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围绕“大干新三年,实现新跨越”宏伟目标,着眼实现四大新突破,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全县经济综合力和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据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达44.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为7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343万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181787万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173117万元,增长10.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8045元,比上年增加1699元。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21∶40.5∶38.5,其中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化”进程齐头并进。实施“中国银都”发展首选战略和工业园区带动战略,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5%;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48个百分点;金银冶炼、煤炭、水电、烟花爆竹等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1.5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上年提高41.7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21.7%。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县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农业和农业农头企业取得新进展,抓龙头、创品牌、建基地取得长足发展。全县农产品商品率达63.5%;全县10家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7亿元,实交税金1369万元,联结基地18.1万亩,带动农户3.6万户。城市化进程迈出新的步伐,全县城镇化率为26.52%,提高2.26个百分点。2004年荣获省级文明县城。
九件实事卓有成效。通过省考核验收,全县为民办九件实事的目标任务全部达标,52项考核指标全面完成。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财政预算安排“低保”资金、农村新建沼气池、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等23项指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退耕还林、改造乡镇敬老院等21项指标100%完成目标任务;蔬菜农药残留检出超标率、生猪“瘦肉精”检出率等6项指标达到目标要求。
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年末全县就业劳动力 31.1万人,其中年内城镇新增就业4945人,下岗职工再就业2247人,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11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4%。
经济发展环境继续改善。通过开展创建"平安永兴"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社会治安形势稳定。食品药品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继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全县农户人均税费支出46元,比上年减少24元。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经济综合实力总体不强,特别是工业化程度不高;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缺乏长效机制。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由于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增。全县粮食总产量30.52万吨,比上年增加5.5万吨,增长22%,扭转了粮食产量连续几年下滑的局面;油料0.39万吨,增长7.4%;烤烟0.8万吨,增长8.1%;水果4.4万吨,增长21.5%;出栏肉猪68.49万头,下降0.7%;出笼家禽879万羽,增长36.3%;禽蛋产量0.66万吨,增长37.5%;水产品产量1.2万吨。
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0.4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4.57千公顷,增长10%,其中优质稻种植面积27.12千公顷,增长22.3%,占水稻种植面积的78.4%,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油料种植面积3.31千公顷,增长8.5%;烤烟种植面积3.22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8千公顷。农村非农产业快速发展。全县农村非农产业产值 43.5亿元,增长20.2 %。
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 6018处,投入资金4730万元,其中整治小I型水库3座,小II型水库18座。农业机械21996台,总动力183629千瓦,分别增长11.9%、6.6%;机耕面积达30.85千公项,增长28.2%;机电排灌面积10千公项,增长1.2%;排灌动力机械4413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7.1万吨,增长1.3%;农村用电量3447万千瓦小时,增长22%。
扶贫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共实施扶贫开发项目54 个,投入专项资金209万元,受益人口2.1万人,年内共有4200个贫困人口解决温饱或越过低收入线。全县建设饮水解困工程53个,帮助10018人解决了饮水困难;帮助27个重点扶贫村平均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83万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54349万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6049万元,增长33.4%,金银冶炼、煤炭、水电、烟花爆竹等四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88461万元,增长35.5%,拉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5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平稳发展。全县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58300万元,增长6.5%。
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原煤380万吨,增长22.2%;发电量2.3亿千瓦时,增长10.5%;黄金6吨,增长20%;白银1810吨,增长13.1%;其他有色金属15万吨;砖5.2亿块,增长4%。2004年,我县在第三届中国国际白银年会上正式被授予“中国银都”称号。
产销衔接较好,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101%,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9.17%,提高41.75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8227万元,增长121.7%。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5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7293万元,增长6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2万平方米,增长9.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7万平方米,增长8.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8031 万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城镇投资93005万元,增长17.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58.9 %。在城镇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74193万元,更新改造投资50057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8099万元,分别占总投资的46.9% 、31.7%、5.1%。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全年完成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投资3.9 亿元。东方花园、华兴大厦、马仰生态水电城、银都大酒店、永兴二级电站等工程项目竣工投产(营业);沙子江小区、兴园广场等工程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在县城投入1.5 亿元启动和实施了龙山路二期工程、南大桥广场等建设工程。在塘门口镇、柏林镇、马田镇、湘阴渡镇等中心小城镇投入1.3亿元,实施了塘门口镇政府搬迁、柏林大道二期工程、马田建材大市场等工程建设。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年投入5130万元,顺利完成了永塘、金樟、马复、青鲤、水悦、高洋、天洞、洋车等8条通乡公路和12条通村公路改造,成为全县公路建设史上数量最多、速度最快、质量最好的一年;农村电网改造投入资金2867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全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3005万元,增长17.6 %,增幅比一季度、二季度 、三季度分别回落33.4、21.9、6.5个百分点。农业、电力、公共设施管理、教育和卫生等薄弱环节投资得到加强,分别增长15.7 %、28.2 %、17.6 %、10.4 %。工业投入力度有所加大。在城镇以上投资中,工业投资86485 万元,增长65.5%。按行业分,采掘业投资25901万元;制造业投资41909万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18675 万元。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69284万元,增长12.7%,其中城市75500万元,增长14%,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4.6 %;县及县以下零售额93784万元,增长11.7%,占消费品零售总额的 55.4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49302万元,增长12.3%;餐饮业15844万元,增长18.6%;其他行业4138万元,增长5.5 %。 大型商店、超市和集贸市场份额越来越大,显示出巨大活力。全年全县5家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913万元。全县有集贸市场38个,实现商品成交额28416万元,占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8 %。
六、对外经济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突飞猛进。全县新批自营出口权企业2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99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0.3%,其中出口4980万美元,增长344.6 %。对美国、英国、日本、香港、台湾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快速增长。主要是出口白银、铟锭、铋等有色金属产品。招商引资成果显著。全年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5个,合同利用外资2360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027万美元。实际引进省外境内资金5.33万元,增长37.6%。境外劳务输出104人,增长44.4 %。
旅游业快速发展。2004年,我县着力打造“丹霞佛韵、银都之旅”的品牌,积极融入全市、全省大旅游循环。进一步完善了龙华山公园、象鼻山、一线天、悦来温泉山庄等景区、景点的建设,全县旅游客源市场异常红火。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4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亿元,分别增长113.1%、8.1%。2004年“一线天”被评为全省百佳景点。
七、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年末民用车辆拥有量10902辆;农用运输车2139辆。全社会货物周转量62140万吨公里,增长4.5 %;旅客周转量 15588 万人公里,增长15.4 %。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 63699万吨公里,增长4.7%。
邮电通信业迅猛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 12918万元,增长32.9 %,其中移动业务总量6565万元,电信业务总量3357万元,分别增长39.8%和31.8 %。全县交换机总容量为63760门。年末固定电话(包括小灵通)用户达到6.2万户,比上年净增0.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万户,净增0.5万户。电话普及率为65.9 %,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为32.4 %,分别提高0.8个和1 个百分点。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运行稳健。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生财、用改革的办法聚财、用依法的观念理财,全县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全县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3亿大关,达34122万元,比上年增长57.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072万元,增长49.1%,上划中央两税收入9584万元,增长94.2%,上划“两个所得税”1466万元,增长12.2%。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为57.2%,比上年提高5.1个百分点。财政总支出38251万元,增长22.8%,确保了机关正常运转、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以及重点项目建设的投入。
金融业保持合理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243361万元,比年初增加48870万元,增长25.1 %,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2730万元,比年初增加29467万元;企业存款余额27812 万元,比年初增加13140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9481万元,比年初增加3530万元,增长3.7%,其中短期贷款59213万元,比年初增加2564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36100 万元,比年初增加3336万元。在金融调控力度加大的背景下,确保了重点信贷投入。全年新增短期农业贷款17869万元,同比多增1613万元;发放中期流动资金贷款3520万元。
保险事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216万元,增长4.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969.9万元,增长29%;人寿险保费收入2790万元,增长8.1%。各项赔款支出1108万元,增长27.8%,其中人身险业务赔款支出479万元,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629万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全年全县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8项;完成市级科技成果验收鉴定4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完成专利申请24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385项,新增技贸机构2家;创建市级“科技工作先进乡镇”1个、“科技先导企业”1个。全年投入科技三项经费450元,增长10.8%。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8202万元,增长47.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2.9%,比上年提高个2百分点。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开展教育体制改革,切实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各类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永兴一中顺利实现由省重点高中向省示范性高中转化,太和中学顺利通过市绿色环保学校验收。年末全县普通中学35所,全年共招生14286人,在校学生48594人;职业中专2所,在校学生299人;小学260所,在校学生3433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均达100%,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为2.4%。全县本科上线人数366 人,总录取率59.8 %,上线率名列全市前茅。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县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8.5 %,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99.95%,分别比上年提高0.7、 0.1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学艺术硕果累累。年末全县文化机构25个,群众业余文艺术团体600个。成功举办首届“银都文化艺术节”活动。全年出版诗词专著、小说等文学作品34部,出版银都系列丛书4套。报告文学集《大爱无悔》荣获全国第二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同时荣获全市“长鑫杯”报告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拂晓彩云映马田》荣获中国农村改革新闻人物征文二等奖;小品《寻鸡》荣获湖南省第四届三湘群星奖;舞蹈《神奇的九寨》、《少女的祈祷》、《金唢呐》、《兵哥哥》荣获全市第四届三湘蒲公英铜奖。全年举办大型文艺演出11场,送戏下乡316场,送电影下乡3064场,累计发放各种宣传资料32.8万册,邀请全国著名教育家程鸿勋教授讲课1次。
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全县有调频广播转播台1座,有线电视站25个,电视发射台1座。启动了县、乡、村有线电视联网暨数字电视建设工程,电视人口覆盖率98.2%,提高0.2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6.5万户,增加0.5万户。新闻宣传工作取得新突破。新闻中心共播出各类新闻1776条,其中《永兴:自驾车游献爱心》、《高考保密出新招》、《乡间女子投递队》、<<情趣滑草>>等4条新闻分别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30”分>>、<<生活567>>采用;<<三送亲人守边疆>>、<<永兴油市:事业民办走“新路 ”>>、<<永兴民企搭上头班车>>等三个节目在全市“好新闻”、“好专题”评选中分别获二、三等奖。
卫生事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2个,卫生工作人员1752人,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598人,注册护士464人。突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投入1180万元,完成了县疾控中心实验大楼、县人民医院传染病区、鲤鱼塘中心卫生院改造等项目。农村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已有 428个村卫生室。
体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县共举办县级以上体育活动7次,参加人数达6200人次。成功举办了全县第四届“意水杯”龙舟赛活动。 向省、市队输送体育人才22人,获得市级以上比赛金牌 8枚(在全国农运会获金牌3枚),银牌20 枚,铜牌30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周活动,参加人数达1.8万人次。2004年,我县被评为“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十一、资源与环境保护
耕地面积减少的势头趋缓。全年净减少耕地243.93公顷,其中生态退耕272.6公顷,建设占用耕地12.4公顷,其他原因减少耕地0.03公顷。全县土地整理开发复垦耕地41.1公顷。
环境治理力度加大,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县继续加大了冶炼行业、煤坪、便江河水、矿山生态环境污染等整治工作,进一步改善了区域环境质量。全县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 5.14平方公里 ;环境噪声达标区 1个,面积4.7平方公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5 %;工业废水处理率达100 %;饮用水源水质监测和地表水水质监测100%达标。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4.2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9%,比上年提高0.22个百分点;年内城市新增绿地 21.3万平方米,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已达32.8%。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控制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县计生工作连续12年被评为“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一类县,实施了农村计划生育助学金制度和“关爱女孩行动”,5180名计生家庭子女得到资助。年末全县总人口为63.4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84万人,乡村人口46.65万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0.06‰,比上年下降0.8个千分点;死亡率为4.1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4‰,降低0.48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为96.3%。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18元,比上年增加858元,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74元,比上年增加460元,增长13.9%,农民收入增幅多年来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358元。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2%;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电脑 36 台,空调36台,淋浴热水器44台;微波炉18 台;人均居住面积36.27平方米,增加1.01平方米。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29元,增长4.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6 %;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色电视机86台,移动电话38台,电冰箱21 台,洗衣机30台;人均住房面积30.81平方米,增加1.09平方米。
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加强。全年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2.05 万人。其中: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0.76万人,增长44.4%;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86万人,增长5.7 %;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82万人,增长13%。全年审定低保对象4907户,11391人,发放低保金646万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永兴县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时光轴
RAG信息 | RAG类型 | 操作时间 |
---|---|---|
200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围绕“大干新三年,实现新跨越”宏伟目标,着眼实现四大新突破,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全县经济综合力和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一、综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据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首次突破40亿元大关,达44.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为7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343万元,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181787万元,增长20%;第三产业增加值173117万元,增长10.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8045元,比上年增加1699元。全县三次产业结构为21∶40.5∶38.5,其中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 RAG-ES | 2024-09-11 |
“三化”进程齐头并进。实施“中国银都”发展首选战略和工业园区带动战略,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5%;工业增加值占全县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48个百分点;金银冶炼、煤炭、水电、烟花爆竹等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1.5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上年提高41.7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增长121.7%。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县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示范农业和农业农头企业取得新进展,抓龙头、创品牌、建基地取得长足发展。全县农产品商品率达63.5%;全县10家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7亿元,实交税金1369万元,联结基地18.1万亩,带动农户3.6万户。城市化进程迈出新的步伐,全县城镇化率为26.52%,提高2.26个百分点。2004年荣获省级文明县城。九件实事卓有成效。通过省考核验收,全县为民办九件实事的目标任务全部达标,52项考核指标全面完成。其中: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财政预算安排“低保”资金、农村新建沼气池、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等23项指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退耕还林、改造乡镇敬老院等21项指标100%完成目标任务;蔬菜农药残留检出超标率、生猪“瘦肉精”检出率等6项指标达到目标要求。 | RAG-ES | 2024-09-11 |
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年末全县就业劳动力 31.1万人,其中年内城镇新增就业4945人,下岗职工再就业2247人,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11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4%。经济发展环境继续改善。通过开展创建"平安永兴"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社会治安形势稳定。食品药品质量监督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继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全县农户人均税费支出46元,比上年减少24元。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经济综合实力总体不强,特别是工业化程度不高;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缺乏长效机制。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由于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增。全县粮食总产量30.52万吨,比上年增加5.5万吨,增长22%,扭转了粮食产量连续几年下滑的局面;油料0.39万吨,增长7.4%;烤烟0.8万吨,增长8.1%;水果4.4万吨,增长21.5%;出栏肉猪68.49万头,下降0.7%;出笼家禽879万羽,增长36.3%;禽蛋产量0.66万吨,增长37.5%;水产品产量1.2万吨。 | RAG-ES | 2024-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