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山民居

紫薇山民居

共 1713字,需浏览 4分钟

 ·

2024-05-24 10:37

历史沿革

紫薇山民居,建于明代。
太平天国时,将军第毁于兵灾。
清后期,尚书第照厅及中堂、大夫第,毁于火灾。
20世纪50年代,尚书第石牌坊被毁。

建筑格局

东槐西樟
紫薇山民居建筑群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左右严谨对称,并且注意地形环境与建筑的结合。建筑群由三条轴线组成,尚书第轴线居中,大夫第、将军第分列左右,每条轴线之间以巷弄相连。尚书第轴线四进、小厅和大夫第轴线三进,建筑面积约2428平方米。诒燕堂、开泰堂分别为尚书第和大夫第轴线的中心建筑,均为三开间。明间采用抬梁结构,诒燕堂为五柱八檩前单步后两单步廊构架,开泰堂为四柱七檩前后单步廊构架,次间梁架则均采用砖仿木构架,枋、檩直接架在墙体上。梁、枋、檩、砖仿木构件及柱子上部均施有彩绘,彩绘主题纹饰是以锦为主的南方苏式彩绘,兼有四蕃莲等旋子彩画。

主要建筑

尚书第

尚书第轴线,由门厅、照厅、正厅、中堂、后厅等组成,共五进。从门厅前甬道算起,纵深120多米。门厅前阔长的空地中间为石板铺成的甬道,连接着门厅和紫薇村鹅卵石老街。老街前面有一口“刀形”池塘,塘沿东植槐树西栽樟树,喻“东槐西樟,文武之道”。两树与建筑同龄,枝繁叶茂。老街内侧安着下马石,甬道中间立一座“三世尚书”青石牌楼。牌楼为三间四柱五楼。及至门厅,左右分立旗杆3对。门厅,五开间,单檐硬山式,明间采用七架前三步后单步廊用四柱构架,中开大门,两边置抱鼓石,上悬御赐“天恩存问”匾额。照厅曾毁于火,民国时在原址重建。正厅,又称“诒燕堂”,三开间,单檐硬山式。明间采用抬梁式九架前后双步廊用四柱构架。次间山缝采用砖仿木结构梁架。
诒燕堂正立面
诒燕堂是尚书第轴线的中心厅堂,其建筑和装潢要求最高,如山墙采用砖仿木结构砌筑,墙脚施圭脚,而其它建筑山墙,则未加任何修饰,只是一堵平面墙。又如诒燕堂的梁、枋、檩、砖仿木构件及柱子上部均施有墨画彩绘,其它地方则只稍加装饰。中堂已遭火毁。中常与后厅之间有一条鹅卵石小道,这是3条轴线后部之间主要的联系通道。后厅自成一院。

其它建筑

后厅东侧,有小厅与后堂两进建筑,是许弘纲父亲许文清的宅第。许弘纪官至朝鲜守备,许弘纶官至贵州平越同知、盐运使,他们建造的府第,虽然也有前后五进,但规模不如尚书第。
紫薇村古建筑群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左右严谨对称,并且注意地形环境与建筑的结合。

文物遗存

紫薇山民居尚书第大门两旁为抱鼓石,置于须弥座上,全高1.72米。上悬御赐“天恩存问”匾额。

历史文化

许弘纲
紫薇山民居
许弘纲(1554~1638年),是明万历庚辰进士,历任县令、刑科给侍中,后转吏科、左副都御史,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起,任两广总督,明天启五年(1625年),为兵部尚书。他善于谏诤且廉洁淡泊,后因与阉党魏忠贤不合便引疾还乡,隐逸闲居在紫薇山。谥赠太子少保。著有《群玉山房疏草》(二卷)、《文集》(七卷)等书。

文物价值

紫薇山民居
紫薇山民居有别于一般明代民居建筑,它还有二大特点:一是建筑保存着大量彩绘,主题纹饰是以锦为主的南方苏式彩绘,兼有四蕃莲等旋子彩画,样式丰富,这是比较罕见的;二是建筑山墙位置不设木柱,檩、枋等构件直接架在墙体上,这与传统的中国古建筑“墙坍屋不倒”的构造方法有较大不同,为研究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及彩绘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保护措施

浙江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8月29日,紫薇山民居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浙江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10月,紫薇山民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紫薇山民居位于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紫薇山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紫薇山民居,路程约28.1千米,用时约48分钟。
浏览 1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
评论
图片
表情
推荐
点赞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扫一扫分享

分享
举报