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钟楼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1

联合创作 · 2021-08-29 00:00

2021年,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和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钟楼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依靠全区人民,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较好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稳健步伐。

一、综合

地区生产总值平稳增长。202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36.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0%。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50亿元,同比下降2.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55.31亿元,同比增长8.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78.89亿元,同比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70.0降低至69.2%,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的0.3:29.7:70.0调整为0.3:30.5:69.2。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6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1美元=6.4512元)为1.95万美元。

财政预算收入历年新高。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9.01亿元,同比增长16.4%,税收占比91.5%,增幅位列全市第二。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2.17亿元,同比增长16.4%;非税收入完成6.84亿元,同比增长59.1%。主体税种共完成28.7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增值税(50%)入库17.7亿元,同比增长8.6%;企业所得税(40%)入库8.4亿元,同比增长18.2%;个人所得税(40%)入库2.6亿元,同比增长11.1%。非主体税种共完成23.4亿元,同比增长13.6%。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钟楼区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182元,收入较去年净增5288元,同比增长8.8%,增速高于GDP增速0.8个百分点,实现与经济的同步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40536元,占收入比重的62%,同比增长9.1%,依然是收入主要来源。全区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39325元,同比增长21.8%,其中食品烟酒、居住、生活用品服务方面的支出同比分别增长21.7%、11.3%和25.4%。

二、农业

农业经济平稳运行。2021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642万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996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3.2%,3.7%。其中农业产值34356万元,占比84.5%,同比增长1.9%;渔业产值4571万元,占比11.2%,同比下降31.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15万元,占比4.2%,同比增长6.2%。全区农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完成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22572万元、2424万元和1000万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总量的86.8%、9.3%和3.8%。全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20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2021年凌家塘市场交易额达438.1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04%;其他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1.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84%;所有龙头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1.9亿元,上交税金6702.08万元,受疫情影响,分别比2020年同期增长-19.8%、-19.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高位增长。2021年,钟楼区规模工业面对疫情冲击逆势增长,全年完成产值增速20.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0.2%。累计完成规模工业销售增速14.8%,利润总额增速3.4%。完成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11.6%。

运营效益平稳向好。钟楼区规模工业产销形势全年稳定向好,企业生产意愿加强。全年规模工业产销率为98.5%,产销衔接程度较好。两项资金总额增速15.4%,其中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23.2%,资产总计增长13.3%,负债合计增长7.6%。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3.6%,货款资金占用压力较大。

七大行业全面增长。全年钟楼区七大行业合计完成规模工业产值494.77亿元,同比增长20.1%。机械行业、冶金行业、生物医药业和建材行业实现较高幅度增长,产值增速分别为20.5%、28.3%、33.9%和32.4%。机械行业中,农机行业快速发展,全年累计完成规模工业产值77.29亿元,同比增长32.6%;输变电行业低位增长,累计完成产值64.08亿元,同比增长2.3%。受益于新冠疫情,生物医药业企业异军突起,全年累计完成规模工业产值8.79亿元,同比增长33.9%。化工、电子、纺织服装行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4.5%、9.2%和7.0%。

建筑行业增势良好。2021年,全区125家总承包、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单位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9.36亿元,同比增长10.8%。全年建筑业单位施工面积1585.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7%,房屋竣工面积303.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3.8%。建筑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3.31万元/人,增长10.1%。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发展。2021年钟楼区固定资产投资克服压力,稳步前行。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7%,其中工业投入同比增长29.3%;服务业投入同比增长4.2%。

工业投入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工业技术改造类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87亿元,同比增长27.6%,占工业投资比重为68.4%,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高技术制造业投资项目累计完成16.66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为57.3%,比去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入保持增长。在房地产金融政策收紧和大型房企债务危机影响下,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逐月收紧,截至12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52.94亿元,同比增长3.5%。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69.4%,占比连续51个月以来首次降至七成以内,但仍然是全社会投资增长的中坚力量。全年房屋施工面积5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新开工面积109.2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3%;竣工面积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1%;商品房销售面积155.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2%。

五、国内贸易和服务业

消费市场需求旺盛。2021年钟楼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7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1.3%。其中限上社零支撑有力,全区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13亿元,同比增长15.4%。限上社零占全社会总量的61.4%,占比位列全市第一。474家限额以上个体经营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36亿元,单位数和总量位列全市第一;限上个体户同比增长23.2%,拉动全区限上社零增长5.7个百分点,个体经济支撑作用明显。

重点服务业快速回暖。2021年,全区24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2.92亿元,同比增长28.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升21.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3.4%。分行业看,十大行业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四个行业均有30%以上高幅度增长,分别增长56.9%、42.4%、32.4%、31.7%,四行业拉高全区服务业增速12.5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逆势增长。2021年,钟楼区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30.50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出口总额209.80亿元,同比增长17.6%,进口总额20.7亿元,同比增长17.6%。农机、户外用品等重点产业发展稳定,格力博、机械设备、华达科捷等重点企业出口规模踏上新台阶,外贸新业态培育有力。

利用外资稳中提质。钟楼区2021年完成实际到账外资2.21亿美元;新增协议外资5.98亿美元,完成预期目标进度187%,新增外商投资项目39个,新设项目23个,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2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类外资占比有所提升。

七、科技和人才

创新主体持续壮大。2021年,钟楼区积极实施“小升高”、“高升规”分类培养计划,着重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建设,市高企培育库入库企业106家,高企认定91家,累计有效高企达到237家,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产品239只,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46家,认定省民营科技企业68家,累计有效省民营科技企业132家,认定市级瞪羚企业31家。中海油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煤科工获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双创载体成果丰硕。至2021年底,钟楼区已投入运营双创载体47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14家,市级12家,全区双创载体共整合利用闲置载体面积80万平米。全区新增双创载体运营面积10万平方米,合计新增入驻企业348家,完成税收3.2亿元。中博星运50认定为省级孵化器,小行星众创空间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长江智能科创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等4家载体入选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

八、文化、教育和卫生

文体服务惠及大众。2021年,全区共举办文化惠民演出99场,开展社教活动共54场,公益培训共44期,书画展览共120场,书画讲座5期,音乐党课讲座1期,文化活动进乡村活动有戏曲79场、曲艺专场20场、文化人才培育进乡村2期、文化志愿者结对子定向辅导队伍10支,惠民服务人次达66万余人次;推进文艺精品创作,打磨红色舞蹈作品《那年那桥》,群口快板《吊车侠》、器乐《印记》、歌曲《你的背影》四件作品获得首届常州市公共文化“青果奖”;秋白书苑北港文化共享中心、秋白书苑西林马家文化服务中心入选2021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名单;常州乱针绣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创成全省首批体育消费城市试点单位;邹区、北港等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成运营,新增体育公园3个,御水华庭社区智能健身中心打造全市唯一智能社区健身中心,建成投用玉兰路人脸识别智能健身步道,更新975件健身路径,新建269件健身路径,新增公共体育面积5万平方米。钟楼区文体旅局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17-2020全国群体体育先进单位。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21年末,钟楼区有义务教育学校数45所,其中26所小学,特殊教育1所,初中18所(含9所市属初中),幼儿园49所,其中,独立建制早教中心1所。在校中学生7532人,在校小学生42984人,在园幼儿数19032人。中小学教师2714人;幼儿园教师1382人。钟楼区进一步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提高,获评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江苏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中以92.45分名列全市第一,在全市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中荣获全市第一,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比例、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的省级监测中均位列全市前茅,分别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的“五大明星城”建设先进集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以及区委区政府表彰的“突出贡献奖”。

健康钟楼提质升级。2021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机构201个,拥有床位总数1703张,卫生技术人员3380人。区公共卫生中心大楼新建项目和邹区镇卫生院扩建项目完成主体封顶,新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搬迁新址并投用。邹区镇卫生院和卜弋卫生院整建制合并,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结成紧密型医联体,并挂牌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邹区分院,创成二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实现2020年度全市第一、全省第三;创成全市首批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市唯一100%通过江苏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3家基层医疗机构达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创成1个省级特色科室、1个省甲级村卫生室、1个省级特色科室建设单位、1个省级普惠托育机构和4个市级特色科室;建成2个省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项目、1个江苏省星级家医工作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全市率先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演练,全市率先组织实施核酸检测分类集中采样,全市首创协查追溯移动指挥部模式,取得全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达标率“六连冠”的好成绩。第一时间迅速处置“4.11”印度输入性病例并快速切断传播链,无扩散、无外溢;成功处置了“11.2”常州本土疫情,守牢了全市辖区中“确诊病例数最少且无聚集性病例发生”的钟楼阵地。

九、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

户籍人口低位增长。2021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44.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5万人;出生婴儿2405人,出生率5.42‰;死亡人口3220人,死亡率7.25‰;人口自然增长率-1.83‰。全区常住人口66.59万人。

助力创业带动就业。2021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1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258人,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惠及企业7000家、返还金额超6000万元,支持成功自主创业4349人,创业担保贷款发放3945万元。新增高技能人才数1295人、职业技能鉴定取证4851人。68家企业及时足额申领以工代训补贴600万元。组织青年参加就业见习424人。引进落户领军人才团队37个,其中成长型项目26个。新创成江苏省示范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家、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华威电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得独立招收博士后资格(常州辖市区唯一一家)。全年招录博士后9名,在站博士后共22人,创历史新高。

社会保障提质增效。全民参保核查人数3237人,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4987人,净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8576人,归集一次性职业年金8953.21万元。社会保障卡新办7185张。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老城面貌日新月异。钟楼区自东向西打造老城复兴样板区(大运河“文生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文化与旅游、科创、新商业等融合发展。重点推进南大街商圈振兴、大庙弄整体改造、梳篦厂老厂区改造等片区及文商旅项目,开展道路环境整治及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共计完成续建项目24个,启动新建项目39个。

城市品质显著提升。梧桐河南路、童子河南路等30条道路建成使用,新增道路里程12.94公里,殷村至阳光食品城农村道路6.6公里施工中。持续推进停车建设管理。利用大板房拆除后的闲置地块,在清潭、龙船浜等老旧小区建设停车场,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新增停车位约2510个,4649个车位接入“常州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扎实推进城镇污水提质增效精准攻坚行动,排查建城区永红、南大街等达标区18.2平方公里,完成550个排水问题整治。新增污水管网10公里。深化“生态绿城”建设。童子河东岸景观绿化、关河路通江路交叉口绿化顺利完成,新增公共绿地18公顷。

老旧小区焕然一新。2021年完成邮电路小区、玉带路小区等28个项目宜居改造,改造区域共涉及627栋房屋,总建筑面积约151万平方米,惠及住户20638户。大板房置换住房项目(清云澜湾)12幢2124套157051㎡主体封顶,1944户大板房住户顺利完成选房。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1年,PM2.5平均浓度为3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达到年度考核目标。连江桥下、钟楼大桥、大沟坝桥3个省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水标准,达到年度考核目标。全区未发生中等以上环境安全事故,牢牢守住了环境安全底线。

时光轴

RAG1
RAG信息RAG类型操作时间
2021年,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和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钟楼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依靠全区人民,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较好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稳健步伐。 一、综合 地区生产总值平稳增长。202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36.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0%。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50亿元,同比下降2.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55.31亿元,同比增长8.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78.89亿元,同比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70.0降低至69.2%,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的0.3:29.7:70.0调整为0.3:30.5:69.2。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6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1美元=6.4512元)为1.95万美元。 财政预算收入历年新高。2021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9.01亿元,同比增长16.4%,税收占比91.5%,增幅位列全市第二。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2.17亿元,同比增长16.4%;非税收入完成6.84亿元,同比增长59.1%。主体税种共完成28.7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增值税(50%)入库17.7亿元,同比增长8.6%;企业所得税(40%)入库8.4亿元,同比增长18.2%;个人所得税(40%)入库2.6亿元,同比增长11.1%。非主体税种共完成23.4亿元,同比增长13.6%。 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钟楼区202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182元,收入较去年净增5288元,同比增长8.8%,增速高于GDP增速0.8个百分点,实现与经济的同步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40536元,占收入比重的62%,同比增长9.1%,依然是收入主要来源。全区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39325元,同比增长21.8%,其中食品烟酒、居住、生活用品服务方面的支出同比分别增长21.7%、11.3%和25.4%。 二、农业 农业经济平稳运行。2021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642万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5996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3.2%,3.7%。其中农业产值34356万元,占比84.5%,同比增长1.9%;渔业产值4571万元,占比11.2%,同比下降31.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15万元,占比4.2%,同比增长6.2%。全区农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完成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22572万元、2424万元和1000万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总量的86.8%、9.3%和3.8%。全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20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2021年凌家塘市场交易额达438.1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04%;其他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1.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3.84%;所有龙头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1.9亿元,上交税金6702.08万元,受疫情影响,分别比2020年同期增长-19.8%、-19.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高位增长。2021年,钟楼区规模工业面对疫情冲击逆势增长,全年完成产值增速20.1%,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0.2%。累计完成规模工业销售增速14.8%,利润总额增速3.4%。完成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11.6%。 运营效益平稳向好。钟楼区规模工业产销形势全年稳定向好,企业生产意愿加强。全年规模工业产销率为98.5%,产销衔接程度较好。两项资金总额增速15.4%,其中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23.2%,资产总计增长13.3%,负债合计增长7.6%。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3.6%,货款资金占用压力较大。 七大行业全面增长。全年钟楼区七大行业合计完成规模工业产值494.77亿元,同比增长20.1%。机械行业、冶金行业、生物医药业和建材行业实现较高幅度增长,产值增速分别为20.5%、28.3%、33.9%和32.4%。机械行业中,农机行业快速发展,全年累计完成规模工业产值77.29亿元,同比增长32.6%;输变电行业低位增长,累计完成产值64.08亿元,同比增长2.3%。受益于新冠疫情,生物医药业企业异军突起,全年累计完成规模工业产值8.79亿元,同比增长33.9%。化工、电子、纺织服装行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4.5%、9.2%和7.0%。 建筑行业增势良好。2021年,全区125家总承包、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单位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69.36亿元,同比增长10.8%。全年建筑业单位施工面积1585.3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7%,房屋竣工面积303.5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3.8%。建筑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43.31万元/人,增长10.1%。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发展。2021年钟楼区固定资产投资克服压力,稳步前行。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7%,其中工业投入同比增长29.3%;服务业投入同比增长4.2%。 工业投入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工业技术改造类投资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87亿元,同比增长27.6%,占工业投资比重为68.4%,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高技术制造业投资项目累计完成16.66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为57.3%,比去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入保持增长。在房地产金融政策收紧和大型房企债务危机影响下,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逐月收紧,截至12月底累计完成投资152.94亿元,同比增长3.5%。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69.4%,占比连续51个月以来首次降至七成以内,但仍然是全社会投资增长的中坚力量。全年房屋施工面积5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6%,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新开工面积109.2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3%;竣工面积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3.1%;商品房销售面积155.9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2%。 五、国内贸易和服务业 消费市场需求旺盛。2021年钟楼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5.71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21.3%。其中限上社零支撑有力,全区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4.13亿元,同比增长15.4%。限上社零占全社会总量的61.4%,占比位列全市第一。474家限额以上个体经营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36亿元,单位数和总量位列全市第一;限上个体户同比增长23.2%,拉动全区限上社零增长5.7个百分点,个体经济支撑作用明显。 重点服务业快速回暖。2021年,全区241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2.92亿元,同比增长28.9%,增幅比去年同期提升21.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13.4%。分行业看,十大行业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四个行业均有30%以上高幅度增长,分别增长56.9%、42.4%、32.4%、31.7%,四行业拉高全区服务业增速12.5个百分点。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逆势增长。2021年,钟楼区外贸进出口逆势增长,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30.50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出口总额209.80亿元,同比增长17.6%,进口总额20.7亿元,同比增长17.6%。农机、户外用品等重点产业发展稳定,格力博、机械设备、华达科捷等重点企业出口规模踏上新台阶,外贸新业态培育有力。 利用外资稳中提质。钟楼区2021年完成实际到账外资2.21亿美元;新增协议外资5.98亿美元,完成预期目标进度187%,新增外商投资项目39个,新设项目23个,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2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产业类外资占比有所提升。 七、科技和人才 创新主体持续壮大。2021年,钟楼区积极实施“小升高”、“高升规”分类培养计划,着重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建设,市高企培育库入库企业106家,高企认定91家,累计有效高企达到237家,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产品239只,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46家,认定省民营科技企业68家,累计有效省民营科技企业132家,认定市级瞪羚企业31家。中海油获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煤科工获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双创载体成果丰硕。至2021年底,钟楼区已投入运营双创载体47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14家,市级12家,全区双创载体共整合利用闲置载体面积80万平米。全区新增双创载体运营面积10万平方米,合计新增入驻企业348家,完成税收3.2亿元。中博星运50认定为省级孵化器,小行星众创空间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长江智能科创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东部)中心等4家载体入选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 八、文化、教育和卫生 文体服务惠及大众。2021年,全区共举办文化惠民演出99场,开展社教活动共54场,公益培训共44期,书画展览共120场,书画讲座5期,音乐党课讲座1期,文化活动进乡村活动有戏曲79场、曲艺专场20场、文化人才培育进乡村2期、文化志愿者结对子定向辅导队伍10支,惠民服务人次达66万余人次;推进文艺精品创作,打磨红色舞蹈作品《那年那桥》,群口快板《吊车侠》、器乐《印记》、歌曲《你的背影》四件作品获得首届常州市公共文化“青果奖”;秋白书苑北港文化共享中心、秋白书苑西林马家文化服务中心入选2021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名单;常州乱针绣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创成全省首批体育消费城市试点单位;邹区、北港等全民健身中心项目建成运营,新增体育公园3个,御水华庭社区智能健身中心打造全市唯一智能社区健身中心,建成投用玉兰路人脸识别智能健身步道,更新975件健身路径,新建269件健身路径,新增公共体育面积5万平方米。钟楼区文体旅局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17-2020全国群体体育先进单位。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21年末,钟楼区有义务教育学校数45所,其中26所小学,特殊教育1所,初中18所(含9所市属初中),幼儿园49所,其中,独立建制早教中心1所。在校中学生7532人,在校小学生42984人,在园幼儿数19032人。中小学教师2714人;幼儿园教师1382人。钟楼区进一步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提高,获评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江苏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在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监测中以92.45分名列全市第一,在全市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中荣获全市第一,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比例、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的省级监测中均位列全市前茅,分别获得市委市政府表彰的“五大明星城”建设先进集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以及区委区政府表彰的“突出贡献奖”。 健康钟楼提质升级。2021年末,全区共有各类医疗机构201个,拥有床位总数1703张,卫生技术人员3380人。区公共卫生中心大楼新建项目和邹区镇卫生院扩建项目完成主体封顶,新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搬迁新址并投用。邹区镇卫生院和卜弋卫生院整建制合并,与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结成紧密型医联体,并挂牌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邹区分院,创成二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实现2020年度全市第一、全省第三;创成全市首批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全市唯一100%通过江苏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创建。3家基层医疗机构达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推荐标准。创成1个省级特色科室、1个省甲级村卫生室、1个省级特色科室建设单位、1个省级普惠托育机构和4个市级特色科室;建成2个省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创新项目、1个江苏省星级家医工作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全市率先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演练,全市率先组织实施核酸检测分类集中采样,全市首创协查追溯移动指挥部模式,取得全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达标率“六连冠”的好成绩。第一时间迅速处置“4.11”印度输入性病例并快速切断传播链,无扩散、无外溢;成功处置了“11.2”常州本土疫情,守牢了全市辖区中“确诊病例数最少且无聚集性病例发生”的钟楼阵地。 九、人口、就业和社会保障 户籍人口低位增长。2021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44.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5万人;出生婴儿2405人,出生率5.42‰;死亡人口3220人,死亡率7.25‰;人口自然增长率-1.83‰。全区常住人口66.59万人。 助力创业带动就业。2021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1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258人,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惠及企业7000家、返还金额超6000万元,支持成功自主创业4349人,创业担保贷款发放3945万元。新增高技能人才数1295人、职业技能鉴定取证4851人。68家企业及时足额申领以工代训补贴600万元。组织青年参加就业见习424人。引进落户领军人才团队37个,其中成长型项目26个。新创成江苏省示范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家、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华威电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获得独立招收博士后资格(常州辖市区唯一一家)。全年招录博士后9名,在站博士后共22人,创历史新高。 社会保障提质增效。全民参保核查人数3237人,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4987人,净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8576人,归集一次性职业年金8953.21万元。社会保障卡新办7185张。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老城面貌日新月异。钟楼区自东向西打造老城复兴样板区(大运河“文生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文化与旅游、科创、新商业等融合发展。重点推进南大街商圈振兴、大庙弄整体改造、梳篦厂老厂区改造等片区及文商旅项目,开展道路环境整治及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共计完成续建项目24个,启动新建项目39个。 城市品质显著提升。梧桐河南路、童子河南路等30条道路建成使用,新增道路里程12.94公里,殷村至阳光食品城农村道路6.6公里施工中。持续推进停车建设管理。利用大板房拆除后的闲置地块,在清潭、龙船浜等老旧小区建设停车场,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新增停车位约2510个,4649个车位接入“常州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扎实推进城镇污水提质增效精准攻坚行动,排查建城区永红、南大街等达标区18.2平方公里,完成550个排水问题整治。新增污水管网10公里。深化“生态绿城”建设。童子河东岸景观绿化、关河路通江路交叉口绿化顺利完成,新增公共绿地18公顷。 老旧小区焕然一新。2021年完成邮电路小区、玉带路小区等28个项目宜居改造,改造区域共涉及627栋房屋,总建筑面积约151万平方米,惠及住户20638户。大板房置换住房项目(清云澜湾)12幢2124套157051㎡主体封顶,1944户大板房住户顺利完成选房。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21年,PM2.5平均浓度为3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达到年度考核目标。连江桥下、钟楼大桥、大沟坝桥3个省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水标准,达到年度考核目标。全区未发生中等以上环境安全事故,牢牢守住了环境安全底线。 RAG-ES2024-10-23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