事业加快发展。全民健身活动红红火火,“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贯穿全年。10万人参加了“阳光行动与奥运同行*庆祝奥运倒计时100天”活动,黄州城区就有11000多名青少年学生和市民参加了万人健身跑,有5万名大中小学生参与“祝福北京”万人签名活动。竞技体育成绩斐然。全市共参加田径、篮球、乒乓球等11个项目的省级年度比赛以及2次省乒乓球“苗子杯”比赛。共获10枚金牌,16枚银牌、14枚铜牌,总分552.5分 ,比上年增加133.5分,增长32%。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市通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复审2家,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全市共有72家企业生产257项高新技术产品,建立了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9家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家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5家省百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示范企业。全市科技特派员总数达到400人,新建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436个,结成各类形式利益共同体142个。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146项。全市各类专业技术协会137个,市级农业产业研究开发中心5个、星火富民工程示范基地5个。有5家企业被列入全省100家农业及农产品加工科技重点服务企业。全市已建成各类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11所,共兴办各类星火技术培训班共250多期,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0万人次,印发科技资料近10万份。
九、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6%,分别比2007年和2006年多降1.14个和0.78个百分点;全市实施COD减排项目39个,减排2269吨,扣除增量,净削减683吨;实施SO2减排项目58个,减排895吨,扣除增量,净削减395吨。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净削减率达到1.72%和1.84%,均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年度控制目标。全市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2天,优良率达85.2,均高于前两年水平。
十、市区城市建设
市区城建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完成市区道路建设工程11个,总长35527米,总投资4.3亿元。其中2007年续建道路工程4个,长17368米,投资0.8亿元。2008年新建道路工程5个,长11679米,投资1.36亿元。近两年市区道路改造配套刷黑投入资金4.8亿元,改造配套刷黑道路16条,长49公里、110万平方米,使黄州大道、赤壁大道、新港大道、中环路、东门路、东坡大道北段、西湖一路、西湖五路、宝塔路、明珠大道等16条城市主干道由灰色的水泥路面改造提升为黑色的沥青路面,人行道实现了硬化和彩色化,城市道路由单一行车功能改造提升为环卫、绿化、亮化、候车亭、管线配套的风景路和休闲路,基本上做到了一路一景,城市面貌全面提升。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速度保持平稳。年末全市总人口735.13万人,比上年末净增4.15万人,常住人口667.5万人,比上年净增0.8万人。人口出生率8.06‰,人口死亡率4.38‰,人口自然增长率3.68‰。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52元,增长19.7%;农民人均纯收入3744元,增长13.6%。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6.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4.5%。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7.8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63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144.5万人,征收保险费12.34亿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参保人数达82.9万人,参保率达57.1%。为14.2万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2.2亿元,为22.3万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2亿元,城乡低保人均月补差分别提高44元和14元。
民政福利事业稳步发展。全市累计支出救助资金4562.75万元。其中大病救助10262人,支出资金3612.2万元,人均3520元;门诊救助19027人,支出资金310.4万元;资助新农合25.12万人,支出资金478.8万元;帮助困难群众参加城镇基本医保16.07万人,支出资金161.35万元。福利彩票销售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福利彩票总销量达到1.2亿元,其中电脑票10648万元,“中福在线”330万元,网点即开票1171万元,无纸化投注16万元,积累公益金1186万元。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初步统计或核算数字。
2.全市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08 年,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克服各种自然灾害和世界经济危机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继续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着力抓环境”的工作方略,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着力加快和谐黄冈建设步伐,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运行态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一、综 合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0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增幅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GDP增长速度首次同时超过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比全国和全省分别高6个和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58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204.23亿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203.94亿元,增长16.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2.05:33.99:33.9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001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4.8%。 | RAG-ES | 2024-09-10 |
就业保持总体稳定。当年新增城镇就业6.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帮助“4050”人员再就业1.3万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7%,低于年度控制目标0.43个百分点。价格上涨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6.42%,涨幅比上年提高1.96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8.02%、农村上涨5.12%;食品类价格上涨13.89%、居住类上涨7.9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8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6%、交通和通讯类上涨0.21%,衣着服装类价格下降1.92%。二、农林牧渔业农林牧渔业加快发展。农业增加值10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9%(按第二次农业普查公布数据口径计算,现价比较,下同);林业增加值4.88亿元,增长46.9%;牧业增加值57.07亿元,增长44.3%;渔业增加值27亿元,增长36.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47亿元,增长1.9%。 | RAG-ES | 2024-09-10 |
主要农作物产量稳定增长。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到304万吨,比上年增长8.79%。其中,小麦20.37万吨,增长2.3%;稻谷263.16万吨,增长6.9%。棉花7.18万吨,增长12.3%;油料43.4万吨,增长10.8%;蚕茧0.7万吨,增长15.8%;茶叶2.73万吨,增长22.7%;板栗6.37万吨,增长18.3%;水果7.5万吨,增长19.7%;蔬菜218.47万吨,增长10.1%。畜牧业生产强势增长。全市畜牧业总产值96.9亿元,增长41.5%;牲猪出栏344.3万头,增47.58万头,增长16.0%;猪肉产量26.22万吨,增长16.1%。家禽出笼3121.99万只,增817.53万只,增长35.5%;禽肉产量7.93万吨,增长76.9%。牛23.39万头,增3.36万头,增长16.8%;牛肉产量3.48万吨,增长18.0%。全市各类畜禽养殖小区247个。水产品产量大幅增加。渔业总产值42.91亿元,增长29.9%。水产品产量35.3万吨,增长25.2%。特色水产品小龙虾养殖势头强劲,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30.67万亩,总产量3万吨,增长79.6%。 | RAG-ES | 2024-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