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株洲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突出“三个加快”总要求,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759.4亿元,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8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066.4亿元,增长13.4%,其中工业增加值951.9亿元,增长13.4%,建筑业114.5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546.2亿元,增长11%。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5:60.5:31调整为8.3:60.6:31.2,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9%、61.9%和31.2%,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6%。
全市城区生产总值874.2亿元,增长11.5%,占全市的比重为49.7%;县域885.2亿元,增长12.5%,占比为50.3%。城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亿元,增长24%;县域为80.8亿元,增长25.7%。城区规模工业增加值385.3亿元,增长12%;县域382.4亿元,增长16.6%。城区固定资产投资631.9亿元,增长35.7%;县域518.5亿元,增长35.2%。
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039起,增长11.6%;死亡123人,下降4.8%。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7人/亿元,下降12.5%;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34人,增长13.3%;全市道路交通事故769起,增长22.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86人,下降1.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4人/万车,下降16.4%;全市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13人,增长8.3%,煤矿百万吨死亡率1.83人/百万吨,增长13.7%。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市区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7%,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上涨1.6%,同比下降6.3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3%,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居住类上涨3%,同比上涨3.3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9%,同比上涨0.2个百分点。
全市单位GDP能耗为0.90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6.3%,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7.7%。
二、农业
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1.2亿元,增长3.9%。其中,农业94.7亿元,增长3.5%;林业15.9亿元,增长4.3%;牧业81.4亿元,增长4.8%;渔业7.7亿元,增长3.1%。
全年粮食产量180.7万吨,增长1.2%;水果产量24.3万吨,增长8.9%。出栏生猪437.9万头,出栏牛羊58.7万头,家禽出笼2105.2万羽,水产品7.9万吨。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77.6万千瓦,增长6.8%。
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1万处,增长4%,投入资金8亿元,增长24.6%。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0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00公顷。
三、工业、建筑业
全市工业增加值951.9亿元,增长13.4%,工业化率为54.1%。规模工业增加值767.7亿元,增长14.6%。从经济类型上看,国有企业增长5.4%,股份制企业增长15.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8.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17.7%。从全市规模工业六大支柱产业上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食品加工制造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16.1亿元、116.4亿元、38.3亿元和11.1亿元,分别增长15.7%、19.7%、17.2%和22.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58.2亿元和48.9亿元,分别增长11%、11.1%。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242.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92.8亿元,增长15.6%;实现利税178.2万元,增长21%;实现利润85.5亿元,增长20.5%。企业亏损面为6.3%,增长0.1个百分点。全市“5115”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74.6亿元,增长14%,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3.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150.5亿元,增长35.5%,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按所有制分,公有制经济完成投资357.7亿元,增长27.4%;非公有制经济投资792.8亿元,增长39.5%。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3.2亿元,增长162.6%;第二产业投资613.5亿元,增长46.7%,其中工业投资611.1亿元,增长46.2%;第三产业523.8亿元,增长23%,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71.4亿元,增长25.8%;房地产投资189.7亿元,增长0.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04.7亿元,增长33%。三次产业投资额比为1.5:53:45.5,第二产业投资占比提高3.7个百分点。全年施工项目213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9个;本年度新开工项目1776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69个。
五、交通运输、邮政电信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67.6亿元,增长11%。全市公路货运量1.6亿吨,增长16.7%;水运874.9万吨,增长18.2%。公路货物周转量186.2亿吨公里,增长31.1%;水运货物周转量36.5亿吨公里,增长28%。公路客运量1.5亿人,增长10.1%;水运客运量3.1万人,增长5.4%。公路客运周转量78.8亿人公里,增长12.3%,公路线路年末里程1.3万公里,增长0.1%。年末民用汽车保有辆62.6万辆,增长18.9%。
全市邮政电信业务总量31.7亿元,增长15.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0亿元,增长16.6%;邮政业务总量1.7亿元,增长15%。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旅游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9.9亿元,增长15.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零售额306.9亿元,增长21.7%;金银珠宝类、日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和煤炭及制品类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9.9%、23.7%、23.8%、25%和37.7%。按地域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40.7亿元,增长15.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9.2亿元,增长15.4%。
全年进出口总额21.5亿美元,同比增长15.3%。其中,进口3.1亿美元,下降61.3%;出口18.3亿美元,增长74.5%。从对外出口国家看,对美国出口26578万美元,增长30.9%;对日本出口3356万美元,下降53.1%;对加拿大出口8277万美元,增长12.5%。从重点商品类别看,机电产品出口11.5亿美元,增长9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0.82亿美元,增长40.7%。
全市实际引进境内省外资金195.3亿元,增长19%;新批境内省外项目288个,较去年减少52个;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6个,实际到位资金110.6亿元。
全市入境旅游总人数13.2万人次,增长37.8%;国内旅游者2067.6万人次,增长27.9%;旅游总收入达到135亿元,增长25.6%;旅游创汇4344.5万美元,增长40.7%。
七、财政、金融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13.8亿元,增长21.9%;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2.2%,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收入135.4亿元,增长24%,占比63.3%;上划中央收入64.4亿元,增长18%,占比30.1%;上划省级收入14亿元,增长20.9%。全市税收收入149.9亿元,增长21.8%,其中增值税10.9亿元,增长17.9%;营业税20.7亿元,增长 24.7%;企业所得税5.4亿元,增长23.8%;个人所得税2.5亿元,增长2.2%。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70.1%,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总支出279.4亿元,增长7.7%;一般预算支出22.8亿元,增长18.7%。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588.8亿元,增长17.1%,同比净增232.2亿元,其中城乡储蓄余额为942.5亿元,增长18.4%,净增146.4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812.4亿元,增长19.5%,净增132.4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总额483.7亿元,增长25%,净增96.7亿元;短期贷款余额310.7亿元,增长12.2%。全市存贷比为51.1%,提高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3.2%,下降1.6个百分点。
全市共有证券公司营业部11家,证券交易额为841.3亿元,下降17.3%;新开户数11966户,同比减少14188户。全年新增直接融资85.8亿元,增长30%;截至2012年底,全市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868.6亿元。
全市保险机构有40家,其中,人寿险公司19家,财产险公司19家,保险行业协会1家,中介保险公司1家。各项保费收入31.8亿元,增长12%,其中财产保险收入9.6亿元,增长14.7%;人身保险收入22.3亿元,增长10.9%。各项赔款和给付额9.4亿元,增长28.2%,其中财产保险赔付额4.9亿元,增长26.6%;寿险赔付4.4亿元,增长30.1%。保险赔付比为29.6%,其中财产保险赔付比为15.7%,寿险赔付比为13.7%。
八、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全市普通高校8所,在校研究生1129人,毕业生230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7.3万人,毕业生2.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5万人,毕业生1.8万人。有各类学校1493所,其中普通中小学637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幼儿园823所,中等职业学校28所。高考总上线率99.2%,排名全省第一,二本以上一次性上线率43.2%,排名全省第三。安排教育支出24.7亿元,较上年净增5.1亿万元,增长25.8%。完成合格学校建设投资6572.1万元,其中,义务教育学校的扩容累计完成投入17943万元,已完工5所;直属高中提质项目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13个学科基地和特色项目基地。
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350.4亿元,增长16.7%,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45.6%。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5个,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15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励4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7项;新申请专利3627件,其中发明专利888件。启动省自然科学株洲联合基金,增加专项200万元。
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纪念馆10个。建设农家书屋299个,完成省实事目标任务的127.1%。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6座。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4%,分别比上年提高0.2个和0.2个百分点。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个,省级保护目录11个。出版图书137种、报纸42种、期刊8种。
全年共有体育场地1319个。其中,体育馆15座,运动场204个,游泳池17个,各种训练房1252个。
九、卫生、社会保障
全市卫生机构3371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共17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卫生技术人员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万人,注册护士1万人。防疫站10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1.73万张,比上年增长3.3%。
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1.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2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8.6万人。城镇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8.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1%。
十、人口、人民生活
全市年末总人口395.8万人,常住人口390.7万人。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230.9万人,乡村人口159.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全市城镇化率为59.1%,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16元,增长14.5%。其中,工薪收入16975元,增长14%;经营净收入3076元,增长16.5%;财产性收入1404元,增长20.6%;转移性收入5821元,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10972元,增长17.6%,增速高于城镇3.1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5719元,增长21.9%;家庭经营收入4221元,增长11.3%;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1032元,增长21.6%。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43:1缩小至2.36:1,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三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5810元和7656元,分别增长14.5%和14.1%。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2012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株洲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全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突出“三个加快”总要求,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759.4亿元,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8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066.4亿元,增长13.4%,其中工业增加值951.9亿元,增长13.4%,建筑业114.5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546.2亿元,增长11%。 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5:60.5:31调整为8.3:60.6:31.2,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9%、61.9%和31.2%,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6%。 全市城区生产总值874.2亿元,增长11.5%,占全市的比重为49.7%;县域885.2亿元,增长12.5%,占比为50.3%。城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3亿元,增长24%;县域为80.8亿元,增长25.7%。城区规模工业增加值385.3亿元,增长12%;县域382.4亿元,增长16.6%。城区固定资产投资631.9亿元,增长35.7%;县域518.5亿元,增长35.2%。 全市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039起,增长11.6%;死亡123人,下降4.8%。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7人/亿元,下降12.5%;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34人,增长13.3%;全市道路交通事故769起,增长22.5%,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86人,下降1.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1.4人/万车,下降16.4%;全市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13人,增长8.3%,煤矿百万吨死亡率1.83人/百万吨,增长13.7%。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2%,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市区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7%,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市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同比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上涨1.6%,同比下降6.3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类上涨3.3%,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居住类上涨3%,同比上涨3.3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2.9%,同比上涨0.2个百分点。 全市单位GDP能耗为0.90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6.3%,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7.7%。 二、农业 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1.2亿元,增长3.9%。其中,农业94.7亿元,增长3.5%;林业15.9亿元,增长4.3%;牧业81.4亿元,增长4.8%;渔业7.7亿元,增长3.1%。 全年粮食产量180.7万吨,增长1.2%;水果产量24.3万吨,增长8.9%。出栏生猪437.9万头,出栏牛羊58.7万头,家禽出笼2105.2万羽,水产品7.9万吨。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77.6万千瓦,增长6.8%。 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1万处,增长4%,投入资金8亿元,增长24.6%。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0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00公顷。 三、工业、建筑业 全市工业增加值951.9亿元,增长13.4%,工业化率为54.1%。规模工业增加值767.7亿元,增长14.6%。从经济类型上看,国有企业增长5.4%,股份制企业增长15.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8.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17.7%。从全市规模工业六大支柱产业上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食品加工制造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16.1亿元、116.4亿元、38.3亿元和11.1亿元,分别增长15.7%、19.7%、17.2%和22.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58.2亿元和48.9亿元,分别增长11%、11.1%。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242.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92.8亿元,增长15.6%;实现利税178.2万元,增长21%;实现利润85.5亿元,增长20.5%。企业亏损面为6.3%,增长0.1个百分点。全市“5115”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74.6亿元,增长14%,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3.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150.5亿元,增长35.5%,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按所有制分,公有制经济完成投资357.7亿元,增长27.4%;非公有制经济投资792.8亿元,增长39.5%。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13.2亿元,增长162.6%;第二产业投资613.5亿元,增长46.7%,其中工业投资611.1亿元,增长46.2%;第三产业523.8亿元,增长23%,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71.4亿元,增长25.8%;房地产投资189.7亿元,增长0.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204.7亿元,增长33%。三次产业投资额比为1.5:53:45.5,第二产业投资占比提高3.7个百分点。全年施工项目2133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9个;本年度新开工项目1776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69个。 五、交通运输、邮政电信 全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67.6亿元,增长11%。全市公路货运量1.6亿吨,增长16.7%;水运874.9万吨,增长18.2%。公路货物周转量186.2亿吨公里,增长31.1%;水运货物周转量36.5亿吨公里,增长28%。公路客运量1.5亿人,增长10.1%;水运客运量3.1万人,增长5.4%。公路客运周转量78.8亿人公里,增长12.3%,公路线路年末里程1.3万公里,增长0.1%。年末民用汽车保有辆62.6万辆,增长18.9%。 全市邮政电信业务总量31.7亿元,增长15.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30亿元,增长16.6%;邮政业务总量1.7亿元,增长15%。 六、国内贸易、对外经济、旅游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9.9亿元,增长15.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零售额306.9亿元,增长21.7%;金银珠宝类、日用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家具类和煤炭及制品类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9.9%、23.7%、23.8%、25%和37.7%。按地域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40.7亿元,增长15.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9.2亿元,增长15.4%。 全年进出口总额21.5亿美元,同比增长15.3%。其中,进口3.1亿美元,下降61.3%;出口18.3亿美元,增长74.5%。从对外出口国家看,对美国出口26578万美元,增长30.9%;对日本出口3356万美元,下降53.1%;对加拿大出口8277万美元,增长12.5%。从重点商品类别看,机电产品出口11.5亿美元,增长9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0.82亿美元,增长40.7%。 全市实际引进境内省外资金195.3亿元,增长19%;新批境内省外项目288个,较去年减少52个;引进亿元以上项目86个,实际到位资金110.6亿元。 全市入境旅游总人数13.2万人次,增长37.8%;国内旅游者2067.6万人次,增长27.9%;旅游总收入达到135亿元,增长25.6%;旅游创汇4344.5万美元,增长40.7%。 七、财政、金融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13.8亿元,增长21.9%;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2.2%,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收入135.4亿元,增长24%,占比63.3%;上划中央收入64.4亿元,增长18%,占比30.1%;上划省级收入14亿元,增长20.9%。全市税收收入149.9亿元,增长21.8%,其中增值税10.9亿元,增长17.9%;营业税20.7亿元,增长 24.7%;企业所得税5.4亿元,增长23.8%;个人所得税2.5亿元,增长2.2%。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70.1%,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总支出279.4亿元,增长7.7%;一般预算支出22.8亿元,增长18.7%。 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588.8亿元,增长17.1%,同比净增232.2亿元,其中城乡储蓄余额为942.5亿元,增长18.4%,净增146.4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812.4亿元,增长19.5%,净增132.4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总额483.7亿元,增长25%,净增96.7亿元;短期贷款余额310.7亿元,增长12.2%。全市存贷比为51.1%,提高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3.2%,下降1.6个百分点。 全市共有证券公司营业部11家,证券交易额为841.3亿元,下降17.3%;新开户数11966户,同比减少14188户。全年新增直接融资85.8亿元,增长30%;截至2012年底,全市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868.6亿元。 全市保险机构有40家,其中,人寿险公司19家,财产险公司19家,保险行业协会1家,中介保险公司1家。各项保费收入31.8亿元,增长12%,其中财产保险收入9.6亿元,增长14.7%;人身保险收入22.3亿元,增长10.9%。各项赔款和给付额9.4亿元,增长28.2%,其中财产保险赔付额4.9亿元,增长26.6%;寿险赔付4.4亿元,增长30.1%。保险赔付比为29.6%,其中财产保险赔付比为15.7%,寿险赔付比为13.7%。 八、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全市普通高校8所,在校研究生1129人,毕业生230人;普通高等教育在校学生7.3万人,毕业生2.1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学生5万人,毕业生1.8万人。有各类学校1493所,其中普通中小学637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幼儿园823所,中等职业学校28所。高考总上线率99.2%,排名全省第一,二本以上一次性上线率43.2%,排名全省第三。安排教育支出24.7亿元,较上年净增5.1亿万元,增长25.8%。完成合格学校建设投资6572.1万元,其中,义务教育学校的扩容累计完成投入17943万元,已完工5所;直属高中提质项目投资1000多万元,建成了13个学科基地和特色项目基地。 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350.4亿元,增长16.7%,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45.6%。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5个,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15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励4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7项;新申请专利3627件,其中发明专利888件。启动省自然科学株洲联合基金,增加专项200万元。 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纪念馆10个。建设农家书屋299个,完成省实事目标任务的127.1%。广播电台6座,电视台6座。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4%,分别比上年提高0.2个和0.2个百分点。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个,省级保护目录11个。出版图书137种、报纸42种、期刊8种。 全年共有体育场地1319个。其中,体育馆15座,运动场204个,游泳池17个,各种训练房1252个。 九、卫生、社会保障 全市卫生机构3371个(不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和卫生院共17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卫生技术人员2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万人,注册护士1万人。防疫站10个,医院和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1.73万张,比上年增长3.3%。 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1.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2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2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8.6万人。城镇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8.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1%。 十、人口、人民生活 全市年末总人口395.8万人,常住人口390.7万人。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230.9万人,乡村人口159.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3‰。全市城镇化率为59.1%,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16元,增长14.5%。其中,工薪收入16975元,增长14%;经营净收入3076元,增长16.5%;财产性收入1404元,增长20.6%;转移性收入5821元,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10972元,增长17.6%,增速高于城镇3.1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5719元,增长21.9%;家庭经营收入4221元,增长11.3%;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1032元,增长21.6%。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43:1缩小至2.36:1,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三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5810元和7656元,分别增长14.5%和14.1%。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 RAG-ES | 202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